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当AI撞上机器人,一幕改变世界的产业大戏,已悄然开启

2021-07-28 23:11:35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华商韬略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张静波

  来源:华商韬略(ID:hstl8888)

  图片:网络、图虫创意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幻想用自动化机械来替代手工劳动。在所有这些幻想中,机器人无疑是难度最大,也是最让人憧憬的。

  随着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突破,机器人产业正掀起一场革命,让这个幻想一步步接近现实。

  而这场革命,以及它背后代表的,众多高科技新兴产业的突破,对于当下中国经济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01

  1495年,达·芬奇手绘了人类最早的机器人雏形。

  这位一生留下6000多页手稿的科学巨匠,尽管天纵英才,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也只能将想法停留在图纸上。

  此后数百年间,人类对机器人的幻想,从未间断,从著名的图灵测试,到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再到《变形金刚》《机器人总动员》《超能陆战队》《哆啦A梦》等一系列影视作品。

  但幻想归幻想。令达·芬奇没想到的是,500多年后,自己图纸上的机器人正变为现实。更令他没想到的是,中国站到了这个领域的前列。

  2021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300多家企业带来了各自最新的AI产品。

  全场最闪亮的明星之一,要数一个叫Walker X的人形机器人。它不但能够上下楼梯、操控家电,还能端茶倒水,给人按摩,陪人下棋。

  这并非Walker的第一次亮相,早在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Walker就闪耀全场。2019年更与波士顿动力的Atlas一起,入选“全球值得期待的5大人形机器人”。

  而最最关键的是,Walker是地道的中国智造,也是全球第一款可商业化落地的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

  Walker X还引发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日本朝日新闻记者现场体验后,赞赏不止;海外用户观看视频后,反响强烈,有Youtube用户忍不住问道:

  Can I order one on Taobao?(我能在淘宝订购一个吗?)

  中国人对Walker应该不陌生,因为过去两年,它先后登上过2019年春晚和深圳特区40周年晚会的舞台。

  曾经,人形机器人是美日的天下。

  波士顿动力的Atlas,凭借空翻、360度大转体等炫酷的动作,吸睛全世界。本田的ASIMO更是全球最早具备人类双足行走能力的类人型机器人之一,能够精准地模仿人类的动作。

  在这个领域,中国人长期以来只有羡慕、干瞪眼的份儿。

  Walker打破了这种垄断,自2016年开始研发,通过5年4次迭代,它快速追赶了美国、日本等企业几十年的研究水平。

  更重要的是,Walker选择了一条更“接地气”的道路。

  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最早由美国军方资助,选择了一条不计成本的技术路线,追求极致动态运动能力,主要用于特种和军事领域。

  但因为成本高昂,动辄几百万美金,Atlas很难商业化。甚至,人们至今从未在公开场合见到过它,更别说与人互动交流。

  机器人之所以是机器人,不但要有运动能力,更要有人的智能,包括感知和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它还要能够低成本地制造。

  只有这样,机器人才能走进家庭,为人类提供服务和陪伴。

  也因此,与波士顿动力不同,研发Walker的中国企业——优必选,从一开始就奔着这条路线而去。

  尽管人类距离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仍需时日,但最近几年,在优必选等企业的努力下,智能服务机器人已开始大规模商用,并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

  新冠疫情引发经济中断,人类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宏观经济学实验。

  这场实验给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业带来两年左右的窗口期。对新冠疫情的良好控制,使得国内企业可以将更多的产品投放到垂直场景中进行测试。

  在商场、医院、写字楼、交通枢纽等地方,机器人代替人类进行咨询、测温、消毒等工作,为全球抗疫和复工复产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紫外线消毒机器人▲紫外线消毒机器人

  在上海世博中心会场通道自主工作

  事实上,不止是疫情期间,过去几年,智能服务机器人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偷偷改变着我们的社会。

  今天,无论你走进展览馆,还是参加各种商演活动,会有机器人提供导览服务。饭店里,送餐机器人在穿梭忙碌。

  在智慧工厂,智能物流机器人马不停蹄,将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物料及时准确送达,大幅提升了产线物流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随着产业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教育也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这里面,既有高校,也有企业的贡献。

  与此同时,新的职业也随之诞生。人社部近三年发布了47个新职业,其中15个与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直接相关。

  从技术到产品,再到人才培养……各种产业条件不断成熟。整个机器人产业,尤其是智能服务机器人,已经积累了变革的势能。

  人类盼了几百年的机器人革命,真的不远了。

  02

  引发这场革命的,是人类在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上的突破。

  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加藤一郎,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人形机器人。

  这个叫WABOT-1的机器人,尽管将几百年前达·芬奇的设想,从手稿变成了现实,但行动能力只相当于一岁半的婴儿,每走一步,需要45秒钟。

  本田紧跟WABOT的步伐,于1986年开始人形机器人——阿西莫(ASIMO)的研究。

  六年后的199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马克·雷波特创办波士顿动力,并在美军的资助下,开始研发日后名噪一时的Atlas机器人。

  尽管本田的ASIMO和波士顿动力的Atlas,都在机器人的运动能力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但它们和之前人类对机器人的探索一样,都面临一个终极的难题。

  那就是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的灵魂之问:机器会不会思考?

