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建立食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 03:22 每日经济新闻 | |||||||||
沈玮 NBD上海报道 “食品安全检验报告上从来没有苏丹红这个指标。”昨日,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谭伟棠哑着嗓子对记者说,“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任何主管部门的通知,说我的原材料有问题。”
“田洋公司采用的原料全部是国产的,并非进口。”他还强调,如果这次不是英国大张旗鼓召回苏丹红引起广泛注意,在我国含有苏丹红的原料其实“一直在被使用”。 2月23日,英国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食品召回行动。随后,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质检部门加强对含有“苏丹红1号”食品的检验监管,禁止苏丹红入境。 广州亨氏公司的产品随后被查出含有苏丹红1号,而田洋作为亨氏的原料供应商,成为众矢之的。 业内有关专家从整个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上提出反思———在发现问题这个环节上似乎有些被动了。“这个(苏丹红)使用很多的,业内都知道。”谭伟棠抱怨说,“英国在召回之前已经使用了二十多年,我们也一直这样用。关于苏丹红的定性国家还没有出具官方的材料。”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郑春元认为,要提高人们对食品不良反应的“敏感性”,以形成一种报告-检查的机制,“逐步把各类食品也纳入一个安全监控的系统中是非常必要的,及时反应及时召回,才能有效保证食品安全。” 据质检部门调查,田洋公司生产的“辣椒红一号”食品原料已经流向广东、广西、河南、江苏、湖北、河北、浙江、云南、重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