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刚
徐迟是谁?
我怕我们新一代人会慢慢不再记得这个中国著名诗人、伟大报告文学作家的名字。
一个82岁的老人(1914出生)为什么要跳楼自杀?
在种种关于老人为什么自杀的猜测中,最让我生气的是说,老人是因为入迷互联网而自杀的。而且说这话的人还是国内一位有名的作家。
这是什么逻辑?互联网会导致人自杀,这样的故事我们在历史上听说过,中国建设第一条铁路的时候,有人说那会破坏国家动脉。
这样的无知发生在我们的高级知识分子身上,而且就在现代,你会相信吗?
老人是1996年12月12日出事的。就在1996年10月22日,我和他一起在武汉的东湖公园聊天,当时在场的还有诗人洪洋和彭邦祯。
我记得徐迟一见彭邦祯,就与他拥抱,并随口而出:"中国一个诗人,美国一个诗人;中国的诗人在美国,美国的诗人在中国。"我们应该记得,彭邦祯有一首很有名的诗歌: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中,水中的月亮在天上。
你看,徐迟就是这样一位睿智的老人。
其实,他一生就是这样充满智慧的人--年轻的时候,大约20岁,就与当时很有名的诗人郭沐若一起在<新华日报>上讨论诗剧《屈原》。
60年代,他写了解放后后第一篇描写知识分子的报告文学《祁连山下》;后来,他又有了影响整个时代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他写的东西何止这些?
在每一个历史产生新闻的时期,他都能把那个历史时期的故事写的很激情、很技术、很专业、很让人理解。
真的很遗憾,他没有写互联网。
他写过计算机,写得是最精彩的了;在他的影响下,1993年我写过一篇讲局域网的文章,题目是:迈出孤独领域,进入缤纷世界。
他比我年长45年,但他比我更早用电脑写作
徐迟为什么没有写写互联网呢?
1996年10月22日在他跳楼前一个月,在东湖公园草坪上的聊天中,有两件事我记得很清楚。
第一件事是,徐迟说,这个人啊,是越活越快的,好像物体下坠的加速度。我们70岁-80岁比60岁-70岁要快;60岁-70岁要比50岁-60岁要快,依此类推。我现在82岁了,将来90岁-100岁,100岁-120岁,那会越来越快的,我一会儿就可以活到200岁了。
说着,徐迟还笑了起来。
这是他乐观的一面。
第二件事是,当初我们中午吃完饭,洪洋老师提议我们到草坪上坐一会儿。没有想到,我们来到草坪边的时候,徐迟老人望着草坪中间的白色的椅子说,那么远、那么远、那么远。。。。。。。
这又是现实。
下面是徐迟老人1993年为我的散文诗集《当代商人手记》写的序言。
序
徐迟
大约在70年代之末,或80年代之初,王勇刚曾写一封信给我。他说,他是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大学生,正在写着研究我的报告文学地毕业论文,希望我能给他说一点点意见。我回信说,你要研究我的报告文学,就请直接研究作品好了(潜台词:你也没怎么说你怎么研究我)因此,其他的话,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这好像是人海之间,两个人的眼睛偶尔相遇,而且互相对视了一下,然后就分开了。也许从此不再相通了。
但后来我们却又相遇了,在一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上。不过我不是去到终点站,而是到了中途的武昌站就要下车的。我在软席车厢中,先见到了叶君健,大家高兴得眼睛放光。接着叶君健又见到他熟识的潘淇先生。潘是交通部的副部长,这次被委派到深圳特区的蛇口,去担当交通部工作组组长重任的。叶君健就把我介绍给潘淇相识。潘淇立即热情地邀请我去蛇口采访并写作。正好这时,王勇刚从硬卧车厢来到软卧车厢。其时他已从复旦大学毕业出来,被分配在交通部工作。而交通部又让他当潘淇的秘书,因此他也是随同潘淇到蛇口去的。王勇刚见到我后更是高兴,说起了我们曾通过信。潘淇就对我说,将来我到了蛇口,就要王勇刚陪同我采访活动。我看王勇刚那样的年轻有为,便说这样安排很好很好。于是车到武昌,我就和他们告别下车了。然而去蛇口采访这件事,后来却没有去成,后来我听说他随着潘淇有两三年之久。潘回北京时,他留下在深圳,在特区报当记者。然后我听说他改行了。他经商了。他当企业家了。但虽从商,而不弃文,他仍在写作,写了许多散文诗。
12年过后,我们又在经济特区的深圳相遇。这回他功告我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要多注意商人的言行,并且给我看了好几卷他的《当代商人手记》,又名《请你等着我》的散文诗集。这本集子的体裁却使我想起数学家兼散文家的帕斯卡尔的《思潮》的这本世界文学名著。我自己也曾试图用这体裁来写一本《网思想的小鱼》。而没有成功。我看完他的《当代商人手记》,就有点手痒,就摊开了稿纸来,要给他写一个小序。我已把这件事的全过程交待清楚了。这也是人海之中,少数几个人的不多几次的眼睛相遇,偶然对视而已,但说起来也怪曲折的,而且相当的热闹。
