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偌馨:2021新金融还有新故事吗?

2021年01月05日17:23    作者:洪偌馨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洪偌馨 伊蕾

  新的一年,新金融行业将向何处去?

  最近和每个朋友见面时,都会讨论到这个问题。

  坦白讲,哪怕疫情冲击渐行渐远,哪怕财报表现大幅复苏,从业者们对于2021年的展望都难谈乐观。

  刚刚过去的2020年可以说是‘巨变’之年(传送门:《2020,时间是最大的熔炉》),新金融行业遭遇监管收紧、全面肃正,而这所有的变化都需要一个消化和过度周期。

  这可能也是所有公司在2021年的第一份作业——内省、自查与合规。

  毫无疑问,无论如何定位自己,金融科技公司也好,数字金融服务也罢,一切金融创新都必须遵守金融监管的逻辑,一切金融创新都要回归常识,这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但挑战不止于此。

  疫情触发了新一轮的周期波动,经济、就业、消费……都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一切也将对新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如果说2020年的‘金融让利’在一定程度上‘修饰’了金融风险表现,那么2021年的一场化解风险‘硬仗’在所难免。

  一切过往,皆是序章。

  但序章过后,2021年,新的故事到底该怎样讲下去?

  1

  金融科技变局

  2016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讨论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公司’都不见了,而‘金融科技公司’遍地开花。

  事实上,一个行业热词的迭代折射出的是监管风向、市场环境、资本偏好的变迁。

  回过头去看,当时‘互联网金融公司’成为过去式,其重要的背景是:监管部门下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to C的金融服务向左,to B的科技服务向右,行业转向的‘分水岭’正式到来,资本对于科技概念的追捧蔚然成风。

  相比之下,金融科技在2021年的发展则面临着更复杂的局面。

  伴随着2020年一系列监管新规的下发,以及蚂蚁IPO延期后的‘余震’,一直以来作为市场先锋的Bigtech们将率先放缓脚步。更重要的是,在去年最后一个月里,监管高调表态、整改动作频频,这都是显著的信号。

  在2020年最后一天,银保监会答记者问时也提到:

  中央金融管理四部委再次约谈蚂蚁集团并公布了重点内容,强调的突出问题和整改要求,不仅是个性的,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建议所有互联网平台都要对照自查,及早整改。特别是涉及网络小贷、保险、理财、信托等业务的机构,更要抓紧,监管部门随后会安排检查。

  换言之,金融科技监管拳拳到肉、精细到点的趋势不会改变。在新的一年,相比于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合规’被放在更优先的位置上,去年底各平台主动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已经显露出这样的趋势。

  除了监管收紧,金融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容乐观。

  2020年,金融监管的不确定性挥之不去、上市平台股价低迷,头部平台IPO暂缓、估值逻辑需要重新评估。

  就在2020的最后一天,上市公司宜人金科发布公告称,与母公司宜信控股就业务重组达成最终协议,简化公司业务线路,将公司定位为综合性个人金融服务平台,停止恒诚科技发展(宜人贷)经营业务,并向公司指定附属公司支付现金人民币6700万元。

  而截止到最新股价,宜人金科总市值为3.08亿美金,较巅峰时下降超过9成。

  2021年,无论是金融科技创业者,还是关注市场的资金必然都将慎之又慎。

  那么,市场活力还能从何而来?能被寄予希望的可能是持牌机构。

  2020年底,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汇金科’,招行系的拓扑银行、邮储系的邮惠万家银行两家直销银行相继获批筹建,而在更早之前,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也先后落地。

  金融科技回归以持牌机构主导的趋势愈发明朗,市场格局变迁之后,这些孵化于大型金融机构的子公司们能否在‘窗口期’打开新天地,短时间内似乎也很难看到答案。可以确定的是,新金融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当中。

  2

  创新回归常识

  经历了2020年的大变局之后,2021年新金融行业需要吸取的一个最大的教训可能是:金融创新要回归常识。

  去年底,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中撰文指出:必须深刻汲取金融监管的历史经验。

  并着力强调了,货币经济绝不能背离实体经济、将本求利是商业活动的正常状态、收益永远和风险成正比、持续建设法治和诚信环境、把握好金融创新的边界、管好货币总闸门、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紧紧抓住公司治理‘牛鼻子’——8个‘金融常识性’问题。

  大道至简。

  这些说起来似乎是寻常的道理,但现实是,许多‘金融创新’本身都存在违背常识之处。

  细数2020年被监管‘重拳出击’的细分领域:P2P彻底清退,租金贷风波,互联网小贷新规征求意见稿出炉,互联网保险监管新规落地,互联网存款监管办法开始起草……最底层的逻辑都是基于前述的金融常识性问题。

