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农民“被贷款”猫腻到底在哪?

2020年03月10日14:22    作者:莫开伟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莫开伟

  曾经,山西省天镇县很多农民发现,自己竟然莫名其妙背上了贷款且逾期未还,贷款银行是天镇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据记者统计,在7月7日、7月8日两天采访中,反映“被贷款”农民过百,“被贷款”数额从2000元至80万元不等,贷款总额逾1000万元。(相关链接:山西大同部分农民被贷款 村民查信用已预约到明年

  农民“被贷款”案例,并不新鲜,只要在百度上输入“农民被贷款”几个字,跃入眼帘案例不计其数。

  且农民正因为“被贷款”,轻则被惹上还贷官司缠身,带来一定经济损失,重则影响农民个人征信记录,对未来到银行贷款及其他方面都产生不利影响。

  尤其,这种现象发生,使当地银行机构丧失社会形象和声誉,对银行业整体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对此,农民“被贷款”现象发生,不仅会给农民带来很大麻烦,也给当地金融生态造成危害。显然,农民“被贷款”到了该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和下决心彻底切除这颗“毒瘤”的时候了。

  然而,农民“被贷款”从表面上看,其作案手段原始、拙劣,并不复杂,且在银行信贷防控机制日趋严密、完善情况下,按道理应该容易被发现和堵塞,可为何却长久得不到根治,且绝大部分案件都发生在农村信用社?

  从天镇县几个乡镇农民“被贷款” 及以往类似案件情况看,银行员工与农民勾结诈骗贷款的现象几乎不可能存在,其犯罪猫腻不外乎四方面:

  一是员工自身素质存在严重问题,利用掌握开展农户授信、掌握农民身份信息之机,暗地以农民之名发放贷款供自己做生意或挥霍使用,与监守自盗无异。

  二是基层农村信用社片面追求业务发展,信贷内控防范手段没有同步跟上;尤其一些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失灵,相互监督缺位,甚至存在员工同流合污问题。

  因为冒名贷款不是靠一人就能单独完成的。

  三是农村信用社上级管理部门只追求信贷管理业绩,而对基层信贷管理质量重视不够,对信贷监管流于形式,给基层信贷员冒农民之名贷款提供了契机。

  四是农村信用社在存贷款业务规模扩张同时,对员工职业操守培育及教育引导上明显滞后;尤其没有认真汲取同类案件教训,给员工以警示教育,使心存不良动机的员工潜藏其间,不时进行冒名贷款活动。

  可见,冒名贷款其实是银行员工一种严重金融“监守自盗”犯罪行为,农村银行机构应对此高度警惕,做到露头就打,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之目的;

  并堵塞漏洞,遏制犯罪高发态势。尤其,当问题发生时,更不能三缄其口,推三阻四,对查处不及时,心怕暴露问题真相。而这次天镇县各部门在农民“被贷款”案件中的种种表现及作为,

  如该县信用联社推脱贷款发生在基层信用社,拒绝记者采访联社负责人,以及基层农村信用社采取躲避办法不让记者采访,当地县公安部门提出达不到立案金额标准暂不立案等等,都让人十分遗憾,更让当地农民寒心。

  对此,天镇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当地政府、公安部门等部门对农民“被贷款”案件查处不能久拖不决,应尽快介入案件,彻底查清农民“被贷款”真相,及时揭开问题盖子,

  当地人民银行应将几个重点乡镇农民的全部征信记录查清,澄清农民贷款底数,将“被贷款” 猫腻完全呈现在当地民众面前,使农民“被贷款”“真凶”露出原形,才能最终消弥当地广大农民朋友心中疑团,还当地农村信用社社会形象和声誉。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农民 被贷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