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3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4%,年初1-2月为10.5%,上年同期为42.4%;3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0.4%,年初1-2月为7.0%,上年同期为0.2%。2022年1-3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同比下降25.6%,年初1-2月为下降27.2%,上年同期为增长47.9%;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同比增长43.0%,年初1-2月为增长27.9%,上年同期为下降12.2%。
具体解读如下:
一、在疫情冲击经济、减免税力度加大等因素综合作用下,3月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当月基建稳增长发力,财政支出提速。
3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4%,增速较年初1-2月大幅下行7.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近期疫情扰动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力税种收入增速多有不同程度下滑。具体来看,3月上海、吉林等地疫情再起,并波及全国,其影响程度超过2020年武汉疫情以来的任何一次疫情反弹。这次疫情短期内形成较大冲击,逆转了年初1-2月宏观数据偏强的势头,其中3月商品和服务消费直接转入同比负增长;各地防疫措施收紧背景下,一些区域交通物流不畅,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扰动。由此,3月国内增值税收入同比下降4.0%,而年初为正增长6.1%;疫情冲击下,3月汽车、化妆品等可选消费——也是消费税的主要征税对象——明显放缓,当月消费税收入同比增长8.6%,增速较年初1-2月下降10.1个百分点。
上海港是全国主要进口港,防控措施收紧影响进口报关,3月我国进口额同比出现小幅负增长,当月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同比增速分别比年初1-2月大幅下降22.7和26.8个百分点。3月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速出现剧烈波动。前者同比增长45.7%,增速加快40.3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汇算清缴错期导致的上年同期基数偏低,实际上近期各类企业盈利增速都有不同程度下行。3月个税收入同比下降51.3%,而上月为同比增长46.9%。我们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上年同期基数明显偏高,二是年初两个月个税征管力度明显加大后,3月这一势头有所缓和。
3月楼市下滑加剧,契税收入同比为-17.3%,延续两位数下滑状态,但土地增值税收入同比大增25.7%,改变了去年8月以来持续同比下滑的势头。我们估计可能与纳税时点变化有关,而从一季度整体来看,土地增税值仍在延续增速下调的大趋势。上海、吉林均为汽车生产重镇,疫情严重扰动汽车产业链,3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再现下滑,当月车辆购置税收入同比大降32.6%。综合来看,3月税收收入同比下降0.2%,增速较前值下滑7.2个百分点。当月财政收入主要依靠非税收入支撑,其中央行等国有机构结存利润上缴力度明显加大是主要原因。
财政支出方面,3月支出同比增长10.4%,增速较年初1-2月加快3.4个百分点,显示财政稳增长正在加力。其中,疫情冲击经济、影响就业背景下,当月社保与就业支出同比增长10.4%,增速加快5.7个百分点。近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支出中的基建投资类支出增速在加快。其中,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三项增速比年初1-2月加快1.5个百分点。当月科技支出同比大幅增长29.4%,与战略层面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政策导向一致。
整体上看,3月财政收入放缓、支出提速,体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过程中,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随之上升。其中收入减速也与减免税力度加大直接相关。不过,1.5万亿增值税退税过程在4月1日启动,加之短期内疫情对经济的扰动仍将持续,我们预计4月财政收入同比可能出现负增长;支出方面,3月财政支出中的基建投资发力现象有所显现。但当前基建投资主要由专项债担纲,预算内基建类支出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保民生和支持科技创新等重大战略布局正在成为财政支出的主要增长点。实际上,3月基建投资发力主要体现在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大幅增长方面。
二、3月楼市延续下滑,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延续大幅负增长,基建投资发力背景下,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高增。
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3月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下降22.8%,延续年初以来的深度下行过程,拖累当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2.2%。除上年同期土地市场火爆,基数偏高外,去年6月恒大商票违约后楼市转入下滑,房企拿地支出锐减是一个重要原因。3月楼市仍未回暖,头部房企信用风险持续暴露,全国土地市场延续低迷状态。支出方面,3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大幅增长43.0%,在年初1-2月同比高增27.9%的基础上继续大幅提速,主要是投向基建项目。我们认为,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恢复提前下达,加之去年已发未用专项债资金规模较大,都为今年一季度政府性基金支出高增奠定了基础。展望未来,楼市年中前回暖难度较大,预计未来数月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将持续处于负增长过程;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这意味着年中前政府性基金支出将继续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
责任编辑:赵思远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