莫开伟:避免“信贷塌方”,该从哪儿抓起?

2022年03月15日17:48    作者:莫开伟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莫开伟

  近日,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相比超预期好转的1月,数据在2022年2月明显反转,无论是总量还是信贷结构,整体表现都大幅低于预期。其中信贷方面,人民币贷款单月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3369亿元(同比减少4790亿元),代表居民按揭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同比减少4572亿元)成为主要拖累。

  看到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的确令人深感担忧,因为这种现状若不及时改观,信贷增长持续乏力,则各行各业不仅难以企稳回升,反而全社会对经济增长预期更低、信心更加不足,经济增速有可能呈继续下滑态势,整个社会经济将会更加萧条,就业也会出现大问题,社会稳定也会令人头痛,今年两会李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5%的GDP进取增长目标也有可能落空。

  这并非杞人忧天,三个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很不乐观的社会经济现实:一方面,新增人民币贷款弱于预期,中长期贷款大幅少增1300亿元。虽然与上年基数较高以及2月新增中长期贷款绝对水平较低等因素有关,但明显地凸显出有效信贷需求不振,与企业对投资前景不看好存在高密度关联。尤其,中长期贷款是观察实体经济需求的关键指标,显著少增反映了实体经济需求的极度疲弱。另一方面,企业与居民户中长期新增贷款同比均出现显著少增5948亿元。从当前中国经济金融现实看,这类中长期贷款少增主要反映了房地产和消费需求疲弱下,企业贷款需求较弱。最为明显的是,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则新增负459亿元,同比少增4572亿元,为有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负值,除了春节季节性特殊因素之外,表明当前居民购房需求极度疲弱,局部甚至出现了一定“塌方”的征兆。再一方面,从借款增长余额同比看,人民币贷款增速继续回落,增速较上月回落0.16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月回落;尤其中长期借款连续11个月回落,这反映了全社会对信贷需求以及投资需求的严重不足。

  由此,将目前这种现状描述为“信贷塌方”恰如其分,对于金融领域显现的这种现象,各级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早在今年初,有关部门领导就呼吁稳增长应走在曲线之前,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点,避免出现“信贷塌方”。2月份的数据证明,这些部门领导的担忧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特别是,房地产的持续“冻结”状态,是极不正常的,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货币创造”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确实到了高度重视和努力寻求解决办法的时候了。而避免中国经济金融出现“信贷塌方”,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并非央行一家单打独斗就能力挽狂澜,需要宏观经济调控部门比如财政、金融、外贸、商务等部门的共同发力,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收到良好的效果。从当前看,可从四方面努力入手:

  从思想观念上抓起,对货币信贷下滑与经济下行引起足够重视。各级政府、财政金融以及其他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应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意识,树立敢抓、想抓、能抓金融经济工作的理念,清醒认识到当前信贷需求不振所带来的各种危害,各部门应积极想办法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把提振信贷需求、激活企业生产经营当成分内之事,坚决克服事不关己的麻不仁心态,摒弃认为困难多、压力大难以作为的消极被动或盲目应付心态,激发出干事的热情,想经济发展之所想,急经济发展之所急,想出好的点子,出台有针对性的提振信贷需求的政策,为打破当前信贷疲软僵局做出贡献。同时,各级政府、各部门应深刻领会中央经济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稳增长、稳市场和“避免信贷塌方”,应主动发力、靠前发力,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和配合,消除相互扯皮的推诿现象,争取力出一孔;尤其要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一线,找出问题症结所在,积极为企业和居民信贷排忧解难,能解决的问题快速解决,坚决不拖,要走在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力争早出信贷提振成效。

  从政策方向发力上抓起,对一些极端政策引发产业“硬着陆”引起足够重视。当前出现“信贷塌方”是有深刻社会经济根据的,各项政策比如财政金融政策也一定要因势而动,进行及时调整,做到时刻把握住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经济跳动的脉搏,才能使出台的各项政策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才能真正发力出成效。当前,我国信贷需求不振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企业信贷需求不振,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企业上,不少房企因为受到较为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加上受到“三道红线”和“两道红线”从资金供给端与需求端都对房企的融资进行了制约,严重影响了房企融资能力,使房企扩张受到了限制。不少头部房企也出现了资金链的困难,更有一些大型房企陷入债务违约风险漩涡,全国房企破产在不断增加,房地产调控显现一定的“硬着陆”迹象,这一切都让一些房企不敢进行拿地和开发新的楼盘,一些民营房企对前景更加失望,干脆“躺平”,使整个房地产业步入了“冰冻”状态。针对这个问题,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适度放松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把稳定房地产健康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在信贷融资要求、借款利率、财政减免税费、房企发债、各种行政许可事项等方面都应实施优惠支持,降低房企成本;同时可考虑“三道红线”与“两道红线”监管政策可适当放宽,并适度放松房地产信贷,让房地产企业能够渡过难关、恢复生机,为提振信贷需求起到有效拉动作用。二是居民中长期借款需求不振。这个问题除了居民自身购房消费能力不足之外,还有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各地城市的落户限购政策、购房首付比例较高、公积金贷款受到相关限制等,加上当前房产税试点在全国推广,都对居民购买心理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得住房按揭贷款大幅下降。针对这个问题,相关政府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一定要放宽居民购房条件的限制,降低购房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比例、降低住房贷款利率,有条件的城市可对购房者减免部分税费或交易环节税费、并实现适当的财政补贴等,且房产税试点也可考虑延缓推开。最近已有至少55个城市推出房贷利率(上浮加点)降低、首付比例下调等鼓励政策,尤其郑州更是率先重启了去库存“利器”——棚改货币化安置,这些措施值得全国其他城市效仿。唯有通过这些政策措施,切实激发出居民按揭贷款意愿,才能为打破居民中长期贷款不振的局面提供巨大动能。

  从产业项目投入上抓起,对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信贷供给引起足够重视。各级政府应根据中央政府关于基建投资项目的相关要求,抓紧辖内落实有关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资启动工作,尽快启动“超前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新能源、高科技、物联网等产业项目,积极筹集并落实资金来源。银行金融机构应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在政府启动重大基建项目上积极作为,提供适时到位的信贷支持,为政府启动重大基建项目提供可靠的信贷保障。通过这些措施,迅速扭转基建增长乏力的状况,力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起到承载经济发展的重任,为打破信贷需求不振僵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货币政策发力上抓起,对增加货币供给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足够重视。从当前看,居民中长期贷款罕见回落,既反映了住房需求信心不足,地产行业形势依旧严峻;也说明了当前的房地产政策继续放松的预期进一步升温。对此,央行可保持货币政策地的适度宽松,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目前可考虑降准或降息,可适当增加资金供应量,使银行金融机构对房企、居民个人按揭贷款以及实体企业融资提供充裕资金,从整体上改善房企、居民个人以及实体企业的融资环境,为激活信贷意愿、提振全社会经济发展与增长信心提供动能。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王婉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个人收款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