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小米100亿美金造车 52岁雷军披挂上阵

2021-03-31 18:20:01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商业数据派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罗宁

  来源:光锥智能(ID:guangzhui-tech)

  “那段时间,白天,我都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静下来,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

  “这是我最后一次创业。”52岁再出发,雷军这次选择了一个比手机更烧钱十倍的赛道——智能汽车。

  从2月传闻到3月官方证实,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一场豪掷百亿的造车终于正式启动。

  3月30日下午,小米集团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车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小米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靴子终于落地,但即使是做出过4家上市公司的雷军,要下这个决定也并不容易。

  早在2013年,雷军曾两次前往美国拜访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在公开场合雷军也表达出对电动汽车的兴趣。作为顺为资本创始人之一,雷军多年来陆续投资了蔚来汽车、小鹏汽车、Momenta、智行者科技等十家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公司,并且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投资也在持续深入。

  虽然对于这一行业,他并不陌生,但投资和自己亲手做,仍是天壤之别。

  今年年初,当董事会的建议摆在小米面前,要不要造车的问题再也无法回避,雷军知道,必须下个判断了。

  “那段时间,白天,我都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静下来,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雷军回忆当时的心态,感觉非常纠结。

  最后,微博上的行业调研给了雷军信心,“小米对硬件对互联网都很懂,你们应该立刻开始干”,一些从业者对小米和雷军充满期待。

  就这样,经过85场业内拜访和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沟通之后,最终雷军下定决心开启造车之路。

  但对于小米这样一家拥有三万多名员工,手握1080亿元人民币现金资源的公司来说,如今决定造车究竟意味着什么?成立8年的小米,此次重金投入胜算几何?“亏得起”的雷军究竟要给用户带来一辆怎样的电动汽车?他对自己的“最后一次创业”又有什么期待?

  小米造车

  胜算几何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汽车作为重投入的行业,巨额且长期的投入是必然,蔚来汽车仅在2016~2018年的三年间就亏损超过200亿元,资金链曾一度在崩溃的边缘。

  而对雷军来说,丰富的现金储备和智能生态链积累,或许是敢挑战汽车项目的重要底牌。小米在公司公告中表示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十年时间投入100亿美金。“以小米的现金储备,我们计划投入一百亿美金。”雷军表示造车这件事,小米不缺钱“亏得起”。2020年年末的财报显示,小米账面现金资源1080亿元人民币,从初期金额上来说,这样的弹药储备不算少,但也很难说万无一失。

  小鹏汽车创始人,也是雷军的朋友何小鹏曾经说过,“以前看别人做车100亿太夸张,自己跳进来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业内人士表示,一个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工厂投资要20亿元起步,若没有上百亿的资金,车企要健康运转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烧钱的同时,相对于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汽车行业的生产周期也会拉长,这意味着小米前期要做的准备更多。

  以国内蔚来、小鹏、理想汽车为例,蔚来汽车2014年成立,到2018年5月才真正交付用户10辆ES8乘用车,小鹏汽车同样成立于2014年,2018年1月交付39辆新车,理想汽车2015年创立,到2019年4月才上市销售,造车时间之漫长,过程之复杂可见一斑,这或许是雷军对于这一行业十分谨慎的原因。

  如今选择这样的时间节点,小米尽管晚于其他竞争对手六七年进入赛道,但整个新能源造车产业链却已经逐渐成熟。根据新锐投行Scale Partners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分,成本占比40%的动力电池成本逐年下降,且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在近年不断上升,2019年已经超过50万个,相比2016年不足20万的数量,新能源汽车补电问题正在逐步被解决。小米当下进入赛道,相比早早起步的同行们来说自然压力会小一些。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在于小米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布局。在2月“小米造车”传闻时,小米集团与汽车有关的800多项专利就曾被业内人士翻出,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但汽车的零配件专利占比较低。

  而据创新和知识产权SAAS服务商智慧芽分析,电动汽车公司中特斯拉专利价值目前超过2亿美元,蔚来汽车专利价值1864万美元,小米汽车相关专利价值超过1亿美元,小米在2015年到2019年的五年时间里,申请专利数量分别是187、186、113、82和70件,此外还有部分专利未公开。

  当然,造车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生产基地,人才储备也是重要一环。36氪此前报道称,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王川也在不断寻找汽车行业人才、技术与工厂制造等各种资源,但这些目前都还没有更具体的消息公布。

  还有一些疑问也暂时不得而知。造车新业务将会在何处落地?产能如何制定?采用代工模式亦或者是自己建厂?究竟继续走性价比路线还是朝中高端方向?在未得到解答之前,关于小米造车到底有多少胜算的猜测仅仅只是猜测。

  尽可能做最充分的准备,然后看准时机All in,也是雷军一贯的风格。真正的企业家,多少都得有点赌性。

  顺势而为,汽车是

  “升级版”手机吗

  在造车这件事情上,小米从资金、技术、人才上都做了各种准备,但真正从造手机到造车,这一方向转变会给用户带来什么?

