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伟:存量贷款定价换锚旨在疏通LPR传导机制

2019年12月30日11:12    作者:唐建伟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唐建伟、陈冀 

  推动存量贷款定价方式的切换就显得迫在眉睫,否则LPR新机制的政策效果难以发挥。

  事件:2019年12月28日人民银行2019年30号公告对参考贷款基准利率浮动的存量贷款切换时间表、重定价周期等做出相关规定。

  一、LPR新机制实施效果

  受存量贷款合同效应影响显著

  2019年8月LPR新报价机制实施以来已报价五次,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回落16BP和5BP。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数据显示,一般贷款、票据融资、居民住房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较2019年6月数据变化+2BP、-31BP和+2BP,整个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中回落4BP至5.62%。从2019年以来存量贷款结构特征来看,各类贷款存量占比相对稳定,并无明显变化。票据融资利率虽回落幅度较大,但由于占比较低,不足以推动三季度贷款利率下行,并且其回落与流动性松紧关系更为密切,并非LPR新机制促成。从贷款增量角度看,三季度贷款利率数据仅仅涵盖了LPR新机制实施后一个月的数据。按照央行官方给出的新增贷款90%已参照LPR定价,那么三季度贷款中仅约1.5万亿贷款参考LPR定价,在整个贷款中占比仅为1.02%。并且这参考LPR定价的1.5万亿一般贷款中有近20%的居民购房贷款参考当时并未下调的5年期LPR定价。这也使得三季度贷款数据中所能体现的LPR因素微乎其微。因此,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数据不能体现LPR新机制成效几乎在预期之中,并且可以推测尚未公布的四季度人民币贷款利率数据也很难体现LPR回落的政策效应。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前参考LPR定价的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占比太低,大量尚未到期的存量贷款受“合同效应”影响仍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因此,推动存量贷款定价方式的切换就显得迫在眉睫,否则LPR新机制的政策效果难以发挥。

  数据来源:Wind,交银金融研究中心

  二、存量贷款定价切换基准

  旨在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渠道

  LPR新机制推出的初衷在于以MLF操作利率为“抓手”,使得货币政策价格调控通过LPR定价机制传导至信贷市场,在MLF操作利率下调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引导信贷融资定价下行,进而促进实际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存量贷款参照长期未作调整的贷款基准利率定价显然削弱了这一传导链条的政策效果。存量贷款定价基准切换后,在企业与银行重新议定贷款价格时,企业有了更多议价主动权,尤其是直接受LPR变化影响的优质客户。银行对中端、长尾客户议价能力相对较弱,然而新贷款定价方式依然能使其在重定价过程中提升与银行讨价还价的能力和空间。

  由于无法获知整个银行业优质客户贷款占比,难以精确估计存量贷款定价方式完全切换后对于整个人民币贷款加权利率的影响。但从公开的企业部门相关贷款投向数据可以推测出,一段时期以内银行贷款投向结构可能较为稳定。如果以大型企业作为优质客户代表,当前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信贷投放增速正与大型企业增速趋同。尽管未来在支持民营、三农力度加强后,中型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可能一定程度反弹,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机构风险偏好已经监管指标约束,反弹幅度可能还是比较有限,至少难以对2020年信贷投向结构带来显著的冲击性变化。据此,可以在假定贷款投向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推测企业存量贷款切换可能对人民币贷款加权利率变化带来的贡献。

  注:左图为以大型企业增速为基准,中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相对于大型企业贷款余额增速的偏离;右图为涉农贷款与小微企业贷款在各项贷款余额中占比,图线不完整区域为统计数据缺失。涉农贷款与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之间存在交叉,非完全独立。

  数据来源:Wind,交银金融研究中心

  2019年三季度末各项贷款余额为155万亿,其中企业及其他部门固定资产贷款为41.9万亿,机关团体贷款 约为55.3万亿,分别占全部贷款的27.1%和35.6%。而小微企业贷款截至2018年9月的数据显示占18.53%,在政策导向下,2019年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可能已经小幅上升。据此推测银行业优质企业客户贷款真实占比很可能不足5%。当然,机关团体在银行客户体系中一直以来大多都是资信等级较高、长期合作的客户,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时也普遍享受折扣利率融资。因此,机关团体类贷款也可能视同直接参考LPR的优质客户。因此,完全切换后可能约40%左右的贷款将获得至少与LPR回落幅度同步的融资成本优惠。20%左右的其他企业部门贷款虽然受到风险溢价等因素的影响,但预计也能呈现出融资成本明显下降的态势,可能接近LPR回落幅度。即使LPR维持当前水平不变,信贷增速维持在12.5%,居民部门贷款利率相对稳定的情形下,静态估计在2020年8月底,企业部门存量以浮动利率定价的贷款 切换将对人民币加权贷款利率贡献4-5BP的回落。而这一回落幅度仅仅是定价方式切换的利率体现,是MLF操作利率下调5BP之后的货币政策传导结果。对比当前一般贷款利率不降反升的状态,将显著提升国内货币政策利率效果,疏通传导渠道。