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既曲折,又很热闹。世界很小,中国也不大,真是容易相遇,互相对视。
这本"商人"的手记中,有一篇小文章题名《检察长的眼睛》,写得真是勿错。
他写出了深圳市检察长的眼睛,面对着一座商业大厦里的琳琅满目的商品,赞叹不已了';"很难找到像我们这样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了!"我不知他写的究竟是检察长的眼睛,还是检察长眼中的商品?当然两者都有的,还要加上检察长的思考。
而检察长思考的是"监察工作,一定要促进经济繁荣啊!"这篇文章在"商人"的手记中是较长的一篇。它写出了检察长的各种眼神,有时惋惜,有时沉痛,但主要是欣喜,对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满意之情以及他的没有忧虑、安度晚年的愉快心地。是的,检察长是要鉴别善恶、好坏、是非的,所以检察长的眼睛是明辨一切的。这篇文章使我对商品经济也禁不住的快慰莫名了,写得真好!
王勇刚的散文诗都写得极顶清净,高度凝炼,散扬出一种新的思想灵气。像我前面说过的,也是偶然相视中,刹那的光芒,却能在读者心上留下了一点痕迹。他写得很细腻,很空灵,心有所思,情有所溢,笔有所录,很像珠江口的浪涛,逆着蓝天,一闪一闪的发出亮光。从每一闪光来看,不一定是什么了不起的思想。唯其众多,一浪接一浪的,几乎无穷无尽的展开着的,就有了铺天盖地的浩瀚的感觉。
看似单调,却似乎里面游泳着许多许多珍异的水族。从而感受到一位现代青年心灵的悸蠕与脉搏的跳动。当它们汇合成一本集子的时候,它们互相拥抱在一起,形成大千世界中一个复合体,又浑厚,又玲珑,熙熙攘攘的,令人目不暇接。值得一看,可以细读。有审美价值,能引起读者啼嘘感叹的心弦共鸣点。
《当代商人手记》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一个部分叫作《在旅途》属于个人的回忆。外婆家的小茅屋,小茅屋后面的一群杉树林;和金佛寺,寺前还有一群杉树林。
所谓"金佛山之梦"就是建立一个金佛山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当代商人的最美丽的梦中梦。另一部分是当代商人有关商业的手记。还有,可能是最主要的部分,是当代商人有关自己的心灵深处的统语或无声的呐喊,当代商人也还是人,有七情六欲的人。
有关商业的手记是作者的重要的经验谈。商业是充满诡橘和风险的舞台。商人在商业的舞台上表演着,或在商业的海洋里浮游着,时升时降,时出时没,忽儿升上云霄,忽儿如坠深渊。可喜的是我们终于建立了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他也有了这散文诗的新题材。我读着他的这些短小精悍的散文诗时,感到惊心动魄。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如今它们是最新最美的事物。将近200首的小诗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但读完了又有尚嫌不足之感。我相信以后他还会往下写,生意越做越大,散文小诗越写越好,甚至写上一两千首和更多首来的。
我想,也不必对当代商人心灵深处的博语或无声的呐喊再多写什么话了。《手记》已在我们的面前摊开,任凭我们翻动、阅读。这里是他内心隐秘的充分宣泄,是美的机智,是俏皮而又严肃的思索。如果我愿意再多写一些,也许可以写很多很多多余的话,但是我又想,是可以不用多说什么话了。他说了很多可看、可听,可思的话。把小序在这里结束,《手记》就在你的面前展开了。1993年3月于深圳赛格公寓
徐迟老人到底为什么而死?
我一直认为他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我记得徐迟老人从来没有抱怨过影响很大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没有稿费。
他最难受的是看不到最及时的新闻和丰富的资讯。
到了晚年,传说他家因为没有暖气而无法过冬。听洪洋老师说,那天徐迟老人跳下去的时候,一滴血都没有。
这使我想到徐迟老人那种选择有两种我可以接受的理由:或许,他觉得已经问心无愧了,已经满足了;或许,他认为活着就要活的美丽,既然老了,不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就不如。。。。。。
不管怎样说,徐迟老人不会因为互联网而死,这一点,我可以用生命担保。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