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 高畅
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修复为主基调,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债市整体维持小幅震荡格局,国债收益率在波动中略有下行。
从基本面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整体企稳向好,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内外需走势分化,呈现出外强内弱格局。外需方面,美国财政刺激政策落地后拉动消费快速回升,叠加印度等国疫情反复导致防疫物资需求增加,推升我国外贸出口强劲增长。内需方面,随着我国财政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内需有所放缓,居民消费低位运行回升缓慢,制造业投资也暂无显著改善。受需求端偏弱影响,今年以来CPI处于上升通道走势温和,但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上涨的推动下PPI快速上行。
从政策面来看,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修复为主基调。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定调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宽松,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谨慎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强调“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央行在《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明确要“管好货币总闸门,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并重申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下一阶段货币政策部署将围绕“保持对经济的必要支持力度”开展。今年以来我国政策利率整体平稳,除在2月为控制区域性房地产增速过快小幅收紧外,并无明显变化。
从资金面来看,今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以等额续做为主,在4月流动性相对较宽松时以及5月末流动性出现边际收紧的情况下,央行仍未明显回笼或投放资金对流动性进行强烈干预,而更多的是通过常态化的100亿元规模逆回购操作向市场传递呵护资金面稳健的信号,以“维护市场预期稳定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债市整体维持小幅震荡格局。除在二月中旬受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以及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影响,短期利率出现快速上行外,今年我国国债到期收益率整体走势在波动中略有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5月末突破3.1%下探至3.04%的低点。但进入6月以来,随着地方政府债供给量有所增加,资金面出现边际收紧迹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快速回升至3.1%之上。
信用债一级市场发行利率整体波动下行,二级市场多数行业利差也有所收窄,各信用等级走势分化格局延续且加剧。
信用债方面,一级市场发行利率的整体走势与国债到期收益率趋同,平均发行利率先升后降,在5月达到今年以来的最低点。分级别来看,高低等级发行成本分化格局延续且加剧,高级别主体平均发行利率有所下行,而低级别主体平均发行利率仍维持高位,并在5月出现截然相反的走势。其中,1年期短期融资券AAA级、AA+级的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分别环比下行28.56BP、24.93BP,而AA级发行利率上行65.39BP;3年期中期票据AAA级、AA+级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分别环比下行15.88BP、41.15BP,AA级加权平均发行利率环比上行64.16BP。
从二级市场的信用利差均值来看,AAA级和AA+级多数行业的信用利差有所收窄,而AA级信用利差以上行为主。在AAA级信用债中,除汽车、公用事业和城投行业的信用利差上行外,其他各行业信用利差均呈收缩走势,其中钢铁行业平均下行10.98BP,下行幅度最大,其次为采掘行业下行7.85BP。在AA+级信用债中,有色金属行业下行182.50BP,降幅最大,城投行业下行5.31BP。在AA级信用债中,除公用事业行业信用利差略有下行外,其他各行业信用利差均上行,其中食品饮料行业利差上行13.21BP,幅度最大。
展望后市,我们预计我国经济恢复将持续稳中向好,流动性整体保持合理充裕,在基本面的支撑下债市利率有望趋于平稳。
从基本面来看,下半年我国经济有望加速修复,在消费稳步恢复的情况下,基建投资保持窄幅增长,受融资监管环境持续收紧影响房地产行业投资较难有所改善,但在经济持续修复、制造业企业利润改善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回升有望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反弹。大宗商品价格因素推动PPI高位运行,可能会对CPI的宏观调控形成一定压力,但物价走势整体可控。根据监管高层在陆家嘴论坛最新讲话内容,下半年货币政策“要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坚持稳字当头”,在维持稳健中性的同时更加强调结构性发力,聚焦支持绿色发展和支持小微企业,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预计社融将保持常态化稳定增长趋势。综合来看,下半年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债市利率进一步下探动力不足,在基本面的支撑下债市利率有望趋于平稳。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文作者介绍:大公国际作为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拥有独创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科研成果丰富。)
责任编辑:赵思远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