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5:24 《财经时报》

  吴力

  萧平不仅在画风上有意向传统大家靠拢,他还用稿费到画店或者拍卖行购买可供研究的古代与近现代书画。他说这种实践可以增加自己的鉴赏知识,一次在无锡文物商店,一本扬州画派边寿民的《芦雁画册》真迹被视为伪品,置于橱窗标价200元,他当即取出,要求店家珍存。同时该店齐白石的真迹和伪装竟被颠倒,如不是他的指正,必将造成极大的损失

  萧平的慧眼使他的名气大增,美国几乎把收藏的中国书画作品都让他鉴赏了一遍。

  他说当时美国有意收购中国历代书画作品,而国内并未给予重视,主要是受当时“西画”审美影响,很多人认为中国画已经没什么现实价值,况且在技术上已经走到了极至。

  他的“中国画危机论”因此遭来很多非议,有媒体把他冠以“传统捍卫者”,他说这不知是表扬还是嘲讽,因为很多画家都在求新、求变,而他却固执地认为中国画并没有走到尽头,“中国画比西画意象早近千年”。

  1993年,在香港的一次画展上,一位老外主动找他交谈,让他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他说,在元代,以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元四家”为代表的山水画,已经不单重视景物描摹,而注重表达内心的情怀,而同时代的西方画家们还在对景写生,直到20世纪初才回归内心的抽象艺术。他说苏东坡早就下过定语:“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这种对传统书画精髓的理解,使他的画自然摆脱了匠气,而有一种传统文人风骨,这是评论家慕月对他作品的评价,但他却并没有为自己的成就陶醉,当所有的名家都热衷于卖画时,他却开起了“打假”公司。他说他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提醒那些盲目的收藏者。当中国书画市场赝品泛滥时,他应该提供专业的鉴定。

  “造假已从往日的单兵作战演化为团伙合作:有的专造名家字画,有的专仿某位著名画家作品,且造假时也分工明确,有的仿山水、有的仿花鸟、有的仿题字,至于印章,如今用上电脑技术,可以仿得几乎一丝不差。以前多伪造已逝的近代和现代画家,现在连健在的画家也模仿。”

  他说很多画家觉得打官司太费劲,就不予追究,结果使假画盛行,他现在要成立专门的打假、鉴定中心,就是为真正的书画爱好者服务。

  问到他自己的作品有否被模仿,他说他就曾受其害,因为他的画从不出售,被收藏的都是他为抗灾等捐献出去的。丁建华就花3000多元收藏到他的《春山访碑图》,觉得在当代画家中有点偏贵,但觉得这幅融中国南派与北派于一炉的画法很有升值空间。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