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东:年内消费能恢复到疫情之前吗?

2021年05月19日18:4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高瑞东

  疫情对消费的冲击,是不均匀不对称的,而且是非线性的。就像五一旅游出行人次,按照可比口径,已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3.2%,但国内旅游收入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7.0%。又比如,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我国消费自底部逐步修复,但不同阶段内修复的斜率差异较大。去年11月以来社零增速逐月放缓,今年3月明显加快后又再度回落。

  那么究竟该如何把握未来消费修复的节奏,今年消费增速能否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本篇报告试图回答上述两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识别当前消费处在何种阶段;其次,判断消费还存在哪些修复空间;最后,从收入和储蓄视角来看,预判年内消费形势。

  一、疫后消费修复的四个阶段

  疫后消费呈现出渐进式修复,必选消费、宅经济、出行消费、居住消费依次改善。我们根据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类别,对消费修复阶段进行划分。可以清晰的看到,3月以来,随着疫情对消费的冲击逐步消退,国内消费经历必选消费、宅经济、出行消费、居住消费的渐进式恢复。其背后反映的是,居民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和消费环境的变化,与疫情防控程度、居民收入、预防性储蓄行为有较大关联。

  (一)第一阶段(2020Q1):生活必需品托底消费

  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蔓延,政府实施严格的抗疫措施,服务业活动暂停,居民消费以食品、日用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为主。一方面,由于国内疫情形势尚未明朗,政府管控措施严格,居民不敢外出消费,以基本生活需求为主,线上消费开始成为重要的购买途径;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暂停,居民收入回落明显,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也导致预防性储蓄大幅上升。同时,企业生产停滞导致商品供给减少,造成部分恐慌性囤货,在一定程度上透支后期消费,例如3-4月粮油食品零售额增速接近20%,随后回落至10%左右。

  (二)第二阶段(2020Q2):“宅经济”消费兴起

  2020年二季度,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经济恢复性增长,居民消费意愿明显改善,但线下消费活动仍然受限,“宅经济”消费特征明显。4月起,国内新增确诊病例大幅回落,工业企业生产活动逐月向好,居民收入也企稳回升。收入改善与疫情好转,提升了居民消费意愿,但聚集性、接触性消费行为依旧受到政策限制,如影院暂停开放、旅游景区限流等。这一时期,借助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宅经济”消费兴起,前期压抑的消费需求逐步释放,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化妆品销售额均出现大幅增长。

  (三)第三阶段(2020Q3):出行消费持续回暖

  2020年三季度,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松绑,居民外出活动强度增加,带动出行消费回暖,延迟的大额消费也陆续回补。8-9月,文旅部逐步放开线下旅游、娱乐场所人流限制,例如针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由最大承载量的30%逐步提高至75%。在政策松绑效应下,以商旅需求为代表的民航客运量快速回升至正常年份,同期汽车、纺服等出行消费明显改善,餐饮收入也加速修复至疫前水平。同时,随着工资性收入的普遍恢复,延迟的大额消费陆续回补。例如,以婚庆需求为主导的金银珠宝消费,呈现出补偿式增长,中低端汽车消费增速超出疫情前水平。

  (四)第四阶段(2020Q4):居住消费企稳回升

  进入四季度后,冬季国内疫情反复,消费进入平稳修复期。餐饮消费增长疲弱,商品消费的增量转移至家电家具等居住类消费。经历双十一促销之后,前期已经回升的必选消费、宅经济及出行消费,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透支现象,后续增速均出现放缓,而家电、建材等居住类消费反而逆势回升。我们认为,这可能源于疫情期间积压的消费后移,也与地产销售向好、竣工改善带来新增建材和家电购置需求有关。去年二季度以来,地产销售持续上行,指征地产竣工的玻璃消费也明显加快。

  二、国内消费还存在哪些修复空间

  根据前述分析来看,不难发现,当前必选消费、“宅经济”消费恢复较为充分,向上空间相对有限;而以纺服、餐饮为代表的出行消费、居住消费远低于疫情前水平,未来仍有改善空间。为了更加准确地刻画当前消费修复水平,我们将各月消费品零售额处理为12个月移动平均值,并同2019年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过去一年内,“宅经济”、汽车消费增速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必选消费增速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而纺服、餐饮,以及居住类消费明显弱于疫情前水平。

  (一) 居民外出意愿加强,出行消费有望持续修复

  今年以来,居民出行逐步回归常态,各类服务产品开始提价。春节之后,随着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清零,以及疫苗接种的持续推进,居民外出意愿出现明显改善,3月以来地铁客运量持续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同时,政策管控继续松绑,娱乐场所、旅游景区取消人数限制,为居民的外出消费进一步打开空间。今年4月,CPI服务环比自疫情之后首次超出季节性水平,其中机票、旅行社收费、交通工具租赁费、住宿价格分别上涨21.6%、5.3%、4.3%、3.9%。

