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根达斯的多重反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 11:48 信息时报 | ||||||||
兴安 媒体评论员 “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这“冰激凌中的劳斯莱斯”的广告语。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生产哈根达斯的“高贵厨房”,竟然是个卫生条件等不符合基本要求、让人作呕的“黑作坊”。
最好的冰淇淋,来自最纯净、最天然的原料,时尚男女绕不开哈根达斯,哈根达斯已成为一种象征……在国内,类似于《哈根达斯的心情》的文章很多。我不知道,那些把最美好词汇毫无保留送给哈根达斯的先生女士们,在看了新闻以后,还会说“甜蜜的哈根达斯,甜蜜的心情”吗?这次哈根达斯事件,无疑是对那些过度崇洋群体的反讽。“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是否应改成“爱她,就远离哈根达斯”? 一个世界级工厂,在宣传中也曾讽刺其他同类不良产品、渲染自己冰清玉洁的形象。孰料,它的生产条件竟低级到了“黑作坊”的程度,怎不让人吃惊?“管理上的疏忽”、“以为原振华店办的卫生许可证可以在十楼继续使用”、“对深圳分公司的监控没有到位”、“消费者不要担心”、“北京的销售情况非常好,没有受到影响”……诸如此类的解释,给人的感觉是有失诚意,越抹越黑,是不需要费多大劲就能驳倒的歪理。树品牌难,毁品牌易,而对消费者的不敬,无疑是毁掉品牌的捷径。这次世界知名品牌的蒙羞,又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淮南之橘,淮北成枳。从雀巢“碘超标事件”到哈根达斯的“黑厨房”,为什么很多很多的国际名牌,一到了中国就难保“节操”,变味变质?哈根达斯不是街头游贩,这么多年来,是什么原因使它的产品从地下黑作坊里源源不断地流出,销往深圳和上海等地?那些专门吃这碗饭的执法监管部门干什么去了?抓冒牌哈根达斯却发现了正宗哈根达斯厨房的龌龊,这种歪打正着,不正是对日常监管的绝妙反讽吗?对此,执法者或许可以说出很多理由,如管市场的、管流通的和管生产环节的,不是一个执法部门;如多重监管体制下出现监管漏洞在所难免;如没想到世界知名品牌也会这样干,等等。但不管什么理由,哈根达斯事件,恰到好处地触到了我国食品市场监管的疼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