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正文
 

河南各地降价药难觅踪影 药品降价怎成一纸空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 09:4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从10月10日起,国家发改委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涉及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幅40%,最高降幅达60%,这是国家第17次对药品大幅降价。

  然而,记者在河南各地采访发现,这一“药品降价风潮”雷声大雨点小,不少降价药出现断货现象,“脱胎换骨”的同效药与国家的“降价令”玩起了猫捉老鼠游戏,令优惠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降价药难觅踪影

  10日,

国家发改委“降价令”正式“落地”。

  当天,住在郑州市南阳路的张大妈和李大妈来到位于大石桥的平价大药房买药,但她们要的几种降价药都没有,连跑了几家平价药店,结果都一样。

  在开封、濮阳等城市,不少市民打电话说,他们在当地最有影响的平价药房根本就找不到降价的药。在郑州市金水路某平价药店,记者提出买各种型号的头孢曲松钠和盐酸克林霉素,营业员告知没有这些药;记者又提出买不同规格的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氟康唑,结果也没有;记者再提出买不同规格的胸腺肽等,同样令人失望。

  河南老百姓大药房采购部部长许化斌说,这次国家降价的400多种规格的药品,他们在郑州、濮阳、开封等地的所有连锁店全面断货。他们向供货商要货但供货商说没货了,他们只好进替代品满足需求。

  不但零售药店降价药品断货,医院里也不乐观。记者走访了多家医院,这些医院均没有贴出此次降价药品的名单,门诊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上也没有降价药品的前后价格对照信息。

  “灰色招式”戏弄“降价令”

  记者调查发现,药品生产、流通等领域有很多“灰色招式”,可以轻而易举让降价“令箭”变“鸡毛”。

  一家制药企业销售负责人直言:调价极大地降低了代理商的利润,大型药厂有很多代理商,药厂不得不考虑代理商的利益。当利润大幅下降的时候,在流通渠道,一个惯用手法就是停止供货,逼着制药企业生产档次更高、价格更贵、利润更大的产品。当然,厂家觉得产品利润接近“底线”后,也会自动进行“药品重生行动”,这就是许多廉价药品销声匿迹的原因。

  “‘药品重生’的办法很多。”这位销售负责人说,如将20粒装改为10粒装,将注射剂改成片剂、胶囊、干混悬剂,将片剂改为胶囊等等。又如将原来价格为每10片0.3元的阿司匹林更名为“巴米尔”后,价格变为每10片6.3元,翻了20倍。药还是原来的药,上报审批时称这是“新药”,投入了巨额的科研经费等,轻松绕过了发改委的降价令。于是,制药、批发、零售、医院都有了利润空间,皆大欢喜。

  业内人士称,除了这些精明的药商,如果医生观念不变,降价的实惠也落不到百姓身上。在我国,医生在开药方面的权力极大,加上一些医院把医生业绩与奖金和开单费用挂购。如此一来,开不开降价药医生说了算。长此以往,降价药在医院的生存机会就少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药厂不走平价药房这条路而“专供”医院的做法也在“戏弄”着“降价令”。河南省健康人大药房业务总经理刘艳波和河南老百姓大药房有关人士说,同为20毫克14粒的奥美拉唑,疗效基本相同,在平价药店售价为5.2元,而一些药厂将其“专供”医院,把药卖到148元,而医生也不开奥美拉唑而是开“迷魂药名”——洛赛克等,老百姓不知道这就是奥美拉唑,可在零售药店又买不来洛赛克,只得吃高价药。

  治

药价虚高“偏方”无效

  “这次药品降价极有可能像前16次那样,再次跌入‘降价→涨价→再降价→再涨价’的怪圈。”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

  一些业内人士在追问药价虚高产生根源的同时,针对性地拿出治疗药价虚高的“偏方”。

  郑州健康人大药房业务总经理刘艳波及河南老百姓大药房负责人说,药价虚高的症结在于体制,没有“医药分家”,解决了“医药分家”,就会把药价的“虚火”浇灭。

  消费者丁刚一针见血地指出,“医药分家”说起来轻松,“医”分出来后靠什么支持,是让公立医院自己赚钱,还是逐步转向靠政府或社会福利来支持,这个问题不解决,“医药分家”要么长不了,要么就是医院变相提高医疗费用,结果求医者的负担还是减轻不了。

  药监部门有关人士建议,

卫生部门应允许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到药店坐堂,这样,药店医师开出的处方不要挂号费且方便了群众,药费自然会降下来。对此,河南省卫生厅有关人士说,在药店坐堂行医是违法的。零售药店是卖药的,假如批准了药店可允许医师坐堂,又有谁能保证药店的医师不向消费者推荐高价药或滞销药?

  此路不通,不少人想到了药品招标。“招标体制本来没有问题,关键是形同虚设。”郑州某医院办公室主任说,招标理论上可以压缩药品利润,实际上在某些地方已演变成药价飙升的助推器。有资料显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5年来,零售药价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每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

  有人建议,网上交易可挤出药价水分,让繁琐的招标简单化,节省人力,同时还可以省去商业环节中不必要的流通成本。但中国人民大学医药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宪法认为,从买方主导的市场,到卖方主导的市场,再到有第三方介入的网上交易,国外完成这一转变用了几十年,国内要想短期内完成谈何容易。

  “医疗产业涉及卫生、药监、社保、物价、财政、商务等多个部门,其中任何一个部门都没有足够能力来解决整个医疗行业特别是药价虚高的难题。”一位政府官员说。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3,9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