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电影百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5:35 《财经时报》 | |||||||||
在摄影师逄小威的镜头下,记录的是中国电影百年影人全景式的画卷。那些在银幕上扮演过无数经典角色的著名演员,被逄小威通过镜头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不再是别人,而是自己。” □ 本报记者 欧阳毅 见习记者 石彤
20年前的全总话剧团有一个以调皮捣蛋闻名的三兄弟组合。三兄弟现在依然情深,且多了一份岁月的成熟和事业的荣耀。逄小威为老大,老二葛优,李洋老三。 葛优成了著名影星,李洋以《我的澳洲》为人所知。逄小威也毫不示弱,成了国内著名的摄影家,最近他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纪念百年电影的《面孔: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中国电影人肖像摄影作品展》,为中国“百年电影”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他们不再是别人” 20年前,逄小威和葛优睡在一个房间。那时候的葛优未必想到自己会成为电影明星。但那时候的逄小威期待着有一天拿起相机为中国的艺术家们拍摄肖像。 或许正是这种不务正业的想法让逄小威最后选择了摄影而不是演戏。20年后,葛优在戏里,逄小威在戏外,葛优也成为逄小威镜头里的人。 4年前,在朋友岳晓湄的提议下,逄小威开始了拍摄电影人的肖像之旅。他希望在2005年的中国电影百年盛诞上献上自己的一份礼物。 置身摄影展中,参观者既能够欣赏到于是之、汤晓丹等中国电影的表演老艺术家,也可以领略到年轻一辈的风采,如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巩俐、章子怡等人的风采。 在摄影师逄小威的镜头下,记录的是中国电影百年影人全景式的画卷。用他自己的话说,“正是这些电影人筑起了中国电影的长城,在我眼中,他们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肩携手的城砖。我所做的,就是把他们一个一个拍摄出来,还原出来。” 此次作品展展出的是他精挑细选的100个人的肖像照片,所有照片全部是黑白摄影作品,也正是这样独特的艺术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场一百年电影历程。 那些在银幕上扮演过无数经典角色的著名演员,被逄小威通过镜头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不再是别人,而是自己。” 这些面孔或坚毅,或坦然,或面露微笑,或紧锁眉头,都是个性标签,不能被替代或复制,能完美地体现出被拍摄者当时的心情与状态。观看这些照片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面孔上的斑点或发间的银丝。 拍摄电影的记忆 逄小威说,历时4年,行程几万公里,拍摄胶片十多万张,记录下中国电影人1000多位。此次展出的作品仅是其摄影作品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精彩还要留到以后慢慢揭开。 逄小威说他拍摄的艰难不在拍摄本身,而是在拍摄外的预约。于是之这位曾经在《茶馆》中把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的演员当时重病闭门谢客,他的亲人都拒绝为他拍摄肖像,但在逄小威的不懈努力下,在2003年11月,隔他第一次预约已有一年之久,于是之的夫人最后说:“小威,我真服了你了。”就这样他终于拍摄到于是之的肖像照片。 逄小威拍摄张艺谋是在2004年2月,此前的张艺谋一直忙于《英雄》与《十面埋伏》的拍摄,两年的联系后他总算有机会能够去拍摄。那时候张艺谋时间很紧,刚刚拍摄五六分钟,他就听到了一旁助理的催促声。 在逄小威拍摄的人物中,有一个人只和一部电影有关系,但逄小威追寻的过程却异常艰难。这个人就是《小兵张嘎》里嘎子的扮演者安吉斯。很多年过去了,大家都不知道嘎子在哪里,有人说在深圳,有人说在珠海,有人说在内蒙。三个地方逄小威都找了,都没有找到,而当他在澳门拍摄其他演员的时候,安吉斯却出现了,这时候他才知道安吉斯就生活在北京。 新的百年新的开始 “我被这样一群执著的艺术家所感动,他们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拍完1000多个人,逄小威被这些电影人深深地感动。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逄小威以对中国电影的热情和自己执著的信念,克服种种困难去完成拍摄。他既品尝过拍摄成功的喜悦,也体会过苦苦等待拍摄对象的无奈,更有对没有能及时拍到就离世的老电影艺术家的遗憾。他想过拍摄谢添、白杨、赵丹等老电影人,这一切都成为遗憾。 正如电影百年对中国电影来说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完结更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一样,《面孔》摄影作品展的开幕,不仅代表着逄小威4年以来拍摄的成果,更意味着他将踏上新的创作征途。 他说:“我还会继续做下去,因为新的电影百年从明天开始。”他将开始记录下一个百年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