  三、存量购房贷款利率短期无影响,

  中长期影响依赖LPR利率走势

  居民购房贷款在各项贷款中占17%左右,这部分存量贷款如何切换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公告中对于居民购房贷款切换明确了定价方法和重定价周期。居民的主动权仅仅在于与银行约定重定价周期(最短为一年),而购房贷款利率则由LPR和最新执行的贷款利率加点所确定。在货币政策引导LPR下行降息周期中,尽管居民在价格方面仍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以及5年期LPR目前调整慢于1年期LPR,但仍可以享受到整体利率下行带来的利息少支出“福利”。进而,一旦进入2020年3月至8月的切换时间窗口,由于居民整体自主判断利率趋势能力具有局限性,大量居民购房贷款可能较为积极地选择向参考LPR浮动利率定价方式切换。按照当前对于购房贷款的切换规定,2020年重定价参考2019年12月LPR报价,进而约25万亿的居民购房存量贷款切换基准后执行利率将保持稳定。由于购房贷款重定价周期最短为1年,利息支出负担降低福利,最快可能要2021年1月才能实质性出现。并且前提条件是2020年12月5年期LPR报价在当前基础上进一步下行。因此,可以判断存量居民购房贷款定价基准的切换并不会对2020年存量购房贷款利率带来向下的贡献 。2020年新增居民购房贷款利率可能因整个利率环境的趋势性变化以及因城施策的政策导向呈现局部松动的现象,但这与存量切换无关。由此可见,购房贷款定价方式的切换对于存量住房贷款在2020年无影响,但长期来看居民购房贷款利息支出是增是减将取决于LPR的长期变化趋势。

  注:

  左图中地产和房产开发贷款在Wind数据库中数据缺失,导致图形非正常下沉

  数据来源:Wind,交银金融研究中心

  四、存量调整对银行利差影响偏负面,

  中小银行受冲击可能更大

  定价机制转换前后最本质区别在于,过去调息大多数时候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调整,对于银行净息差冲击较小。而新机制下,LPR回落只压降贷款利率,银行负债端成本并未下降,从而直接降减了银行的利差空间。

  通过情景测算,我们对近150万亿存量贷款切换定价方式可能对人民币贷款加权利率变化的贡献进行了分析。情景分析中,假定信贷增速维持在12.5%,相对平稳。贷款中优质企业、机关团体这类议价能力强且占比接近40%的贷款将随着定价方式切换对整个人民币贷款加权利率的回落产生更大比重贡献。存量小微贷款规模占比也接近20%,若其贷款定价切换后利率回落幅度能跟随LPR步伐,也将对人民币贷款加权利率下行产生显著积极作用。加之,本轮政策调整目标本就是解决部分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贵和难的问题。因此,即使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仍大,信用风险改善并不明显的因素,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机制切换情景分析中,我们依然选取了接近优质企业的幅度。通过情景分析粗略估计,在2020年8月存量贷款切换完毕时,若LPR在当前基础上继续回落10-20BP,整个人民币贷款加权利率回落幅度可能更大,而其中10-15BP的回落大概率可能直接由存量贷款定价机制切换所贡献。

  注:

  表中大量数据为估计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绝对精准预测值。

  情景分析假定信贷增速维持在12.5%。

  政策力度大小(大、适度、偏弱)分别对应2020年8月切换完成时点前,LPR在当前报价基础上回落(20BP、10BP、0BP)。

  另,未考虑2020年8月前,当前需切换定价方式存量贷款到期的比例

  数据测算:交银金融研究中心

  银行业负债端表面数据显示企业居民存款的占比较高,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同业负债占比不足15%,似乎表明参考存款基准利率定价的企业、居民负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计息负债成本率。然而,考虑到银行业内存款的竞争性,即使参考存款基准利率定价,往往各家行利率上浮的幅度也有所差异,全行业存款的价格并非如存款基准利率般“刚性”,存款利率货币基金化,与流动性松紧日益密切。通过对上市银行以及非上市银行财报中历年净息差等数据分析发现,银行负债成本已经逐渐与存款基准利率“脱钩”,并且与代表市场流动性松紧的货币市场资金利率(SHIBOR等)联动性更强。银行业内部仍存在不平衡发展现状,上市银行普遍在规模和吸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负债成本对于流动性松紧敏感性相对更低。非上市银行可能在存款竞争方面的相对弱势,使得其普遍市场化负债占比相对更高,进而其负债成本受流动性松紧影响更强。这使得整个银行业综合负债成本更加取决于央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松紧。若2020年央行流动性投放维持稳健适度的节奏,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下行将较为缓慢。在政策力度适中的场景下,仅存量贷款定价机制切换或对银行业净息差带来约8-10BP的冲击。

  并且存量贷款基准切换对中小银行压力可能会更大。由于LPR=MLF+点差,对大银行而言,通常较中小银行具有获取MLF等流动性资源的优势,MLF操作利率下降,LPR点差不变的同步下降,并不影响来自MLF流动性的利润创造。但对中小银行而言,获取MLF等流动性资源相对劣势,负债成本居高难下的情况下。LPR下降对其利润的冲击将较大行更为显著。

  数据测算:交银金融研究中心

  五、货币政策力度保持稳健适度,

  切换期或是重要降息窗口期

  为确保存量贷款平稳切换,防止切换过程中对银行业局部造成较为显著的冲击,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并适度偏松调节必不可少。一是流动性总量控制方面,政策可能密切关注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运用多重组合工具向银行负债端补充流动性,促使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小幅下降,并提升银行信贷投放积极性。这对于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后,更进一步地响应中央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至关重要。二是价格型调控方面,在存量贷款定价基准完全切换之前,下调MLF操作利率,仅对新增贷款产生直接影响。占比较高的存量贷款要切换后才能呈现利率实质性回落,这使得2020年一季度降息效果依然可能不明显。当然,三个月的时间并不长,2020年3月存量贷款即进入切换阶段。据此估计,2020年存量贷款定价方式切换期,也可能成为货币政策降息的重要窗口期。在此之前,货币政策调控将以数量型政策为主。三是针对当前非对称降息可能对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产生差异化冲击,货币政策组合使用全面降准、定向降准以及TMLF等手段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并对潜在流动性风险的中小银行进行即时流动性补充也十分必要。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陈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