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小是中国制造业的软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1日 13:21 中国质量报 | |||||||||
《财富》在今年7月12日公布了2003年世界500强的企业名单,其中有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等15家中国的企业榜上有名,在10年的时间从3家变成15家,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世杰认为,这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企业的进步,但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
吕世杰说,在500强的排名中,中国占据了15席,占总数的3%。一个占世界人口25%以上,拥有上千万家企业的中国,这个数字是和中国国情不成比例的,也不能完全代表真正的实力。我国有很多企业具备进入500强的实力,比如青岛海尔、四川长虹、一汽、华北制药、江南造船、北大方正等,国家也一直对这些企业给予扶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和技术上的创新,是很难接近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事实上,在我们前进的同时,其他国家的企业也在前进,而且人家前进的步伐比我们还要快得多。虽然我们有15家进入了500强,但整体的水平不仅没有缩小差距,反而会逐步扩大。但是从这样的排名中可以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其中的比例开始增多。吕世杰分析说,中国入选的15家企业中,有1/3是金融企业,最新进入500强的中国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除国家电网公司外,基本上是制造业。中国的财政收入近50%是靠制造业,GDP中,来自制造业占40%以上。可以说,中国企业进入500强预示着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前所未有地崛起。中国的某些制造业已经形成了成熟市场,很多产品已经成为世界产销量最大的,比如普通家电、显示器、照相机、手机、数控交换机、拉链、钢琴、手表、电池、玩具、拖拉机、变压器、自行车、摩托车、棉布、皮鞋、打火机、微型汽车等接近100项产品的产量和销量都排世界第一,就连世界营业额排名第一的沃尔玛,每年也向中国采购100多亿美元的商品。 但是,“由于我国这些生产型企业基本上是分散的,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都相对独立,所以,无法形成规模较大的能和世界500强比拟的企业。”吕世杰说,这是中国制造业目前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其发展的一个瓶颈。 吕世杰还分析道: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目前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是中坚力量。我国的民营、私企无论从数量和总产值以及总销售额上,虽然已经占据了企业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但真正拔尖的和真正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企业仍然为数不多。虽然中国进入市场化经济,各类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成为国民经济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总数达上千万家,可以说是世界之最。但是,由于技术的分散,资金的分流,科技人员的频繁流动,使得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并不能有效地发挥能量,不能有效地将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和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在基础设施、规模等方面都无法比拟。目前他们的状况基本上是在竞争中单打独斗,实际上形成了资源浪费、人才浪费的局面,不能有效地形成规模化经营。同时,受基金等方面的瓶颈限制,使得很多高、精、尖技术不能很快转化为生产力走向市场,还谈什么做大做强? 吕世杰进一步指出,进入500强的中国15家企业,无一例外的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强大的资源优势。这些资源优势有些是先天就有的,有些是垄断性产业,根本不存在竞争,可以说进入500强是顺理成章的。如果具有13亿人口市场的垄断性产业在世界上都排不上号的话,只能说明中国的经济不是一般的落后了。不能因为进入了500强,就表明这些企业做的就是大就是好,因为起跑线不同。中国不乏很优秀的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但从简单的做大做强的概念上来和世界500强比较,没有5年以上的整合努力过程,恐怕仍然很难和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比肩. 作者:陈晓芬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