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王琳 习睿 乔雪
来源:Tech星球(ID:tech618)
25岁的徐淼,正迎来人生最大一次挑战:如何要回一笔800万元的欠款。
他是每日优鲜的粮油供应商,从2021年底就没有收到过每日优鲜的货款,在此之前,每日优鲜的账期是3个月。他不敢再给每日优鲜供货,害怕更大的亏损。唯一的期待是,能要回来这800万欠款,哪怕只是一部分。
但现在,这种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7月28日下午,每日优鲜召集了员工线上会议。Tech星球获得一份流出的此次会议录音。根据录音内容显示,每日优鲜大部分员工的工作截至到7月28日。从8月开始,大部分员工将需要自理缴纳社保。而对于是否有离职补偿以及工资发放时间等问题,每日优鲜并未有解释。甚至对于员工提出,目前是否算公司强制解除合同,每日优鲜都未给出明确的回复。
消息传开后,每日优鲜的股价直接触底,截止发稿前为0.12美元。
每日优鲜再一次证明,过去10年互联网公司持续的商业模式:烧钱换增长,挤进第一梯队,便会有源源不断的融资来续命的逻辑,已经不再适用,新一批创业者需要找到更适合当下的商业逻辑,盈利变得尤为关键。
现在的每日优鲜,初略估算,背后还有16亿未偿还的货款以及近900人两个月未发的工资、3个月未缴纳的社保等现金窟窿。尚未受到波及的公司货柜、便利购、无人零售业务,每一个都未成规模,公司前途未卜,风暴降临每日优鲜,再一次走到了命运的转折点。
多个业务就地解散,空前裁员
每日优鲜公司总部现有接近900名员工,如今内部传言“原地解散”。
据每日优鲜内部员工透露,7月28日的线上遣散会议,其创始人徐正、前总裁曾斌、CFO王珺等高管,均未出席该线上会议,会议是由菜场业务负责人郭琦、零售云业务负责人袁林、人力资源BP刘圆等业务负责人组织召开。
Tech星球获得的上述线上会议录音称,“遇到这种事儿,你让一个BP来背锅吗?领导一个都不出现,包括你们的领导、财务的领导,业务的领导,任何领导都不出现,让一个行政的BP在这里跟你们说这个事儿。”
每日优鲜的员工们想不到,一家上市公司最终只是通过一名人力部门的员工来宣布“业务解散”的消息。
据悉,会议结束后,很多员工被从每日优鲜的内部管理软件飞书中踢出,“没赔偿、没离职证明,社保也断了。”而且很多人连劳动合同都还没来得及下载,900多个员工分了多家公司主体签合同,后续打官司也不好打。
目前,对于拖欠的6、7月份薪资,每日优鲜依然没有给出明确的发放时间,以及5-7月三个月的员工社保,每日优鲜还未缴纳。
截至发稿,每日优鲜尚未发布正式的文件内容。只是根据会议录音,很多外地员工了解到,造成“导致绝大多数同事的(工资、社保)暂缓发放”的原因,是“投资款还未到账”。
就在半个月前的7月14日,每日优鲜曾等来一笔救命款。当时每日优鲜发布公告称,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东辉集团计划向每日优鲜进行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
7月18日,每日优鲜法定代表人由联合创始人曾斌变更为孙玉英。这或许意味着,还未等到“救命钱”入账,每日优鲜就已经知道自己支撑不住了。
7月28日,每日优鲜确认已全面关停“极速达”业务,这标志着这家生鲜电商平台放弃了其赖以起家的前置仓模式。
在28日当天下午,一场波及到数百人的大裁员启动,让不少员工以为公司“解散破产”了。但其实并非所有的业务都受到波及。
风暴发生之后,每日优鲜在当天晚间对外回应称: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Tech星球了解到的情况也是如此,一位每日优鲜便利购员工称,自己并未受到此次大规模裁员波及,自己所在的业务线和主商城业务是两条独立的业务线,独立结算,而公司货柜、便利购、无人零售的业务条线并未受到影响。一位每日优鲜的前中层称,便利购之前单独融资,股东不允许输血主营业务即前置仓,现在应该账上还有钱。
但放弃主营业务,意味着每日优鲜失去了最大的收入来源。每日优鲜财报中并未披露极速达和次日达业务的具体收入占比。而据《财经十一人》报道,到去年年底,次日达占每日优鲜整体收入约15%。
如今,每日优鲜整体业务也接近瘫痪。Tech星球在北京地区尝试了多个地址下单,但每日优鲜App都显示:抱歉,本单购买的商品在当前地址无货,无法下单。
风暴降临前的征兆
每日优鲜的这场风暴,并非突然降临。
一些供应商早就察觉到了异常。一位每日优鲜的供应商告诉Tech星球,每日优鲜原来的账期是2个月,现在变成了105天。
拖欠了供应商16个亿,一些供应商上门讨债。对此,每日优鲜曾回应《证券日报》,这笔16.52亿元的欠款是“在账期内的应付账款,而非拖欠供应商的款项”。
但多位每日优鲜供应商告诉Tech星球,欠款几千万的大有人在,已经过了应付款的账期。
几个月前,每日优鲜的北京办公室从望京搬到顺义博润科技园。这被认为是缩减开支的征兆。
而且,每日优鲜还因为迟迟未披露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加上股价已经连续70多天低于1美元,先后两次收到纳斯达克上市资本部门的警示函。