  去年年底,小米官方在线上举办了一场新年许愿活动,其中一位粉丝向雷军许愿,想要开着一辆装有全套小米IoT产品的房车环游中国,感受一下“行走的智能生活”。

  这件事最终被小米的工程师们实现,他们改造了一辆房车,并为车内加入了小米的智能音箱、智能电视、空气净化器、吸尘器等各种生态链产品。雷军没有想到“小米第一辆车居然是改装的智能房车”,但从这件事上,或许更能体现小米如今的独特性。

  从智能手机起家,扩展IoT生态之路的小米,核心战略早已成为“手机×AIoT”,这是小米快速成长并区别于其他对手的推进器,AIoT是小米的护城河,而汽车作为AIoT延伸的一部分,自然而然成为小米战略的重点。

  这也是小米选择将电动汽车业务成立为全资子公司的重要原因。成为全资子公司意味着雷军能够发挥小米最大优势,将其过去多年积累的AIoT生态链优势心无旁骛扩展到汽车上,也意味着小米在重新开辟赛道的同时,还能将过去成功的软硬件整合能力放大。

  咨询造车过程中,有人曾告诉雷军“汽车就是放大的、装着四个轮子的手机。”这个观点虽然略显简单,但确实切中了一部分要害。

  手机作为如今连接周围一切的核心,和汽车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小米曾在去年12月与比亚迪共同创立联合实验室,搭建技术开发平台,并且将包括比亚迪、小鹏在内的汽车钥匙内置于小米手机中,还为蔚来汽车的智能控制等功能提供了支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都是在探索电动汽车和其现有产品线之间的关系。

  不过也要看到,小米此次进入电动汽车领域与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也有一定关系。Canalys发布的最新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2020年全年出货同比下跌11%至3.3亿台;2020年全年智能手机的总出货量为12.94亿台,与2019年的13.87亿台相比,同比下降了6.7%。

  尽管雷军演讲中提到“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尽管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位居第三名,市占率为12.1%,在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同比增速最快。但真正的时代大潮究竟是手机还是汽车,一贯以“顺势而为”作为信条的雷军,恐怕早已有自己的判断。

  用“人生全部声誉

  再次披挂上阵”

  “我对于电动车行业非常看好,在过去七八年也投了十家电动车产业的公司。”

  对于一贯谨慎和勤奋雷军来说,投资小鹏、蔚来等公司显然要比亲自挂帅投身其中风险更低,毕竟一旦决定进入造车领域,注定挑战重重。但站在电动汽车的十字路口,52岁的雷军还是选择再出发,这或许和他对这一行业的热情密不可分。

  作为科技发烧友,雷军很早就拥有了特斯拉汽车,2013年前往硅谷两度拜访伊隆·马斯克的他,始终都在关注电动车行业。

  随着国内电动车的快速崛起,供应链的逐步完善,国家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趋势,或许让他看到了这其中不可错失的机会,但仅仅这些却还不够支撑他亲自造车,因为越是深入了解,越能明白其中困难。

  “那段时间,白天,我都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静下来,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

  雷军说,真正决定要造车的时候,小米在微博上做了个调查,结果有超过95%的网友支持小米造车。“期待小米造车的朋友,非常非常多”,这或许从侧面推动了他下定决心。

  在一个变化的时代里,要想像当年打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厂一样进入新行业打败大众、奔驰,新玩家仅仅拥有资金和人才是不够的,用户支持同样非常关键。

  小米转向造车,雷军自然深知这当中的风险,所以尽管董事会以及外界不少声音对于小米造车提出希望,但真正要下决定时,小米非常非常慎重。雷军说,在过去的75天里,小米做了85场业内拜访和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沟通,4次管理层深度讨论会,2次正式董事会。在这之前,他观察这个行业已经八年有余,而小米创业十年,这样的变化也在顺应时代大潮。

  小米瞄准的方向是智能出行,而在这条路之前,小米已经做到在个人设备、智能家庭、智能办公方面的深入探索,往前的这一小步,意味着小米打通智能生态的一大步。

  王兴曾预言:未来仅有 3 家造车新势力能存活,分别是蔚来、理想和小鹏。如今小米加入战场,是否会像当年发布小米手机时一样成功,进入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

  如今52岁的雷军站在新的风口上,正在用“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这一次等待他的,将是更大的挑战和更广阔的机会。

  但人生又莫不如此,尽人事听天命,就没有遗憾。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