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勒清:媒介的热炒认定中国最大规模的空调价格战今夏就会发生。这种快要成为业界主流观念的依据有三个:一是中国空调的实际库存数量已经达到1000万台,存在巨大的库存压力;二是天气持续的凉爽难以促进出货;三是空调上游的关键部件如压缩机厂商已经拿出10个点左右的利润空间让给制造商。推论的结果是空调必然降价,并且很可能是大面积的价格跳水。
中国空调市场从2000年格兰仕介入空调市场以来,价格开始快速走低,在奥克斯入市之后,空调价格走低的趋势进一步加快,这两个以低价入市的企业对中国空调快速进入普及期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并不表明整个行业的价格可以快速度走到谷底。
一种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是以产业集成度的提高为前提的,目前中国空调企业太多,仍然维持在400家左右的数字,我们难以看到产业大规模集成带来的规模增大与价格降低。
但是,空调明显区别于彩电业的是:大品牌之外的众多中小企业基本都不是国有企业,这些小企业之所以用比较低的价格入市有两点考虑,一是用自己与主流价格差距来获取入市的眼球,并想在较短的时间内以价格为支持优势迅速做大规模后争取更好的发展;有些企业基本是游星,在空调产品的快速普及期入市赚到一定的利润后走人。
这些中小企业在没有规模优势的情况下还能以比较低的价格入市,一是它们基本是做最简单的组装,所用材料非常低级;二是这些品牌根没有诸多品质保证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这其中存在的产品质量隐患是不言自明的;三是产品的维修服务难以保证,一种产品服务的维持的费用是相当高的。目前,中国空调超低价品牌的背后基本都存在这些共同原因。
一些中小企业之所以把价格放低是在为自己铸造价格堤坝,因为他们几乎没有降低价格的空间与可能了,这决定了今年空调价格战不可能发生。
今夏没有价格战的第二个原因是,1000万台的库存并不像媒介想象的那样——我们的产业遇到了很大的库存压力。随着整个空调行业的价格降低,中国的空调产能在迅速放大,估计2002年的市场容量在3200万台左右,1000万台在以往可能是个大的数字,但是,用发展的目光看这个数字并不大,因为,中国空调市场正处在快速的增长期而不是衰退期,2001年空调旺季的7月份单月的出货量就超过1000万台。因此空调企业完全有能力维持1000万台的库存规模。另外,天气也不应该成为空调价格战的理由,如果天气不热,不需要用空调的话,空调即使再便宜,市场也没必要购买,因此降价实在没有必要。
当然,不能忽视空调上游企业通过大肆宣扬让利于整机企业,给空调市场爆发大规模价格战推波助澜,上游企业希望在空调价格战中谋取实惠:在短时间内将中国的空调价格降到谷底,迅速扩大空调产量来放大压缩机的绝对供应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没有资本积累的中国空调企业就会永远被人牵住鼻子走。
2002年夏天,空调主流品牌的心态其实比库存与天气都更为重要,主流品牌是该沟通的时候了。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