  尽管居民出行意愿大幅提高,但相关消费恢复偏慢,后续仍有修复空间。例如,今年五一黄金周,全国旅游人数在疫情之后首次超过2019年水平,而旅游收入仍不及2019年的8成。同时,与出行消费相关的纺服、餐饮消费依旧疲弱,今年4月,二者两年复合增速仅为3.4%、0.4%,不及当月社零整体表现。

  (二)居民收入及地产销售先行修复,有望推动居住消费适度改善

  去年二季度以来,居民收入恢复,地产销售上行及竣工回暖的线索逐步显现,从历史经验来看,居住类消费仍有望适度改善。

  首先,对于家电消费而言,包括新增需求和更新需求。更新需求一般与居民购买力有关,而新增需求则与地产周期有关。

  1)从更新需求来看,居民收入的持续改善,有望带动后续家电需求回升。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速已经回升至4.7%左右,而同期家电消费累计增速仅为-3.8%。而在正常年份中,家电消费与居民收入增速基本匹配。

  我们认为,居民收入和家电消费的分化,可能与疫情冲击下,居民对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推迟或者取消购置计划有关。往前看,考虑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逐步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有望减轻,带动家电更新需求适度回升。

  2)从新增需求来看,地产销售作为先行指标,也将推动家电消费回暖。尽管我国的家电人均拥有量已趋于饱和,近年来地产周期对家电的拉动力逐步走弱,但从历史经验看,地产销售与家电消费的正向关系依旧存在,在地产上行年份中,家电消费大多较强。本轮地产上行周期已经持续一年,去年四季度以来,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消费也已经开始企稳回升。

  同样的逻辑也可以应用到家具、建材消费,今年以来相关消费增速出行明显回升。从两年复合增速角度来看,3月以来,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中,建材消费增速回升至11%左右,家具消费4月增速提升至7.3%。

  三、年内消费增速较难回升至疫情之前

  (一)就业形势尚未稳固,居民收入表现分化

  当前居民收入修复基础尚不牢固,导致消费意愿尚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在正常年份中,收入与消费的增速基本一致,而去年以来,消费支出表现持续弱于可支配收入,这意味着尽管居民的消费能力有所回升,但消费意愿依旧受到影响。

  一方面,就业形势好转,但基础尚未稳固。3月以来就业群体总体扩大,但失业率距离正常年份仍有一定距离。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至5.1%,但仍低于2018、2019年同期水平。

  另一方面,各省份、不同群体间的收入表现明显分化。首先,从省份角度来看,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年复合增速介于3%-10%之间,而正常年份大多集中在8%左右。其中,北方省份由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加之经济基础偏弱,整体收入恢复较慢,影响了消费修复节奏。其次,从不同收入群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仍低于2019年同期,收入修复的速度明显慢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工收入两年平均增长2.4%(2019年同期增速为7%),低于同期全国居民收入增速(7%)。

  (二)预防性储蓄仍在,或将制约年内消费上行空间

  当前消费修复偏弱,也与预防性储蓄的存在有较大关联,意味着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自去年一季度疫情发生后,居民储蓄率大幅抬升,较2019年同期增加6个百分点。进入下半年之后,疫情管控逐步放开,居民出行意愿明显加强,居民储蓄率开始回落,但依旧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四季度居民储蓄率仍高出2019年同期3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预防性储蓄仍然存在。今年一季度,受“就地过年”政策影响,居民消费短期走弱,储蓄率再度上行,较2019年同期多出4个百分点。

  往前看,我们认为国内消费有望继续修复。一方面,制造业利润积累,服务业恢复性增长,有望继续改善就业形势,缓解居民收入的分化情况;另一方面,随着疫苗接种推进,也将推动预防性储蓄转移至消费、投资。二者将共同推动居民消费不断提升。

  年内消费增速难以回归至疫情前水平。回顾上一轮非典经验,2003年二季度,疫情确认结束,三季度居民收入增速快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四季度储蓄率回落至正常年份水平,推动当期居民消费反弹。对比当下,本次新冠疫情长尾效应下,全球复工和抗疫并存,导致本轮预防性储蓄回落速度偏慢。我们认为,在疫苗尚未大面积接种之前,预防性储蓄现象可能仍将存在,进而约束后续消费修复空间。

  (本文作者介绍: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

责任编辑:卫晓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