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是带刺的蔷薇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20:57 江西商报 | |||||||||
冯骥才出访法国时,曾有一件趣事,在一次宴会上,外国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说:“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对中国的进步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只不过,在″拿来″时,不要只学皮毛而弃失精髓,更不要歪曲其真正意义。
这是一个春意萌动的时节,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日子。2月14日,情人节,将有多少人相逢相拥,互诉衷肠,彻夜不眠,欢娱时短!上网浏览,情人派对、情人同城约会、情人点歌纷纷登场;点击goole搜索引擎,马上便显现905,000项与“情人”相关的资料;走进商场酒店,情侣套装、情侣腕表、巧克力、玫瑰花热销。总之,这一节日让人渴盼不已,让人情思缠绵、遐思无限!但在这炙手可热的氛围里,笔者却生出了几丝隐忧,禁不住要为情人节泼一下冷水:小心,你的情人,是否是一朵带刺的蔷薇? 关于情人节的来历,有多个版本。但情人节沿袭至今而不衰,一个重要的缘由便在于其为未婚男女提供了一个表情达意的机会,设立了一个特定的日期及场合。当然,情人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可以指恋人、爱人、友人,但它却不能把“小蜜”、“二奶”“情妇”之类涵盖在内,否则就背离了古罗马设立情人节的初衷。 但是,基于我们的国情,提起情人,我相信还是有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将其与婚外情、“二奶”等相联系。毕竟,生活中,婚外情的现象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为这样的“情人”过节,岂不是对纯洁爱情的极大亵渎吗? 近日与一位经商的朋友聊起情人话题。这位朋友哈哈笑着称我迂腐:“这年头,没有几个情人还不是傻瓜吗?朋友聚会,身边不带上个小蜜,那才掉架子呢!” 我没见到这位朋友的情人,宁可信其无。但我却亲眼目睹过中学生的早恋“泡妞”。笔者工作单位挨着一所初中和一个小游园,从早到晚,时常见有穿着奇装异服的学生在游园里卿卿我我。昨天,即情人节的前三天,一位中学生到花店预订玫瑰,说要为他的校园情人献花。学生说,这有什么稀奇的,同学都争着订花呢,不就是泡妞嘛! 我相信我的朋友和订花的中学生都是对情人节的曲解。但他们却是对社会上一些行为、现象的迎合与模仿。不是吗?现实中的例子数不胜数,色海沉沦的结局,无一不是身败名裂,下场可耻!想当初与情人媾和时海枯石烂,山盟海誓,一旦东窗事发,却是反目成仇,相互指责,把对方说得狗屁不如。 看来,情人坐怀,不是福分,而是祸水;情人看中对方的,或是钱,或是权,却断然谈不上“情”字。这样的情人,是醉人的玫瑰还是带刺的蔷薇? 面对即将翩然而至的情人节,我们自然还是要过的,关键是把握好感情的尺度、情人的定位,加以正确引导。对中学生,要教育他们区分社会上的美与丑,不能一概拿来效仿,要把精力用在发愤学习上,开导他们不要早恋,早摘的瓜儿不甜;对拥有“二奶”、“小妾”的人们,奉劝一句:没有情人是福,舍弃情人庆幸。对正在热恋中的男女们,就让他们尽情欢度这浪漫的情人之夜吧。(李鹏) 情人节杂谈 也说“情人节”与拿来主义 如今情人节在中国的火爆程度甚至超过欧美。因为人家早就有此节日,所以年年心平静气地过。拿来主义的主张是: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可是,现在的年轻人还觉得拿的不够。其实,不用着急,到时候人家好的东西想不拿也不行,只是现在人家在用的东西咱们还不一定用得了。市场经济拿来了,“情人节”跟来了,很好。(网友claverman) 文化不是血液 不就是一个节日嘛,不就是让年轻人有个表达感情的合理借口嘛,难道过了这个节,西方文化就能渗透进我们的血液,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念吗?(网友COCO) 情人、恋人、爱人有别 情人节在中国,如果叫“恋人节”或者是“爱人节”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网友“捣乱家伙打版主”) 外来文化来势凶猛 中国的情人节遭遇尴尬 您满大街走走,如今的城市人,尤其是中年及以下的,还有多少不知道2月14日有个“节”的?这就是“洋玩意”的力量,在这个外来文化势头正猛的时代里。这也是我们社会的真实现状———也许可以绝口不提,却不容忽视。(网友小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