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自己十周岁的生日。
十年的成长历程,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痛苦,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我们从中采撷了几朵小小的浪花,作为纪念十年的礼物奉献给广大投资者。
十个日子、十个名词、十只名股,虽然是散落在其中的一些体现,但串联起来,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中国证券市场的成长历程。
一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
1990年12月19日,随着一声铜锣敲响,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海黄浦路15号,一栋拥有155年历史的欧式建筑———浦江饭店正式开业。尽管之前已经发行过股票,有了柜台交易,人们还是习惯上将这一天看作是新中国证券市场的伊始。当时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一共有8种,分别是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场和凤凰化工,也就是所谓的“老八股”。上交所的第一笔成交是由上海海通证券公司抛出真空电子股票,上海申银证券公司吃进。新成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采用法人会员制形式,首届会员22个,尉文渊被任命为总经理。随着交易所的成立,《上海市证券交易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章程》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市场业务试行规则》也相继公布出台。上交所的成立,是证券市场走向规范化的重要标志,过去那种以分散为主很不规范的交易市场结束了。
两年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这样评价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证券、股票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二1992年8月10日深圳“八一○”事件
1992年8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和监察局发表了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发售公告。为了抢购新股认购抽签表,100多万人涌入深圳,数十万人通宵排队待购。8月10日,500万张抽签表不到半天发售完毕,由于很多人排队三天三夜也未购到抽签表,于是当晚集结街头,游行示威,政府于第二天加售50万张新表,事态得以平息。事后,政府对各单位售表情况进行了调查,对33名处、科级干部在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过程中的舞弊行为进行了处分。
“八一○”事件说明当时在股市暴富神话的煽动下,股票已经从靠摊派,党员干部带头购买变成了抢购的对象,一定意义上,抢购认购表的行为可以看成是一次证券知识的普及,也是全民炒股的开始。
三1993年9月30日“宝延事件”
1993年9月30日11点15分,上交所突然宣布延中实业暂时停牌,紧接着,深圳宝安集团上海公司发布公告,称“本公司于本日已拥有延中实业股份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5%以上的股份,现根据国务院《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第47条的规定,特此公告”。宝安意欲收购延中构成新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例股权转移事件,收购概念由此而生。此举对沪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延中股票和一些与延中有类似收购传言的股票出现了非理性的狂涨。一个月后,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深圳宝安集团上海公司大量买入延中股票的调查结果,认为宝安通过市场买入延中股票所获得的股权是有效的,但买卖过程存在违规行为。
宝安举牌延中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功能得到了延伸,从单纯的上市融资发展到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作,资产重组,进而也开辟了通过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的可能性。
四1995年2月23日327国债期货事件
上交所在1993年10月25日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1994年10月以后,人民银行提高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和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也同样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大量机构投资者,由股市转入债市,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围绕对327国债期货品种到期价格的预测,1992年3年期国库券到期的基础价格已经确定为128.5元,但到期的预测价格还受到保值贴补率和是否加息的影响,市场对此看法不一,多空双方在148元附近大规模建仓。
1995年2月23日,空头主力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收市前8分钟抛出1056万口卖单,相当于327国债期货的本品———1992年国库券发行量的3倍多,并将327国债期货价位从150.30元打压到147.50元,希望以此来减少其已持有的巨大空头头寸的亏损,这完全是一种蓄意违规行为。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上交所宣布最后8分钟交易无效,从2月27日开始休市,并组织协议平仓,最后万国证券公司违规当事人受到严肃查处,1995年5月18日,鉴于我国开放国债期货市场条件尚未成熟,国务院决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
327国债事件后,管金生被关了,申银、万国合并了,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免职,第一代证券人自此淡出。证券市场更加规范了,留给他们继任者可以进行个性化操作的空间变小了,中国证券市场草莽英雄的阶段结束了。
五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1996年10月初到12月12日,我国股市达到了狂热程度。股价不断上涨,成交量连续增大,投资者盲目跟风,再加上一些机构的违规行为,市场投机气氛渐浓。全国热钱流入股市,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成交最高达到400亿元的巨量,一时间,几乎所有股票全面飘红,在市场失去理性的情况下,中国证监会及有关部门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发布一系列政策措施,被称为连下“12道金牌”,严厉打击过度投机,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明确指出“暴涨必然暴跌”、“暴涨所以会暴跌,是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投资股市,风险自负,赚钱自得,损失自担,这在任何国家都一样”。文章见报后,沪深两市立即做出了剧烈反应。开盘后4分钟,沪市281只股票除4只例行停牌外,其余277只全部跌停,沪深两市双双收于跌停板。
这是在中国证券市场不成熟、调控手段比较单一的情况下,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手段。此后中国证券市场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经济手段进行调控。
六1997年3月1日琼民源案件
琼民源案件是我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最严重的一起证券欺诈案件。
1997年1月22日和2月1日,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刊登的年度报告和补充公告称,1996年该公司实现利润5.7亿余元,本年度资本公积金增加6.57亿元。年报刊出后,市场反应热烈,该公司股价波动异常。但随后国务院证券委等机构组成的调查组调查发现,年报所称“实现利润5.7亿余元”、“资本公积金增加6.57亿元”的内容严重失实,虚构利润5.4亿元,虚增资本公积金6.57亿元。琼民源上述行为严重违反《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欺骗股民和社会公众,其行为诱导了广大投资者,严重损害琼民源股东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因此国家对相关机构和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琼民源事件使中国上市公司质地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是构成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一严肃问题又一次凸显了出来。
1998年,在股市一片低迷中,基金成了惟一的亮点,1998年成了基金年。1998年3月23日,基金金泰、基金开元公开发行,几乎所有证券公司营业部都排起了申购长龙,按当时的舆论,证券投资基金的出现,将有助于培育机构投资者,稳定证券市场,有助于投资者享受专家理财,分散投资风险。从1998年3月23日到7月30日,一共有开元、金泰、兴华、安信、裕阳5家试点证券投资基金先后发行上市,被称为“新基金”,管理层也将投资基金试点视为发展证券市场的重大举措,采取了扶持与规范双管齐下的措施。
大力扶持机构投资者也成了股市中最常见的一句话,中国证券市场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
八1998年12月29日《证券法》获得通过
1998年12月29日,135票赞成、0票反对、3票弃权的结果,使一部历时六年,跨越七、八、九三届人大,先后4次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证券法》获得通过。中国证券市场有了自己的“蓝天法”,《证券法》包括了将股票上市发行审批制改为审核制等一系列的新规范,但也许更重要的是中国证券市场有了自己明确的地位。从作为试点,试不好可以关到如今被充分肯定了其存在的合法性和重要性。
九1999年5月19日“5·19”井喷
1999年5月19日在股市极度低迷之中一次爆发式的井喷行情在大多数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来临,短短几十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上涨700多点。产生“5·19”行情因素众多,除了中国经济和股市触底反弹之外,新经济和网络股带来的巨大想像空间,使1995年以来对上市公司业绩和成长性的炒作达到了极端,物极必反,“5· 19”行情来得快走得更快。
十2000年11月24日2125点创下十年历史高位
当日盘中创下了2125点的十年来历史高位。1990年12月19日是上证综指基准日,基日指数为100点。(文/本报记者关鉴)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