  事实上,过去数十年来,尽管机器人在行动能力上突飞猛进,从每45秒才能走一步的WABOT-1,到如今能完成各种空翻的Atlas。

  但它们的思考能力,包括感知、认知和决策能力,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乏善可陈。

  也因此,过往的机器人,哪怕运动能力强悍如Atlas,也谈不上人的智能,更难以完成人们期待的各种服务。

  直到2012年以后,随着深度学习等算法上的突破,人工智能(AI)开始大爆炸。

  2016年,谷歌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让人们看到了AI在认知、决策等能力上逼近人类的希望。

  伴随算法上的突破,以谷歌TPU为代表,人类在AI芯片的算力和效率提升上,也开始超越传统摩尔定律的速度预测,使得AI大模型的训练、推理有了可能。

  OpenAI最新发布的GPT-3大模型,就拥有惊人的1750亿个参数。

  与此同时,5G、物联网(IoT)等新技术,催生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每天源源不断地产生海量的大数据,投喂给AI大模型。

  经过大数据的投喂、算法的训练,反复迭代的AI大模型,不断突破人工智能的极限,给机器人行业带来无限的遐想。

  未来,机器人不但拥有“机器的智能”,能完成一些具体工作,还可能拥有“人的智能”,能感知并理解周围的事物或环境,并做出一定的决策。

  新的技术趋势,不但重塑了整个行业,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超车的机会。

  近几年,国内涌现出一大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公司,创造了新的行业气象,不少企业更是在技术上打破了国外几十年的垄断。

  例如,在语音识别领域,科大讯飞以及百度、阿里、腾讯等巨头,就突破了微软、谷歌等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

  计算机视觉方面,包括商汤、云从、依图、旷视,中国AI四小龙,更是将人脸识别等技术带进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除了语音、视觉这些单点AI技术,以及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算法等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突破外,机器人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集成系统。

  为此,优必选在机器人和AI集成技术上不断研发,比如SLAM导航、手眼协调等技术,让机器人为人类服务成为可能。

  以Walker X为例,一个看似简单的下棋动作,实则集成了许多技术。Walker X 每一次操作背后,都需要历经“感知—认知推理—决策执行”三个阶段。

  首先,机器人需要通过头部的摄像头进行视觉感知,识别双方棋盘局势。然后,利用人工智能,对棋局做出认知推理,并做出决策。最后,再通过手部完成移子、吃子等动作。

  这背后,是一系列的智能算法,也是AI和机器人技术结合的表现。

  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的是一种综合能力。而这,才是Walker X背后的核心能力,也是机器人能成为智能科技最佳载体的核心奥秘。

  03

  技术是行业巨变的催化剂。

  虽然人类离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尚需时日,但如同阿波罗登月计划孵育了美国高科技产业一样,近年来,AI和机器人技术的突破,正在改变机器人行业的面貌。

  如果说,过去十年是智能服务机器人的技术储备期,那么未来十年将是它的黄金发展期。

  智能服务机器人,由此不再是达·芬奇的手稿,也不再是展会上的样品,而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2021—2030年,随着AI和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服务机器人的感知、认知和运动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并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

  与此同时,人类将加速进入智能化时代,AI和机器人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顶层战略。

  为了落实这一战略,中国更是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基建运动。

  过去几年,我们已经看到,以AI技术为支撑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不断在各个垂直领域落地应用。

  今后,随着AI和机器人企业对行业的理解不断加深,智能服务机器人还将下沉到更多的行业和场景,甚至是普通家庭。

  一方面是技术边界不断被打破,另一方面是行业场景的日益下沉,两者将共同引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业再上新台阶。

  种种因素加持之下,可以预计,智能机器人行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但这种爆发,也只是一个大时代的序幕而已。

  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迭代,拥有更强运动能力和更高智能的机器人,将从单一场景的弱AI,走向全场景的强AI。

  而这,也让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充满了想象。尤其是,随着全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预计到2030年,8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一倍。

  新的人口和社会趋势,需要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

  过去,限于技术,人类与机器的交互,主要由PC、手机来完成。如今,随着AI和机器人等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可以预测一场革命:

  智能机器人很有可能成为继PC、手机之后,下一代消费级的人机交互中心。

  而无论是已经落地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还是即将成为现实的人形机器人,都将是新交互方式的最佳选择之一。

  毕竟,与PC、手机等传统交互方式相比,机器人更温情,也更智能。

  最重要的是,它将提供从耳眼口鼻到衣食住行,全器官、全场景的交互和服务,成为人类最忠实、重要的伙伴和助手。

  这种新交互方式,将重新定义数据的价值,现有的产业生态将被颠覆。

  一个全新的机器人时代,即将来临!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