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变质光明奶返厂加工事件 > 正文
 

乳品专家曝黑幕:过期奶回收好再造成本省一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 03:00 北京晨报

  昨天,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对光明回收“过期奶”再加工事件进行了分析:由于用回奶可节约50%的生产成本,且国家没有相关处理法规,导致这一做法甚至成为乳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行规”。

   原因一:

  用“回奶”成本可省一半

  光明“过期奶”被曝光后,北京、上海等地对此事均保持沉默。昨日,记者辗转联系到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

  王丁棉告诉记者,因回奶有乳酸等添加成分,不可能被制成奶粉,而很有可能直接勾兑牛奶。“如果用塑料袋包装乳制品,成本非常小,而奶源占到50%,水电人工的费用会占一部分。如果是百利包乳制品,奶源占的比例在30%至35%左右。这样综合计算,如果用回收奶代替新鲜奶源,最多可以节省50%的生产成本。”

  原因二:

  法规空白“造就”奶业行规

  专家表示,法规上的盲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奶企为了谋求利润,打擦边球。

  王先生表示,鲜奶不同于酸奶,如果企业对产品的销量估计不足,在接近保质期极限时这些牛奶仍没办法销售完,就会把这些牛奶回收再造。

  除了将快过期的牛奶回笼,另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对某些指标信心不足,重新回收加工。“这两种做法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影响。在国外,都有明确规定,回收的牛奶不允许进食品链。但我国只有对不合格牛奶的处理标准,但对非过期存奶的处理问题,国家没有相关标准。标准的缺失导致一些企业铤而走险。”

  原因三:

  快速扩张导致管理混乱

  王先生表示,在原料奶成本较高的情况下,都是一些生产过剩,品牌影响力不大的中小企业在进行这种操作,而作为一线品牌的光明被曝光,显然令人遗憾。

  王先生认为,这是中国乳品企业2002至2003年进入快速兼并期后,在磨合阶段出现的管理问题。 这也为其他准备走兼并道路的奶企敲响了警钟。 晨报记者:杜娟

小调查
您认为光明会不会将变质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

不会
不好说
您今后是否会购买光明牛奶?

不会
不确定
您此前是否信任光明牛奶?
信任
不信任
没印象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过期奶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