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曾嘉艺
来源/市界(ID:ishijie2018)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再度向生命科学界“名嘴”尹烨开炮。
饶毅是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带头人之一,与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并称为中国生物科学界“双子星”,他还有一个彪悍的称号——“学术打假斗士”。
7月23日至28日,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饶议科学”连续6天发文,炮轰华大基因前CEO尹烨,从最初指出尹烨科普内容存在大量错误信息,与陈春花的“水博士”不相上下,后直指其搞伪科学且“愚蠢无比”,实乃假科学家、真带货人,再到反驳所谓的“丹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公开信,并称“基因测序就是技工”,将尹烨与其背后的华大基因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仅如此,围绕尹烨带货的益生菌产品,饶毅直言:他推广的益生菌,就是假药。连带着全国现在推广的益生菌无一例外都被归为“假药”。
尹烨2015年--2018年担任华大基因CEO,后来转任华大基因大股东华大控股的CEO。尹烨在7月24日的个人公众号发“谢谢指教”四个大字后,围绕益生菌的争论,于7月28日再度发文称:“华大基因发表了SCI收录论文3565篇,其中与菌群研究相关的有71篇。”并直言,“作为集团CEO连自家这么有实力的好产品都不卖,那还合格吗?”
对于科普的争议,尹烨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扔出观点,你可以骂我,也可以反驳,你只要关注我就可以了。”
尹烨所在的华大,是我国的基因检测龙头,2021年营收67.66亿元,有“基因界腾讯”和“基因界富士康”等响亮称号。在尹烨之前,华大基因最大的IP是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汪建,同样以“能说、敢说”闻名。
刺激到了饶毅哪根神经?
2008年前后,饶毅、施一公、王晓东三人作为科学家回国。放弃了美国国籍、回国即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饶毅,被认为是当时归国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回国之前,饶毅在1991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担任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位。
施一公创办诺诚健华、王晓东创办百济神州后都愈发低调,鲜有言论见诸报端。饶毅却不同,离开北京大学,如今身为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的饶毅,仍旧活跃在学术一线,不改往日敢说、犀利、尖锐的个性。
面对学术造假,饶毅眼里更是容不得一粒沙子,他曾实名举报过业内多位学术大咖论文造假。用施一公的话说:“饶毅,忧国忧民的科学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现代鲁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顽童。”
要知道,尹烨其实并非一夜爆红。他作为科普工作者的“人设”,始于2015年成为华大基因CEO之后,先是和汪建的”老汪“一样,打造接地气的“人设”,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还带领团队在喜马拉雅开设栏目,此外尹烨还写有多本著作包括《生命密码》1、2、3,他不仅经常参加演讲、访谈,后来在《圆桌派》一炮而红,并活跃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这种全方位的“沉浸式营销”拉进了与普通人的距离。
不过其精心打造多年的“生物界网红”人设开始从科普内容服务逐渐向商业化带货看齐后,7月23日饶毅下场了,从学术到科研再到产品“全方位打假”。接连两天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发文批评尹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以及生物科学从业者,在向公众传播的科普信息却存在诸多漏洞。
饶毅称:“尹烨的视频基本是个个都有错,但有些错误需要懂一些专业的人才知道。因为涉及量大、面广,恐怕心理和精神正常的科学家没有人愿意出来费时费力具体指出科学基础差的人所犯的大量错误和编造的大量谎言。”
接着7月25日他在《陈春花和尹烨:相隔二十年竞赛谁的博士更“水”?》一文中又从尹烨的科普身份延伸到了其博士学位。“如果是不用上课的博士,那么尹烨的博士与陈春花的博士,哪一个更水,就可以争议。”
在看到尹烨的“谢谢指教”四字的隔空回应之后,7月26日饶毅又发文《太厉害的忽悠会忽悠自己:因为太逼真了》直接开怼尹烨,说其是“假科学家、真带货人”。
