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作家 莫开伟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依然存在,小微企业融资“肌体”仍没得到完全康复,依然是一个亟需各方施救的贫血中的“病人”。
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工作,确定了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措施,这是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下调利率;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上限提高;减少融资附加费用;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将小微贷款纳入MLF抵押品范围等5项举措。
应该说,此次国务院打出的政策组合拳,意在下大力气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状况,这对银行和小微企业来说都是十分利好的消息。对银行来说,增加了支持小微企业的动力,通过免税限额提高等措施也可降低银行放贷成本。对小微企业来说,利好更是显而易见,银行放贷动力增加,这本身就是好消息,减少融资附加费用等措施将有利于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而且,这些政策措施看,不仅切中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且政策措施尺度之大、力度之强、范围之广是以往任何一次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措施所不及的, 可谓煞费苦心和抱以坚定的决心,也足见国务院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紧迫心情。很明显,这些政策措施必将在未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重要作用,也将为小微企业享受金融信贷政策阳光雨露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在笔者印象和经历中,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各类高层会议上提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下10余次,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也多达几十项,包括优惠的信贷政策、优惠的财税政策、优惠的行政审批减免事项等等,在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紧张局势有所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有所增强、融资成本有所下降、生产经营态势有所好转、经营利润有所回升,整体债务偿还能力有所提高,应对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这一切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然而,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可看到小微企业在融资上的本质问题——融资难、融资贵渠道没有彻底疏通,融资难、融资贵梗阻现象没有完全消除,中央政府的政策措施难以得到真正落实,被悬空搁置的不少。总之,一句话,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依然存在,小微企业融资“肌体”仍没得到完全康复,依然是一个亟需各方施救的贫血中的“病人”。
显然,小微企业融资中的这些问题,不仅让中央政府多次出台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陷入尴尬局面,也成了致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之困各方心里的“痛点”,更成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的最大难点。
从当前看,形成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小微企业本身所处的位置和经营现状,让破解融资难、融资贵之困陷入不利局势。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在各国普遍存在,不是中国独有,只是这种现象在目前的中国尤为严重而已。小微企业本身经营实力弱,处于被银行金融机构边缘化的服务境地;加之一些小微企业缺乏内控机制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家族化倾向明显,缺乏足够的、有价值的抵押物,让银行机构敬而远之,在融资中陷入不利局势。
二是银行金融机构面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不断增大,怕贷、畏贷、抽贷、断贷成了难以杜绝的“自卫性”习惯,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陷入僵持状态。目前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不要说小微企业生存率了,即便是大企业都随时有被市场竞争吞没的危险;前几波东南沿海小微企业大量破产死亡和被市场边缘化,银行吃尽了苦头,使不良信贷资产大幅上升,因而在当前内外经济形势疲软环境下,银行更是怕与小微企业打交道,更怕给小微企业贷款,“嫌贫爱富”让小微企业融资难之困似乎成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死结”。
三是小微企业是规模小、实力弱而处于成长的企业,达不到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资质,往往被资本市场排挤在大门之外,让绝大部分小微企业与资本市场绝缘。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企业都是规模较大的公司,而且在排队想通过IPO挤进资本市场的企业审核也不断趋严,条件要求越来越高,资本市场根本没有小微企业进入的通道;即便现在监管部门对“四新”独角兽企业开绿灯,这些企业也都是巨无霸的企业,小微企业更是望尘莫及。
四是各级政府陷入财力及其他各种原因,缺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的实际性措施,比如担保基金、减免税收等没有落实到位,或雷声大雨点小,让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之困缺乏坚强的行政推力。甚至不少地方政府对财税优惠政策都没有落实到位,有不少被悬空搁置。
而目前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的痛点亦表现有四:其一,小微企业对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困难失去耐心和信心,不抱多大希望,以为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措施是在“吹牛皮”或“作秀”,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东西,让不少小微企业滋生听天由命的经营心里,甚至与各级政府形成了背靠背的矛盾关系,产生了心灵上的疙瘩或阴影,让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演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其二,银行金融机构对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难承受了很多压力,也承担了很多损失,有苦无处说,现在再也不愿去当甘冒风险的“冤大头”,让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和扑朔迷离。
其三,各级政府陷入财力、精力和能力,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得过且过,临时应付性措施多,长久、有效、可持续性政策少;或者仍停留在表面,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实际动真格的不多,让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了一团永远难以理清的乱麻。
其四,各种政策措施分散难以产生整体破解功效,各个政府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破解合力,使小微企业在解决融资困难上“求爹告奶”,要烧香拜佛的地方太多,形成了融资“天花板”,遭遇到了“弹簧门”、“玻璃门”和“旋转门”,使小微企业破解融资之困陷入无穷无尽的困惑之中。
因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应着力在难点和痛点上“动脑筋”和“作文章”,更要下大力气。在笔者看来,应综合施策,制订一系列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配套政策体系,打破政策分散、部门配合不够等格局,形成政策合力,方能真正发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的政策实效。首先,建立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解困模式,并以行政推力为主,以强有力的行政之手来调动和引导金融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让政策阳光雨露洒向小微企业。就是各级政府发挥行政权力,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出资建立贷款保险基金、贷款损失基金和贷款奖励基金,通过这些基金消除银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贷恐慌,激励其对小微企业信贷的积极性,提高小微企业的可获得性,将小微企业融资难现象切实消除。
其次,严格按照中央政府要求落实财税金融各项优惠政策,消除一切截留行为,中央政府挂帅成立督查小组,专门行使对各级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扶持小微企业优惠财税金融政策的督导和检查,比如确保降准、逆回购、短期便利借贷等货币政策工具释放的流动性“专款专用”,严厉禁止转移挪用现象发生;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和处罚体系,消除对小微企业融资的任何歧视性行为,对落实不力或故意不落实的地方政府、银行机构进行严格问责,严禁银行机构变相提高贷款利率和各种中间业务乱收费行为,严禁各级地方政府肢解或拖延优惠财税政策;轻则对其进行经济处罚,重在让其丢掉官帽甚至公职,形成不敢截留、不愿截留、不能截留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的生态环境,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切实降下来。
其三,建立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的政府信息交流平台,由银行机构、财税部门、价格部门等组成,专门负责对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的理顺和整合,消除零碎分散政策扶持现状,消除破解小微融资之困的一切行政性、体制性障碍,形成统一的政策合力;同时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督导,消除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的一切阻力,引导各级政府部门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消除各种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不负责任行为,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予以充分认识,充分认识到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无小事,把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当着振兴我国经济及落实“双创经济战略”的重要抓手,举全社会之力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鸣锣开道,形成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的有利社会氛围。
最后,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的改革力度,放手鼓励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准入机制、监管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消除小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思想障碍和机制障碍。主要是进一步降低中小创业板上市条件和小微企业进入债券市场的门槛,让大批有发展潜力或市场前景良好、管理规范的小微企业通过中小创业板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并允许其直接发行企业债券,以彻底破解融资之困。同时,政府牵线搭桥,引导和鼓励小微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购买等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让大量小微企业做大做强,从根本上转换经营机制,不断发展壮大,为直接进入主板市场融资创造条件。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谢海平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