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年展上的大众Party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5:35 《财经时报》 | |||||||||
本报记者 黄振伟 在将持续三月之久的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上,爆出的最大新闻是一个不懂建筑的老太太用43年时间为自己建造了一幢五层高的“城堡”,从而把中外著名建筑师都“震”了。
她的五层高的“城堡”没有用一根钢筋、一块钢材,全部是用捡来的砖头、黄泥、木板等废料手工建成。43年的时间里,老太太村子里的水泥建筑早就残破不堪,而唯独她的“城堡”几经风雨,却依然完好无损。 更让人称奇的是老太太没有读过书,更不会画图纸设计,她想怎么建就怎么建,全凭自己的想象。在生活中,她不看电视,很少与人往来,几乎过着封闭生活,却建出这样一栋复杂的“城堡”,还在“城堡”的墙上画上精美的壁画。 这些建筑与绘画的灵感来自哪里?这些都像“谜”一样在双年展上吸引着人们。 “城堡老太”的 建筑生涯 今年已83岁的陈佩君是潮州人,年轻时步行到深圳想偷渡香港未成,于是落户在龙华。从40岁开始,陈老太开始了自己“浩大”的建造工程。 陈老太所建的“城堡”外部被密密麻麻的藤蔓缠绕,所以从外部无法看到“城堡”全貌,如果清除藤蔓,整个“城堡”会是一个带柄的大南瓜的形状。“城堡”内仿佛是一个复杂的迷宫,每层都有陈老太精心建造的垛口,两边分布数十个凹屋。 在“城堡”的各个角落,遍布着陈老太“独具匠心”的各种“装饰”作品。陈老太不懂雕塑绘画,但笃信佛教的她竟然“无师自通”地在“城堡”的角落、柱子等地方用泥塑出莲花造型,甚至还在第三层的墙上,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画了满墙壁画。 整栋“城堡”,无论是大的整体结构,还是细微到地面拼贴的瓷砖残片,全部是她的“原创”。有建筑评论家认为,陈老太的“城堡”,让人想起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设计的房子。 “民间+草根”建筑狂欢 有建筑专家分析陈老太“城堡”的“原创性”当然出自她自己的想像力,但她对于建房子的理解无形中暗合了很多建筑观念。“城堡”多年来很坚固,是因为“城堡”跨度不大,众多的支撑点使房屋结构很牢固。虽然她想到哪就建到哪,但她对房子承重的朴素理解使房屋结构越往上建就越窄,压力小了,虽然没用钢筋混凝土,依然格外牢固。 在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现场上,讲述陈老太多年“筑巢”故事的纪录片吸引了大量观众。有建筑学家评论陈老太的建筑行为是“个人化的实践回复了人类住房建造的原始意义”。 陈老太的传奇建筑故事是双年展中“普通市民参与城市”的展览部分,构成这部分的,还有深圳市民董国良超乎常人想像,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而将城市“架起来”的大胆设想;此外,还有市民陈宗浩20余年来坚持拍摄深圳城市发展的照片,几乎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高速成长史。 他们三个人有关建筑的故事体现了“民间+草根”的建筑艺术形态,为多年来“阳春白雪”的各种建筑展“注进”了普通大众的活力。 “娱乐化”策展 2005年风靡全国的“超级女声”阐述了一条“真理”:平民明星更能引起公众共鸣。此次双年展成功推出这三位有关建筑的“平民明星”,让他们与矶崎新、崔恺、艾未未等建筑界明星在同一平台上“出场”,将艺术展的“大众化”推向极致。 此次由中国顶级建筑师张永和“操刀”的双年展在“城市,开门!”的主题下,不仅凸出了“民间与草根”的大众性,还试图将“严肃”的展览变成一件好玩的事情。强调大众的参与性、娱乐性,使此次双年展变成了一场有关建筑的大众Party.在开幕式上,很多观众“意外”欣赏到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的舞台剧《城市变形记》,戏剧和建筑本来没有关系,但在张永和“多元包容”的策展理念下,先锋戏剧被纳入到建筑展上。 看完了戏剧演出,参观者还领略到“私房菜”的魅力。设置在展厅一隅的独特餐厅是艺术家孙继先的参展作品,这个作品显示出饮食总是能够代表并唤起人们对于城市的记忆。见识了“私房菜”空间,参观者还可以玩“游戏”。在娱乐城中,深圳设计师戴耘的作品《生活在深圳》是个巨大的棋盘,每一个人都可以踏上巨大的棋盘,像下飞行棋一样来回走动。 对于此次双年展的“娱乐性”和“多元性”,张永和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希望这个展览是以关注城市的物质空间为主,但不能受这个限制,这样会反映不出城市现象的复杂性,所以此次引入了一些我们认为反映生活方式的内容,包括服装设计、私房菜、餐饮文化的设计这些极端的例子。”而“呈现一个完整的关于深圳、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发展现象,让更多的人关心我们身边的城市,是这个双年展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