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用1080亿做背书的小米汽车:生死看淡 不服就干!

2021-03-31 00:09:34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极客汽车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刘琳

  来源:极客汽车

  它来了它来了,被调侃为造「年轻人第一台电动汽车」的小米,终于承认自己要造车了!

  今天下午,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正式立项。小米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 100 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 10 年投资额 100 亿美元,由雷军亲自带队。在晚上的小米发布会中,雷军更将这次「造车」业务成为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小米为什么终于下定决心造车?

  小米自 2010 年创立至今的这十年,可以说是智能手机市场蓬勃发展的十年。正是得益于智能手机增量时代的大背景,和小米自身过硬的产品,才得到了如今手机市场 top3 的位置。而如今的手机市场,早已过了红利期,进入存量时代。

(Canalys统计2012Q1-2020Q1中国智能机市场出货量)(Canalys统计2012Q1-2020Q1中国智能机市场出货量)

  因此,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拓宽赛道,正是小米需要考虑的问题。

  与手机市场相反,电动汽车的市场前景却是一片广阔。虽然目前看来,特斯拉、造车新势力们以及传统汽车品牌在电动汽车领域竞争激烈,但电动汽车广阔的市场完全足以容纳更多企业加入进来,毕竟更多竞争者的到来才能推动汽车快速变革。也正因如此,小米近年来没少投资电动汽车行业,从蔚来、小鹏,到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到投资比亚迪半导体,与比亚迪成立联合实验室……

  更何况小米瞄准的不仅仅是电动汽车。小米这几年在智能家居领域投入巨大,几乎家中能接触到的产品,都有小米的身影。而如此庞大的 AIoT 市场中,智能汽车这个智能化移动终端,作用至关重要。涉足汽车领域,可以说帮助小米在 AIoT 这个千亿级别的蓝海市场中,打通了自身生态链的重要一环。

  而不论是电动汽车还是智能物联网,巨大的前景都给资本更大的想象空间。近期小米造车新闻的几次传出,都带来了小米股价的上涨,这正是对市场前景最好的印证。

  「手机制造商」的小米,如何造车?

  小米的造车,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其他「友军」品牌。比如同样是手机制造商的华为,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初,将目标瞄准了电气化、智能化的增量市场,先专心做增量市场的供应商,这无疑让自己在汽车这个新的领域更加有的放矢。同样是互联网汽车,百度也走曲线救国的路线,通过与车企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座舱,通过 Apollo 平台打开自动驾驶的道路。待到时机成熟,再选择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入汽车行业。

  与以上两者相比,这次小米宣布全身心投入造车的决定,显然要激进得多,「100 亿人民币注资」「未来十年 100 亿美元的投入」「1080 人民币的现金储备」,直接全资进入造车行列。口号虽然震撼,不过大家对于汽车的「烧钱」程度早已有目共睹。更何况造车不仅需要资金,也需要时间,更需要技术环环相扣的支持。华为从宣布进军车联网到如今与传统车企联合造车,经历了 8 年;百度 apollo 从立项到如今宣布造车,也经历了 4 年多时间。如今的电动汽车领域,留给小米的时间有多少呢?

  再来看一下造车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如今的电动汽车领域,已经不再是单纯靠供应商「组装」 就可以造车的时代了,各家的竞争已经到了差异化阶段,因此越来越多企业深入参与到自研,或是与科技公司联合研发。我们在「我们翻看了 2 万条专利,试着拼凑出小米汽车的样子」里可以看到,小米在汽车领域早有投入,但是专利主要围绕智能生态的打造、智能座舱以及与通信密切相关的车联网领域,并没有涉及太多汽车硬件、车身结构等专利。生态的打造,个性化的功能,无疑是小米自身最大的优势,庞大的手机用户,丰富的物联网产品,为车辆智能网联和功能的打造带来了无限想象。不过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底层电子电气架构的支撑和中间层的衔接,而电子电气架构的打造,品牌无法完全交给供应商,必须小米自己研发或者深度参与研发。

  我们翻看小米 2020 年财报发现,小米在 2020 年研发投入为 93 亿元,约占总营收的 3.78%。与华为长期 10~15%、中兴 14.59%的研发投入相比,小米并不算一个「重研发」的公司。那小米作为一个后入局者,如何迎头赶上那些「重研发」的先入局者呢?

  最后

  尽管小米造车看似仍然困难重重,但是小米似乎拥有天生的「观众缘」。庞大的手机用户基础,深入千家万户的智能家居,都给还未诞生的「小米汽车」带来了不少的粉丝。智能汽车的发展,重新定义了车与用户的关系,用户不再仅仅参与使用的环节,更是通过智能化体验和反馈,参与到汽车的研发过程中。以用户为导向的小米和它身后的米粉们,拥有的正是智能汽车时代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大家心里期待的不只是小米汽车的样子,它更承载着大家对「年轻人第一台汽车」的期望,期望它能像当年的小米手机一样,搅动智能汽车这片领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