目前,尹烨在几个头部社交平台共计有超420万粉丝,以他名字命名的抖音号橱窗里的46款产品,就已获得超2000万元销售收入。其中一款华大集团自营的益生菌产品“优美达”单盒188元,销量达2.2万。
对于益生菌的效果目前学术界也没有定论,因为研究者对于什么样的菌群是“正常”的肠道菌群还没有共识,所以也谈不上哪些算得上益生菌。
这场“学术”交锋还在继续,而饶毅也说过:“自己与华大基因,从无私怨。更不可能有“私愤”。他批评杨焕明、批评王俊、批评尹烨,都是出于公愤。”
这不是饶毅与华大基因的首次交锋,他们之间的“恩怨”可以回溯到十年前。
玩转流量的“科学家”
2012年,在北大举办的一场学术论坛上,饶毅便与时任华大基因CEO王俊有一过场激烈交锋,主要围绕“华大你拿中国的钱为外国做事?”“华大只会拿别人的idea做学术吗?”“王俊,你是科学家吗?”以及“华大是造福老百姓的吗?”四个论点公开Battle。
当时,作为国内基因测序龙头的华大基因,刚刚凭借无创产前检测打开了基因测序赛道的商业化之路。在这之前,华大基因的主要业务就是为国内外科研机构等提供基因的测序和解读,这也是其“基因测序工厂”“基因界的富士康”等称号的由来。
但汪建对于外界这一评价却并不满意。在汪建看来华大基因是一份具有科研情怀的事业,是造富人类的。说起华大基因23年的成长历程,汪建不仅是创始人,也是华大基因最大的“网红”。
华大基因当年一炮而红是因为汪建等人“先斩后奏”承担了“代表中国”参加1999年人类基因组1%的测序业务。虽然备受争议,但此举也直接奠定了华大基因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
“靠论文发家”也成为华大基因与众不同的一点。2007年,汪建与中科院不欢而散,南下深圳成立了华大基因研究院。为了在深圳有一席之地,汪建夸下海口,称将为这座城市在未来五年内带来十篇《自然》、《科学》杂志的论文。
这一阶段华大基因看上去更像“学院派”,但也很懂“商业运作”。2009年,华大基因一连发表了7篇同等量级的论文。2010年有23篇,2011年达到51篇。其营收也在2010年突破10亿元大关。
想要走商业化之路就要有市场,还要有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了打开商业化市场,曾经标榜拒绝资本参与的华大基因,2012年开始接受融资,2017年成功上市。
从科研服务转向追逐利益的市场化企业之后,汪建的言论也更加大胆,比如“员工必须活到100岁,不封顶”、“华大所有员工不允许有出生缺陷”。面对资本,汪建也不改本色,“不许投资人讨价还价,华大基因不变的天条是不给任何人打工”等等。
虽然这些言论备受质疑,但不可否认,华大基因和汪建都因此“出圈”了。
作为汪建的接班人,尹烨能够“成功上位”,其实是公司人事震荡后的“受益者”。2015年,一直被外界视为汪建接班人、当时的CEO王俊携一众公司高管离职,紧接着尹烨便成功接任华大基因CEO。
2002年,在华大基因仅成立三年就加入的尹烨,是一路跟随汪建的公司元老之一。他1979年出生于辽宁丹东,2002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2018年曾担任华大基因CEO,如今尹烨是华大基因控股股东华大控股的CEO、也是华大基因的副董事长。
在担任华大基因CEO的第三年,尹烨获得了哥本哈根大学生物学博士,这也是饶毅抨击的一点,在饶毅看来:“现代生物学,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可能用三年教出一位优质博士的。”
除了质疑尹烨个人,华大基因也在饶毅质疑的漩涡之中。
10年前饶毅就曾质疑华大基因:“测序的意义是看它的作用有多大。”10年过去,饶毅再度重提:“基因测序就是技工。基因测序最重要的是与功能相联系,才能理解基因编码产物参与或调节特定生物过程。”
按饶毅所说,华大基因更注重测DNA序列,而不研究功能,这种工作不是科学研究,是科学技工。
作为一家生物医疗领域的公司,研发投入是一个硬指标,基因技术又是生物医疗行业的“金字塔”。然而华大基因的销售费用远超研发投入,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相较2020年增长14.82%,至12.38亿元。研发费用则从2020年的6.2亿元下滑至2021年的4.87亿元,同比减少21%,占整体营收的占比仅为7.19%。
华大基因的研发占比高于核酸检测龙头金域医学与达安基因的4.33%和6.64%,却不及贝瑞基因的9%,更不及医药行业的“一哥”恒瑞医药的一半,2021年恒瑞医药的研发费用为59.43亿元,研发占营收占比为22%。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华大基因营收与净利润同时下滑19.42%、30.08%,至67.66亿元和14.62亿元。2022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再度下滑33.7%-46.59%,为5.8亿元-7.2亿元。
在华大基因业绩下滑之后,尹烨的税前收入也从2020年的361.65万元骤降七成,至2021年的91.3万元。作为集团CEO的尹烨在2022年上半年也加大了带货的次数。
虽然有网友质疑:“科学的尽头也是带货?”不论是汪建还是尹烨,从基因检测到如今的益生菌,他们呈现出的“形象”是为了流量或生意,这无可厚非,但若是通过误导大众来赚钱,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相关,这或许就超出了生意的底线。
这次饶毅是实在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