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贾琦
来源:财经琦观(ID:cjqiguan)
特斯拉在燃烧。
熊熊火光里,一条鲜活的生命消逝了。
“特斯拉失控,撞到边上,翻了几番再蹭过来,蹭到我车了。”
事故相关车主如是说。
据广州增城警方通报,事发时左某(男,33岁)驾驶小汽车搭载一名男乘客途经东江大道北。车辆与右侧道路水泥隔离墙及王某(女,32岁)驾驶的小汽车发生碰撞,致左某车上男乘客当场死亡。
事故未造成其他人员受伤,随后,左某所驾驶的车辆发生燃烧。
01 错拿了三星的剧本
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特斯拉是智能汽车时代的苹果。
同样偏执的创始人,同样狂热的粉丝,同样的封闭式系统,同样的产品统治力......
但最近的走向来看,特斯拉更像是拿了当年三星的剧本。
2014年前后,三星凭借着超强的品牌号召力,一度稳坐中国市占率的头把交椅。
但其产品实力并没有像同期的苹果那样,持续保持压倒性优势。
如今,特斯拉也同样凭借着超强的品牌力,销量在国内遥遥领先(同价位碾压其他)。
至于其产品实力,外观、性能、辅助驾驶等综合层面也确实处于领先位置。
但在用户体验、外观内饰等单项上,不少的国产厂商已经跟特斯拉相当或者超过了特斯拉。
2016年8月,三星note7发布不久后在韩国发生了首起爆炸事件。
三星表示:用户应该使用官方充电器,并且在充电时将手机远离人体。并认为这是用户操作不当导致的。
2021年初,在一系列刹车失灵事故发生后,特斯拉先后给出了“路面有积水”、“女性踩刹车力量弱”和“国家电网电流过大”等解释。
2016年9月,萨德入韩。
同期,因多起爆炸,三星最终决定召回全球250万台已出售的note7,中国除外。
随后,百度贴吧吉娃娃、喵星小丸子发帖曝光国行三星爆炸,紧接着就有大V出来说这俩人想“敲诈三星”。
然后老回的三星爆炸,开启了漫长的死磕。
媒体出身的他对海外媒体曝光,捅出了国内泰尔实验室为首的检测机构均收受了三星大量贿赂。
上海车展维权的女车主,与特斯拉之间最大的分歧也在于不愿接受后者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随后,伴随着陆陆续续的N起爆炸,在消费者维权和大V质疑消费者的声音里,三星在华市占率一路走低,直到去年才艰难重返1%以上。
再来看特斯拉。
4月19日,上海车展特斯拉女车主站车顶维权;
4月20日,江苏溧阳特斯拉刹车灯亮起但未减速,追尾后仍向前推行,怼掉车头;
4月21日,广州增城警方通报4月17日的燃烧事故。
后面的故事,尚未发生。
与三星不同的是,手机充电爆炸,说白了主要是财产安全,是受伤隐患。
而汽车这个东西,上来就是要命。
广州增城的死者并不是唯一的牺牲品。
就在他去世的当天,2021年4月17日,特斯拉在美国自动驾驶系统失控撞树,2人死亡;
此外,2021年3月20日,特斯拉在比利时失控撞向路边,1人死亡;
2020年10月11日,特斯拉在法国冲向行人,1人死亡;
2020年9月5日,四川南充一辆特斯拉闹市冲进人群,2死多伤;
......
据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7日,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已发生数百起交通事故,累计造成175人死亡。
175条人命,175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如果是,那这代价是否真的要让消费者来直接承担?
