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案凸显多重金融启示

2018年01月29日09:46    作者:莫开伟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莫开伟

  该起案件的暴露并非坏事,可从多方面对银行机构及监管当局起到重要的警示作用:风险内控制度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银行机构合规经营步子永远在路上不能停歇,金融监管有待转变方式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最近,四川省银监局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开出了4.62亿元罚单,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被罚原因主要是掩盖不良贷款违规行为,银行会现场检查发现该行通过编造虚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权审批等手法,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证和保理等业务,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该行不良贷款,由此形成了1000多亿元风险资金。

  可以说,浦发行这个案子的曝光,如同一声惊雷,使2018年初这个不算严寒的冬天明显下降了好几度,让不少民众对银行经营安全与风险产生了担忧;同时,也让监管当局对银行机构合规经营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即便如此,在笔者看来,该起案件的暴露并非坏事,可从多方面对银行机构及监管当局起到重要的警示作用:风险内控制度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银行机构合规经营步子永远在路上不能停歇,金融监管有待转变方式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具体来看,该起案件给银行业界及监管当局释放了多重金融启示:

  当心经营平静表现下的波澜。目前银行机构表面上似乎相当太平,各种违规违法经营行为经过2017年掀起的监管风暴都有所收敛,违规违法经营业务也得到遏制和收缩,银行业经营整体表现出欣欣向荣和迈向合规经营正轨。然而,银行机构上级管理部门及银行监管当局,千万别被这种现象所迷惑,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透过现象看本质,应敏锐地意识到银行光艳业绩下面可能掩藏着不少弄虚作假的暗礁,银行管理层和监管当局需继续加大监管力度,推进严监管进度,不仅在经营上要督促银行机构严格自律,更不能放松日常系统性性监管,让对严监管不过一阵风的投机者以有力回应,不给违规违法经营以喘息之机,铲除银行经营市场乱象的土壤,彻底净化银行经营环境。

  整治银行市场乱象需持之以恒。目前,在监管当局去年掀起的监管风暴之后,银行机构摆在桌面上的问题或许得到解决,一些问题或许已偃旗息鼓,但这并不能代表银行所有问题都已得到解决,一些违规违法问题可能还会变换马甲卷土重来,让银行机构管理层或监管当局始料不及。更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银行市场乱象由来已久,很多问题并非短时间内就能长成,且一些问题短时间内还难暴露;也有一些问题成了顽疾,形成了耐药性,不仅在治理上需要时间,更需对银行经营市场治理保持足够的耐心,并对症下药,以便做到药到病除,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在监管方式上,也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企望毕其功于一役,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从一个个小问题查起,剥丝抽茧,将监管工作做细做实,不留任何监管漏洞,并对已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彻底消除银行市场乱象奠定扎实基础。

  监管不仅要改变形式更要讲究方法。银行监管当局掀起一轮又一轮监管浪潮固然重要,也对发现银行市场乱象问题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过多地依赖这种运动突击式监管、不注意平时夯实严监管基石,难免挂一漏万,形成监管真空,使银行机构不少违规违法经营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金融风险隐患被及时消灭,其结局也将是十分严重的。因而,应对目前监管方式进行改革,以平时严监管为主,将严监管置于日常监管之中,以运动突击式监管为辅,始终对银行机构违规违法经营行为保持高压态度和实行零容忍态度,才不致养痈遗患,让一些银行机构的小问题最终酿造成大的金融风险隐患。而且。监管当局尤其不能急于求成,而应采取稳打稳扎的监管方式,从对银行机构宏观政策落实、经营行为合规宏观层面监管深入到现实业务监管转向,赋予地方银行监管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国各主要银行机构日常经营行为进行日常交叉性监管的权力,以便营造严监管氛围。

  监管应由表及理并全方位介入。银行业绩考核对推动银行机构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提高市场拓展能力、扩大银行机构经营规模起到重要作用,但如果过分看重业绩而忽视风险,或者业绩考核过于严苛,缺乏考核科学性,只会加剧基层银行机构的弄虚作假行为。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弄虚作假掩盖不良贷款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在于对业绩考核的过度追逐,也在于上级行制度的业绩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可见,监管部门不能只管银行日常经营业务合规的监管,更要对其考核机制及其他经营管理机制进行监管,督促商业银行建立既能调动基层经营行的经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又能体现人性化、和谐化的科学业绩考核机制,尤其是薪酬考核和分配机制更加体现出调动全员积极性的优势,遏制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悬殊倾向,避免基层行为应付考核而暗地使用欺上瞒下的手段导致经营不真实、加剧银行经营市场乱象的现象再发生。

  监管应从小事抓起以便防微杜渐。目前,银行机构内部控制机制比较完善,只要认真落实可预防大量违规违法等金融风险案件的发生,对确保银行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而如果不认真执行,还停留在做表现文章上,仅当成一种摆设,再好的风控机制都等于零。因而,银行机构未来的经营不仅在于重塑和完善各种内控机制,更在于认真落实相关制度,落实制度比制订政策理重要。“蚁穴虽小可溃千里长堤”,银行经营大厦的倾覆往往都因制度执行不力的小事而酿成大错,这是以往银行机构大案要案反复发生而引发局部金融风险所证明了的真理。此次,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高管轮换制度形同虚设,行长从2002年组建至2017年长达15年没有轮换,为其作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更给银行最高管理层敲响了警钟,也给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如果监管部门能在过往的时间里经常督促浦发行总行调换成都分行管理层职位,可能就不会有今天掩盖不良资产案的发生,这当然是“马后炮”,但这种“马后炮”也是用巨额损失的代价换来的,值得各方铭刻在心并深思。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谢海平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监管 当局 浦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一个中国女人捐了15亿美元!国外炸了国内却无人知 证监会:密切关注借势炒作高价股等突出问题 房产税能否调控中国房价?美媒称此举或重塑市场 人口专家:中国人口根本不可能塌陷式下滑 甚至雪崩 为供妻子炒股这名局长骗了上亿 结果亏损4000多万 美国将对进口光伏产品征重税 中国光伏产业雪上加霜 北京:9个多月二手房价降13% 今年将坚持调控不动摇 老字号狗不理扩张迷途:北京金源店关张 拖欠会员费 媒体:旅行青蛙风靡 敲响了“低生育陷阱”警钟 中国最穷上市公司账上只有178元!网友:还没我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