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用汽车三包制度唤回消费者信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 07:05 中国质量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石耀东博士认为,出台汽车三包制度,对消费者和制造厂商同样是利好的消息。对消费者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厂商来讲,则提供给了他们发展的动力。

  他指出,汽车三包出台后,企业面临的质量压力增加了,迫使企业增大人力、物力、财力乃至售后服务的投入,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由此会提高企业的市
新浪交友有奖征文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场竞争力。面对汽车三包,不同企业的感受和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实力强、技术成熟、水平高、质量管理体系完备的企业,在制造过程中产品出现偶然性的质量问题的几率小,承受退还货的能力也比较强。对实力较弱的企业而言,承受能力则相对较弱。

  针对近期部分汽车制造企业出现库存积压的现象,石耀东认为,随着汽车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特别是中高档车型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汽车产品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局面将发生改变,对企业而言,谁能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能为消费者售后服务有保障的产品,谁能注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决定着谁才能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长期立足。

  石耀东说,与近年来汽车消费的迅速增长相比,汽车三包制度出台有些晚。多年来,汽车价格居高不下,消费者投入数年的积蓄购买汽车,一旦遇到质量问题又没有相关规定为其讨回说法,在很大程度上使消费者蒙受了损失。汽车消费对消费者利益的影响,要比一般产品大得多,并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因此,三包和召回制度越早实施越好。

  石耀东建议,相关部门在涉及汽车三包问题上,要明确责、权、利的边界,形成责任共同体,避免出现责任真空,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尽快建立独立于各方的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进行独立认证;在技术环节上制定一个合理、明晰的标准,对修、退、换给予明确的界定。否则,由于责任界定不明确,导致各方扯皮,而最终承受损失的还是消费者。实行汽车三包,除了要解决法律层面的问题外,还要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建立一个技术检测认定机构,对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公正、科学地鉴定。这个机构应该是独立于政府部门、汽车企业和消费者的第三方的技术评估组织。

  石耀东认为,汽车三包规定中,应制定出具体明晰的费用标准。使各方的利益,特别是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保障。如汽车退还过程中的折旧费,如果将汽车的物理损耗率定得过高,与车价基本相同,则失去了三包的意义。汽车召回与汽车三包是共存的两项制度,二者的外延是互补的,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全面地解决消费者在使用汽车中遇到的质量问题。

  作者:本报记者 韩维阳

  (来源:本站原创)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