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甘玲
中国证监会日前对外企上市招股书内容及格式作出特殊规定,这意味着首批外企上市开始进入倒计时。有券商透露,最快本月下旬就有外企完成上市辅导,估计年中就将有公司在境内发行A股。
有业内人士透露,其实去年底管理层就有加快外企上市步伐的迹象。去年11月14日证监会和外经贸部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被视作中方给外商投资企业上市提供国民待遇的正式表态。包括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地随即掀起一股外企与券商“亲密接触”的热潮,各地政府也积极周旋其中。中国证监会有关人士去年底还来深调研,考察外企上市事宜。上海外资委去年底也透露,当地完成股份制改制工作、有意境内上市的外企已有10多家。至于近日出台的有关招股书的特殊规定,更可视为替外企上市扫清最后的障碍。
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南方证券等多家大券商的投行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家正向证监会申请报材料和已进入上市辅导期的外企有3-5家。据了解,根据辅导进程,4月下旬就有1家外企结束上市辅导期,如果按有关程序顺利进行,最快在六七月就可以发行上市。
国泰君安证券投行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外企的上市辅导工作目前正在认真稳妥地进行,正在做的项目还不少。应该说,外企的整体质量都是不错的,我们将按照质地优先的顺序安排外企上市,不存在排队时间太长的问题。”
但也有资深投行人士表示,外企上市的具体细则还有待明确。如不少外企分别与各地企业合资或独资设厂,或在内地分散投资,上市前对其在中国同类企业进行整合和重组有相当难度,其中牵涉到海外资产如何评估、税收和优惠政策如何权衡等复杂问题。这也是券商在为外企做改制和上市辅导工作中最难攻克的一关。
尽管不少外企对境内上市跃跃欲试,认为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但也有不少外企对进入中国证券市场仍抱观望状态,如世界500强在深投资企业至今仍“按兵不动”。业内人士分析,这是由于欧美企业大多数为跨国公司,在我国境内投资的多为生产型企业,不具决策权,加之目前并无筹资需求,特别是他们对中国资本市场还不太熟悉。
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和内地有紧密地缘关系的港资、台资企业早在两年前就开始“热身”。富士康、成霖洁具、艾美特、鑫茂科技、顶新集团、中华映管等驻扎深、沪的外企,都有意或者已经进入紧张的筹备阶段。不仅如此,香港不少大蓝筹公司也先后表示在内地上市的强烈愿望,如华润集团管理层近日表示公司并非缺资金,能(在内地)上市不集资也可以。有业内人士预测,外企上市的探路先锋最有可能在港资和台资企业中产生。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