  事实上,这也并非是市场第一次呼吁金融归回常识与逻辑。

  去年,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在回顾中国金融40年改革和发展成就时也提到: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背离金融的常识,破坏金融正常的规律,所以,理解‘金融是什么’这个常识就变得特别重要。只要你尊重常识,社会就一定会前行,也就是说社会进步力量来自于尊重常识。

  但这也是商业世界的吊诡之处——我们总是在风险爆发之后才学会反思,然后很快又陷入同样的循环。

  果然,如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3

  消费金融围城

  说到今年新金融市场上最大的‘灰犀牛’,消费信贷肯定是其中之一。

  从监管趋势与行业内部发展来看,2020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贯彻落实,网络小贷新规征求意见稿下发,利率红线逐渐收紧,还有监管部门近乎洗脑式的反复提示:警惕过度借贷。

  始终处于调整状态中的行业很难重回高增长时代。事实上,在从外部环境的动荡之下,保持高速增长也并不现实。

  疫情‘黑天鹅’依然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是否会再一次煽动翅膀尚未可知,但其所触发的新经济周期已然到来。疫情改变了经济增长曲线,也带来了就业环境、居民收入、消费习惯的变化,而这些都放大了整个行业所面临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在监管趋严的形势下,一大批消费金融玩家正在退出或收缩。

  典型如互联网小贷公司,因为要重新进行准入,越来越的公司萌生了退意。比如,近期唯品会、华润、奥马电器等皆开始转让或剥离旗下的小贷公司。

  市场供给突然收缩,必然会加速整体风险的暴露。过去借新还旧、平台拆借的方式行不通了,资产质量的恶化速度会加快。更重要的是,只要身处其中,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独善其身。

  如果说2020年‘金融让利’的口号之下,免息、延期等政策的出台使得逾期攀升、利润下滑都有了合理的出口,那么2021年,平台们是否会扎扎实实地来一次硬着陆呢?

  以信用卡行业为例,这可能是目前客群质量最好、合规与风控策略最为严格的市场玩家之一。

  但根据央行数据,截止到2020年三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尝信贷总额为906.63亿元,环比增长6.13%,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7%,较上季度增长0.0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三季度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增速只有3.54%。

  换言之,在看似逐渐复苏的市场环境下,信用卡逾期压力只增不减。相形之下,消费市场上那些‘次贷’玩家挑战就更大了,业务规模增长乏力和不良急速攀升的双重压力,可能将驱使消费金融行业进行一次关于风险的彻底清算。

  这个市场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却想冲进去。

  毕竟,消费信贷业务依然是利润可观的‘现金奶牛’。从2020年互联网平台布局与新牌照下发的趋势来看,‘围城’外的人依然对消费金融趋之若鹜。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公司抢着给用户借钱的‘盛况’在2021年可能仍将继续。

  4

  谁能穿越周期

  要接受周期考验的不只是消费金融行业。

  零售金融所涉及的个人信贷、小微金融都是如此,降息潮下,息差空间不断被压缩,而逾期风险则不断攀升。在‘去刚兑’的趋势下,大众对于风险的认知也将重新调整。

  此外,过去金融机构、国企央企等都是高信用的代名词,而这些也都在2020年被一一打破。

  中金公司在新年展望中提到2021年的十大预测,其中一条就是‘信用风险仍是2021年的风险之一 ’。 

  去年11月,银保监会网站发布的公告显示,原则上同意包商银行进入破产程序。至此,包商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经由司法破产程序完成清算并退出市场的商业银行。此外,去年底还有几家村镇银行宣布关闭。

  2020年12月22日,四川银保监局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推进四川信托风险处置,四川银保监局将联合地方政府派出工作组,加强对四川信托的管控。除四川信托外,其四名股东也被采取强制措施。

  原有的信仰被打破,市场的秩序在重塑。在新的经济周期到来时,一切清算虽迟但到。

  穿越周期是金融机构不得不面对的事,但它的好处在于,每一次周期波动也是一次机构自我进化与迭代的机会。

  就像2020年的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前所未有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金融领域的风险与挑战也与以往不同,要化解数字时代的风险也需要数字化的手段,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与市场空间,也需要新的尝试与突破。

  一切言语在现实面前都是无力的,穿越周期,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本文作者介绍:洪偌馨,资深财经记者、主持人,自媒体“馨金融”创始人。)

责任编辑:戴菁菁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金融科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