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薛洪言
Hi,各位好。今天我们谈谈银行逆势拓展消费贷款这件事。
疫情之下,多家银行推出消费贷款优惠活动,有的银行推出拼团贷款,借款人邀请三五好友一起贷款可享利率优惠;有的银行直接下调贷款利率,打出限时优惠、机不可失牌。
疫情之后,借款人现金流受到影响,还款能力下降,很多消费金融机构逾期率上升,不得不提高贷款门槛、加大催收力度;而银行则逆势发力消费贷,不免让人费解。所以问题来了,银行又错了吗?会成为接盘侠吗?
自然不是,疫情爆发,对银行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我们知道,面对外部冲击时,短期内,工资和就业往往具有刚性,此次新冠疫情冲击时间较短,损失主要在企业层面消化,对员工层面的影响相对有限。具体来讲,收入提成制的蓝领工人所受影响更大一些,白领阶层基本未受影响。
从消费金融机构层面来看,银行的消费贷客群相对优质,在此次疫情中受影响不大;而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的客群所受影响较大,这类机构逾期率攀升,加上资金来源受限,服务能力大大缩水,为银行趁机扩大用户规模开启了机遇窗口。
事实上,很多银行也把疫情看作营销优质用户的难得机遇,降息提额、逆势扩张,目的都是要趁机做大市场份额。
问题来了,银行花式推销消费贷款,不会产生风险隐患吗?其实,风控压力是一直存在的。
疫情之下,银行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但并非没有影响。典型如信用卡业务,近年来,银行信用卡业务经历了大扩张,门槛下降、客群下沉,不少持卡人债务压力大,现金流状况堪忧。叠加疫情冲击,预计银行信用卡业务逾期率会出现快速上升。同时,疫情之下,不少持卡人收入缩水,为了偿还房贷、车贷,信用卡套现压力增大,也会给信用卡资产质量管理带来压力。
另外,就趁机拓展新用户而言,理论上讲,疫情期间,银行可借助资金成本优势,逐渐把互金机构存量客群里相对优质的那部分用户争取过来。不过,在实践中,这考验银行是否有能力识别哪些用户是优质用户。
就多数银行而言,仍处于金融科技转型的初步阶段,自身互联网运营、大数据风控能力相对不足,再加上疫情冲击下借款人风险特征发生较大变化,原有的风控模型不再适用,对银行的金融科技实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所以,整体上看,银行趁机扩大消费贷规模,在战略层面是对的,但在战术推进层面,仍需要结合自身实力辩证来看,一味地跟风做用户下沉,未必是好事。
(本文作者介绍: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