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陈九霖
然而,改革创新不止于此。企业的改革创新,必须注重制度、机制、治理乃至企业文化等“上层建筑”,甚至在某个时间点必须优先注重。
2019年10月31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决定。在提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时,该决定指出,我国“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是我党、我国、我军的指导方针,也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企业也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我在自己的拙著《商业的逻辑》中对企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总结。我积自己30多年的创业与经营的经历并观察其它成功与失败企业经验教训发现,企业的发展,不能一成不变地循规老路,而要敢闯敢干;不能自守自身一亩三分地,而要敢于“开疆拓土”;不要害怕犯错,而要勇于试错;不要固守传统,而要勇于探索。
对于企业而言,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创新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率以及可持续性。然而,长期以来,企业界乃至整个社会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一提到改革创新,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限定在科技领域,就以为是技术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研发、新产品的推出。
不错!科技的创新非常重要,尤其对于那些依赖科技进步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举例说明:华为的创新,就是一例。从1992年开始,华为就坚持将每年销售额的至少10%投入研发中,不管公司的盈利情况如何,研发费用都不能少。其中,2018年,华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占销售额的15%左右,达到了150亿美元,未来5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华为也为此付出巨额开支,聘请大量优秀人才。据介绍,华为在全球18万员工中,研究人员就占到了45%。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华为至少有 700 名数学家、800 多名物理学家、120 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任正非还说:“我们自己在编的 15000 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专家是把金钱变成知识,我们还有 60000 多应用型人才是开发产品,把知识变成金钱。我们一直支持企业外的科学家进行科研探索。” 而在产品创新方面,华为通过由代理模式走向直销模式,贴近客户,了解市场,并以客户为中心。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美国苹果公司是这样;微软也是这样,即它们非常重视技术与产品创新。
然而,改革创新不止于此。企业的改革创新,必须注重制度、机制、治理乃至企业文化等“上层建筑”,甚至在某个时间点必须优先注重。
所谓上层建筑,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指的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的总和。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一个词语。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却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我在这里使用上层建筑这个词,指的就是涉及企业制度、治理、监管、文化、理念等方面的一套体系。
企业的成败与发展,固然体现在技术、产品等“可视”方面。但是,这些首先基于“上层建筑”这个“隐形”的载体。可以观察一下,哪个拿着技术创业的人员,不是首先去设立一个公司,通过公司等组织形式去寻找合作伙伴、寻找人才和配置资金呢?即使是华为,如果不是在股权设计方面的全员持股计划,它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再说,华为创业之初,只是一个“小作坊”,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让我们再试想一下,如果企业的组织形式没有设计好,股东之间互相掣肘,企业还能良性发展吗?如果企业的分配机制不完善,高管和员工经常吵闹、乃至像近期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大罢工那样,企业的发展不会遭受损失吗?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
曾几何时,餐饮业的知名品牌——真功夫,因为一项优质产品——中式快餐标准化而引领过一段时间的饮食潮流。可是,由于“上层建筑”设计上的“过失”,即潘宇海和蔡达标均持有真功夫41.74%的股权,而潘宇海的姐姐潘敏峰又是蔡达标的前妻。这对曾经的姐夫和小舅子,因为股权比例相同,陷入了漫长的股权纠纷。
UAW针对通用汽车的罢工始于2019年9月16日,这一为期40天的罢工行动是UAW近50年来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最终,通用汽车给出了一份新的协议,其中,通用汽车公司为每位全职职工提供11000美元的签约奖金等薪资福利,原定的医保福利也得以保留。企业损失惨重,在40天的时间里损失额高达30多亿美元,企业的发展也一时受到严重的影响。
我本人曾经亲身经历过的商业案例,也很能说明问题。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为商业模式的改革创新,即创立了石油实业投资、国际石油贸易、中国进口石油采购的“三足鼎立”的商业模式,而大获成功,四年内打造成为排名新加坡所有上市公司第四名的上市公司。后来,却因为制度和风控体系的缺陷,而遭受巨额亏损。中国航油公司,没有多少技术和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它的成功源于商业模式这个“上层建筑”的创新,它的一度失败归于法人治理这个“上层建筑”的落后或停滞。
那么,为什么制度和治理方面的“上层建筑”如此重要呢?我认为至少有3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载体。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利润、员工、资本等等,都依赖于这个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这个载体,就没有其它的一切。载体为一时,之后可能产生若干个价值增长或价值倍增的“零”;反之,载体为零时,后边将永远为零。
第二,它是一个体系,一个工程。制度和治理方面的“上层建筑”,涉及股权、法人治理结构、商业模式(包括经营模式、盈利模式)、薪酬体系、激励与约束机制、融资渠道、生产与销售体系、资源配置、资本运作等等。不管企业大小,都是一个系统,所谓: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然而,体系虽然庞大,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第三,它与市场息息相关。企业是市场中的企业,而市场却又瞬息万变。比如:在市场上的人工成本普遍上涨了的情况下,若公司的薪酬基础依然维持不变,企业就会失去人才,经营就会受损。再比如:在国家收紧银根之时,如果企业继续进行扩张,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乃至由此引发企业破产。因此,企业的“上层建筑”必须与时俱进,跟上市场节奏。
那么,企业的“上层建筑”应该怎样改革创新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时刻保持改革创新的意识。上层建筑的改革创新,固然存在来自基层的推动力,但更重要的却是企业掌舵人。企业“首领”(以致高管团队)必须保持学习状态,像猎鹰一样捕捉市场信息,以开放和吸纳的心态,接受市场变革而随时做出企业上层建筑的调整。
二是,尽可能地采取“渐进”而非“突变”的改革创新措施。任何改革创新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一定要争取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成效。
三是,适时转型升级。企业发展是个“滚雪球”一样的过程。一项具体的改革创新,不会立竿见影,只会从量变到质变。因此,只要改革创新的方向正确,就需要耐心等待结果,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到非不得已之时,不要轻易转型升级,否则,后果十分严重。但是,在市场发生巨变而企业又无能为力之时,就不要死扛到底,就得适时转型升级。
最后,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企业的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要让企业的面貌和发展,通过上层建筑的改革创新,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担任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副总。)
责任编辑:陈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