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牛市进行到底!机构与散户“斗法”出现新格局

2001年06月24日 15:4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广东百灵信程峰/文汪建伟/摄

  当本周初大盘以长阴线击穿30日均线,直逼2150点前期大箱顶重要支撑位时,市场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恐慌。从去年8月份以来,这样的长阴线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如同一个经常见面的熟人,因而它在技术上的反转意味已经被稀释得可以忽略不计,激进的投资者反而会视突发性下跌为入货良机。市场心态的稳定让人惊讶,尽管均线系统已成空头排列,而10日线与30日线构成的死亡交叉正架在大盘的脖子上,尽管反弹的步履如此艰难,但下跌中成交量的稀疏证明市场的杀跌动能仍然不足,市场人士与投资者们似乎并不担心大盘在历史性的高位出现反转信号。在近日的盘面上,我们可以观察到市场对下档支撑位置仍然相当信任,2100—2150构成的支撑带将封锁大盘的下跌空间。

  从1893点开始的这一波上升浪历时3个月,没有出现过象样的调整,大盘在成交量没有明显放大的情况下一口气涨了300多点,主力控盘的迹象明显,因而,指数庄股化的特征是我们分析大盘走向时不能忽略的因素。值得重视的问题有两个,其一是无股不庄的现实造成了机构(包括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民间私募基金)与散户的博弈成为主导行情节奏的主线;其二是概念的炒作(而非上市公司绩效的评判)是点燃行情的星星之火。今年初我们一度期待过价值理念的回归,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关注成就了国企大盘股走出了少见的上升行情,但是这种理性并没有持续多久,当B股向境内投资者开放之后,B股的疯狂让本来就势单力薄的理性被淹没在投机的狂潮之中,因而,对大盘与个股坚持作价值判断已经越来越不实际,市场运行的逻辑只能通过透过投机的目光来解读。

  让许多投资者感到困惑的是,大盘可以毫不费力地屡创历史新高,但是新高之后便是急不可耐的大幅震荡,而且破顶反跌的怪圈一再出现,这说明即便是超级机构,拉高的目的是为了出货,这与单个庄家做庄的手法是一样的。据笔者观察,从去年8月以来,机构与散户的博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格局,由于机构手中的筹码过于集中,散户在历史高位的谨慎态度抑制了机构的平仓意愿,一平仓便急跌,一急跌又只能再往上拉,因而指数的强势并不能解决庄家的出货问题,这是目前摆在机构面前的一大难题。换一个角度来看,正是由于机构无法达到顺利出局的目的,所以大盘下跌的空间便相当有限,筹码的集中状态也决定了杀跌能量的不足,像大连国际中科三环的跳水出局仍是个别现象,对于大部份机构而言,其运作计划仍不会被轻易动摇。目前为止,运行了两年半的大牛市,多数庄股已经完成了一个做庄周期,获利出局是大部分机构的首要任务,令大盘与相当部分强庄股的上升空间受到限制。

  大盘在再创历史新高并拔高了市场对上行空间的期望值后,又重演长阴蔽日的一幕,这是主力第N次的故伎重演。从表面来看,国有股减持办法的出台是急速调整的导火线,但是,我们更愿意相信这只是主力推脱责任的一个借口。这次出台的国有股减持方案比市场想象的要温和得多,它不应该对市场构成这样大的冲击,它的利空色彩甚至远比不上去年的转配股上市流通,所以,没有理由在一个所谓的利空兑现时还去渲染它的利空色调,尤其是兑现的利空远没有想象的那样严重之时。

  为了维持大盘的热度,主力目前的手法仍然是以概念与热点的频繁转换为主,近期上海小盘股的热炒,重组概念的受宠,流露了主力可以翻炒的概念与题材越来越少,所以,新的热点的挖掘与新的概念的塑造成近期主力调控大盘的关键。本周二,北京板块的群体走强,申奥题材的适时推出,表现了主力仍将高擎概念的旗帜,将牛市进行到底。虽然周三申奥题材并没有发挥关键作用,主力还是借上海本地股的余威挽回大盘下跌的脚步,但是,未来的日子里新题材的不断出炉与老题材的花样翻新仍将是主力控盘的“致命武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开放式基金即将推出,机构投资者队伍超常规发展,无不为主力制造概念准备了丰富的素材。只要成交量不急剧放大,指数的下跌就不会改变行情的性质,不能全身而退的市场主力当然不会是牛市的终结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