为了降低业务亏损,每日优鲜推出“合伙人计划”,缴纳8万元保证金,即可成为每日优鲜微仓合伙人。据一位微仓合伙人向Tech星球透露,今年3月底已经有部分合伙人被取消资格,他自己在4月初也被取消,至今为止,还没得到没有一分钱补偿。
配送员李晨在5月就感受到了些许不对劲。彼时,他每天大概只有10单左右,按照每单5元的配送费,一天只能赚几十元,不到顶峰时的五分之一,“当时有传言说公司快不行了,其实那个时候就应该有感知了。”
消费者端的感受更明显。一位每日优鲜的老用户在7月上旬打开小程序时发现,已经没有什么时令蔬菜了,只有南瓜、金针菇、豆制品,绿叶菜越来越少,或者是耐放的一些水果,比如圣女果,品类越来越少。
更让人疑惑的事情同步发生了。
Tech星球获得的一份截图显示,每日优鲜零售云业务部员工在7月27日收到HR群发的消息称:收到员工反馈空气质量问题,为改善办公环境,员工周四(28日)、周五(29日)在家办公。
紧接着就是风暴降临,7月28日每日优鲜员工线上会议,传出的“公司解散”。
大部分员工对于28日下午突然拉起的线上会议感到震惊。一位员工向Tech星球解释称,因为此前也欠过工资,但后来公司又补上了,所以此次欠薪并未引起太多警惕。一位在几天前离开的每日优鲜员工表示,现在只能仲裁了。他打算第二天早上去仲裁委员会排队。
一位供应商向每日优鲜的采购追问货款,得到的回答是:我也被裁了,欠了我2个月工资,3个月社保了。
事实上,每日优鲜面临的财务压力也非常大,不仅有近16亿供应商货款,Tech星球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查询每日优鲜及子公司的信息发现,每日优鲜从今年4月开始至今,共有6条被执行的信息,总金额达1843余万元。此外,每日优鲜还涉及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等案件。
种种迹象表明,每日优鲜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被催熟的每日优鲜
每日优鲜诞生于互联网红利漫溢的2014年,当时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只要疯狂烧钱增长,挤进第一梯队,便会有源源不断的融资来续命,扩张是他们最先考虑的事情,而不是利润和盈利。
为了拉新和提高日活,每日优鲜雇佣了外呼团队。这些团队的任务是给消费者打电话,告诉如果下载App可以送一盒鸡蛋、一盒牛奶,很多人以薅羊毛的心态来下单。
一位在2018年加入每日优鲜的运营人员曾向Tech星球透露,最初他们的考核标准是毛利-25%以内就达标,主要数据是考核GMV,月环比增长20%左右就行。
一位在2019年加入每日优鲜的员工表示,每天早上开会leader都会过问数据,最关心的有两个:GMV和毛利。当时她所在的深圳地区,好的片区毛利可以达到12个点,差一点儿的,可以低到-3%左右。
生鲜电商行业另一个关心的数据是货损。一位熟悉该数业务数据的内部员工称,2018年每日优鲜货损对外宣称的是5%,实际自己看到数据部分城市高达50%。
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对业务很上心,上述员工称,每周六他们需要去公司开管理会。城市总负责人、大区总负责人、各业务线CEO轮流汇报工作。
它可以为海量的用户提供即时的服务,可以为资本讲述百亿美元估值的故事,因此每日优鲜备受资本青睐,成立8年融资金额高达百亿,股东阵容豪华,腾讯、老虎基金、浙商创投、青岛政府均在列。
就这样,每日优鲜被迅速催熟,在最高峰的2019年,每日优鲜有超过5000家前置仓,覆盖20座城市。
但唯一的,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赚钱。根据每日优鲜财报显示,2018年-2020年,每日优鲜的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16.49亿元。它就像一只吞金兽,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来维持公司运转。
一位每日优鲜中层员工告诉Tech星球,每日优鲜成立至今,有过三次资金链危机,一次是腾讯进来之前,一次是2019年年底,一次是现在。
第一次危机不难理解。当时每日优鲜还是一家成立刚刚一年的创业公司,公司处于早期,商业模式尚未跑通,缺钱是常态,很多创业公司账上的资金支撑不过3个月。
第二次是2019年,也是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竞争最激烈的时刻。后来的疫情“拯救”了每日优鲜,它也等来了新的资金。
但现在,资本市场的逻辑变了,2亿融资款未到账,每日优鲜迎来了巨大的风暴。大裁员开启,摆在眼前的第一要务,是向投资人证明这是一家可以活下去的企业。
只是,这样的机会窗口期恐怕是没有多久了。
(备注:文中徐淼、李晨为化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