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点评
2021年8月23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上两次座谈会分别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11月召开,均有较强的“宽信用”、“稳增长”的信号传递意义。
继续让利实体经济,息差收窄已成趋势。7月社零当月同比、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降至8.5%和10.3%,地产开发投资、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回落了1.9~2.9pct。PPI高位震荡、国内外疫情反复,企业经营压力增大;房地产、隐性债务等颇受关注,投资结构或受影响。会议提出,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金融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银行的负债成本压降,但是较难抵消贷款收益率下行的影响,因此全年银行的净息差继续收窄或已成趋势。
“逆周期调节”转为“跨周期调节”,注重前瞻性和连续性。延续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提出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7月,M2同比增速为8.3%,社融累计值同比增速为10.7%,环比均回落了0.3pct。会议指出,要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的跨周期调节,而2018年和2019年的座谈会上强调的是“逆周期调节”。相比之下,跨周期调节更注重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长期性、连续性,从而加大下半年的信贷支持力度。
强调结构性宽信用,银行需精准发力。住房按揭贷款遏制效果明显,7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售价涨幅延续回落态势,银行寻找优质资产愈加困难。“宽信用”尚未顺利转化为“宽信贷”,主要是调结构的阵痛之下的信贷需求疲软所致,上半年诸多银行闲置信贷资金多,以票据融资“冲量”。和前两次类似,本次会议也强调了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此外还提出了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对象。与2018年提出“三支箭”、2019年强调“两加强、三结合、四重点”不同,由于今年上半年消费贷、放贷、地方债等受限,银行的信贷额度相对宽松,因此本次会议侧重强调了银行的间接融资作用。
收入下降叠加资产质量风险上行,银行资本补充形成压力。小微企业信用评级较低,将对银行资本形成消耗。网点多、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国有银行曾是支持小微信贷的主力军,随着数字化转型、差异化产品推出,中小银行的触角也能伸向小微,但对资本也形成压力。监管部门有望为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创造良好环境,发挥好各类权益、债券和资产证券化工具的作用,如发行二级资本债、专项债、永续债;对投资者不断扩围,引入长期专业投资者,鼓励外资参与。
投资建议
下半年经济下行预期形势下,净息差收窄或已成大势,信贷率先转向中小企业、创新企业,数字化领先的银行将获先发优势;净利息收入回弹空间缩小,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具有传统优势,以及在财富管理、综合化经营上具有新突破的银行将焕发生机;风控严格、资本金充裕的银行将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关注零售、小微、资本等各方面稳健均衡发展的优质股份行及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商行。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国内外疫情反复等。
(本文作者介绍: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宏观固收首席,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卫晓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