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建军
1、政府目标优先围绕保就业保民生,不设经济增长目标。考虑到当前全球经济疫情并没有明显好转迹象、全球经济贸易的增长仍然严峻,国内经济的主要任务虽然没有设立具体的目标,但是却坚守底线,实际上目标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900万的就业人口,5.5%的失业率目标和3.5%的通胀率目标。如果要实现上述的保就业和民生目标,必然会配合相关的宏观政策,包括财政金融、产业投资等配套政策,其结果仍然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的支持。
然而,和设立具体的增长目标不同,底线思维更加聚焦经济增长的本质,更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从政府报告看,我们的总体要求没有变,仍然要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改革,不能因为信疫情延缓改革的步伐,报告中说,今年仍要努力完成“十三五”的各项目标。考虑到疫情的不稳定因素,如果设立具体的增长目标,虽然可能有利于定量指引,但是也会受制于具体的目标限制,在防疫情、稳增长、防疫情之间必然面临政策的抉择。
当前,通过保就业和保民生的底线思维,能够在实现基本的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更加灵活应对疫情的不稳定因素,应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并平衡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为今后的高质量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确立,更加强调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基本盘。今年财政赤字3.6%,突破了3%的界限,但是和市场之前预期的可能到4-5%的赤字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考虑到新增1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共计新增了2万亿元的财政赤字,这也是相对比较收敛的宽松财政政策。
这充分说明,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一定要围绕就业民生和市场主体展开。确保企业的生存发展和人民生活和收入的稳定,为经济未来发展保存微观基础,防止疫情危机之下顺周期的经济萎缩,也就是总理说的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财政政策特别强调了实施的效果和效率,也就是一定要确保政策的落地,让资金真正落到地方政府、落到企业和居民手中,确保政策的畅通。具体看就是进一步的减费降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同时,财政政策有保有压,极大地压缩不必要的财政支出,明确了财政要过紧日子的目标。这也为今后财政债务增长设置了限制,防范潜在的债务无限制上升,提升了财政效能。
3、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将会加强。尽管货币政策着墨不多,并且强调是灵活适度,但是关于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的表述,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要综合化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货币投放的力度,预计今年的M2增速会围绕两位的增速浮动。
考虑到通胀3.5%的目标,实际上也为宽松货币政策预留了空间。从财政赤字较为审慎的提升中也可以看出,政府对财政金融政策综合协调机制的运用和平衡之意。
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强和贯彻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防止资金的空转,要让资金有效的直达企业,便利企业融资并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其中特别设定了40%的普惠贷款指标,并提出了银行合理让利的建议。这也是特别值得注意的,这也是一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特别表述,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一种新的安排。
可以说,在货币政策基本上相对宽松的基础上,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政策力度,并适当削减融资成本,真正做到让利于企。
同时要综合运用多种金融融资工具,包括地方政府的融资担保、保险机构的保险保障功能,共同为中小微企业增信,分担和化解金融风险,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并,加快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扩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便利企业融资和降低融资成本。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现任中国商务出版社融媒体中心主任;中商智库秘书长、首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