02 一次沟通
2018年,上海市临港击败广州市南沙区,成功拿下了特斯拉超级工厂。
随后,特斯拉以9.73亿元的低价摘得上海临港装备产业区Q01-05地块,面积为1297.32亩(约86万平米)。
工程的进展之快,让马斯克用“震惊”来表述。
在正式交付当天,激动的马斯克更是直接秀了一段尬舞。
上海市官方用两个“三当年”,来总结所谓的“特斯拉速度”。
2018年,当年签约、当年取得土地、当年获取施工许可证;
2019年,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
此外,先后多笔的低息乃至无担保循环贷款将近200亿元,金额慷慨,条件更是大方。
作为条件,上海超级工厂从2023年年底开始,需要每年纳税22.3亿元,且必须保证在未来五年在上海工厂投入140.8亿元人民币的资本支出。
如果不能达成这一条件,特斯拉必须归还相应的土地。
对此,特斯拉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季度申报文件中表示这一目标毫无压力:
“我们相信,即使实际产量远低于我们预测的数量,上述投资开支要求和税收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
税收只是一方面,86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提供的岗位数以千计。
并且随着中国市场的愈发重要,特斯拉中国研发中心的进程也在加快,此举或将进一步带动上海新能源汽车高精尖人才就业。
在碳达峰和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大方向下,我们早已无需再怀疑当局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
大棋盘来看,特斯拉在入华建厂也肩负着两大重任:
1狼入羊群,加速中国本土电动汽车的优胜劣汰;
2拓展新能源相关产业链,形成“类苹果产业链”示范效应,赋能上下游提升行业认可度,加速本土供应商转型;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本土的电动汽车,在供应端已经蔚然成风。
百度、小米、华为先后下水,造车新势力稳步抬头,竞争态势已经足够剑拔弩张。
供应链方面,特斯拉也未必就真的那样不可替代。
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市场占着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半壁江山。
供应链方面,上游-资源:主要由金属资源锂矿、钴矿、稀土矿产类等企业组成。
中游-三电:主要由电池材料、电池、电机、电控等环节组成。
在这两块中,全球前十的公司我们本就占了一大半。
说特斯拉来是赋能我们供应链的,话确实可以这么讲。
但反过来,横向比较全球的情况,说是特斯拉来华寻求就近产业集群的赋能,也不是不行。
本就是个合作共赢的事情,特斯拉自己在财报中也明确写道
“相比于美国工厂,上海工厂Model 3生产线的生产成本(单位产能的资本支出)低了65%。”
就引进特斯拉的初心而言,我们有三个诉求。
需要鲶鱼来活跃鱼塘——可现在的鱼塘情况,岂止是活跃,简直是兴奋,恨不得把自己炸了;
需要龙头来带动供应链集群——我们本来就不存在“从0到1”的诉求。
至于所谓的“大品牌的高标准”,对供应商而言这东西就像魔术秘方,看之前心里没底,看上三次五次,差不多也就够了;
需要其开拓市场,在转化“燃油车主→电动车车主”的主线任务上,出一份大力——这一点倒是持之以恒的存在,但特斯拉不是唯一天选。
随着民族自豪感的持续提高,其他国产车似乎也能做到。
对上海当地而言,特斯拉担负的使命同样有三个。
税收,就业,友好的营商环境名片。
除了第三个之外,其他的都是上海的本土利益。
上海车展维权事情闹大后有人问,是谁给特斯拉的底气?
我不知道。
但我觉得抓人之后,下面的警方提示多少有那么些画蛇添足。
此外,为什么广州增城17号出的事,21号才出警方通报?
这个时长合理不合理?这四天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广州这边的兄弟,在心态上是否发生了转变?
我还是不知道。
我并不是说特斯拉要墙倒众人推了——远不至此——但此次官媒的齐声下场,可以说是全国范围内的一次思想统一。
鲶鱼效应,不需要了。
供应链集群,本来就是双赢。
主线任务,不单指着你一家。
想公平竞争,合法经营,一起为碳达峰出一份力,留在这携手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当然非常欢迎。
毕竟电动汽车的升级之路,还确实处于非常早期的初级阶段。
但想要特权,想横行霸市,想搞大资本欺压消费者那一套,那对不起,这里是上海,不是您祖辈印象中的东交民巷。
我们依然在意友好的营商环境,也希望保持开放的名誉氛围,但绝不意味着提供“超国民待遇”。
此番舆情翻滚,重点在内部的思想沟通。
至于特斯拉,你爱明白不明白。
新的格局下,特斯拉远没有一开始那么重要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