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被操纵引出思考:机构投资者该什么样

2001年01月12日 08:07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面对由《基金黑幕》引发的大讨论,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一话题

  面对亿安科技中科创业股价被操纵的事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一话题

  编者按:站在新世纪门槛上,刚刚度过10周岁生日的中国证券市场正在寻求新的突破。外资究竟如何入市?非流通股上市如何实施?中小投资者利益如何保护?退市何时能真“退”?机构投资者怎样发展?上市公司质量如何提高?金融产品如何创新?这些都是新世纪中国证券市场绕不过、避不开的“关口”,更是中国证券市场未来面临的重大机遇。

  鉴于此,本报组织撰写了《中国证券市场难题破解》系列文章,希望以务实、求新、发展的态度,与广大读者一起思考这些问题,共同推动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2000年末,一场由《基金黑幕》引发的讨论使人们对“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有了更多反思;2001年初,中科系股票的“地震”更促使人们对“机构投资者”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机构投资者?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的一席话也许有相当的代表性。他认为,由于微观经济基础本身的问题和证券市场基本制度安排不到位,中国证券市场无论发展怎样的机构投资者,都不可能真正弥补其基本缺陷。这就如同道路、交通规则和汽车之间的关系一样:如果是“豆腐渣”公路,再好的汽车也无法高速、稳定、安全地行进。当务之急是从根本上推进企业改革,推进国家治理机制和证券市场治理机制的改革,推进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健全运作所必需的基本制度的建立,即建立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所必需的“高质量的高速公路和交通规则”。如果不在基本制度层面上狠下功夫,不在社会各个层面上建立起健全的基本游戏规则,而仅仅只是在市场操作层面照搬海外的某些市场技巧和工具,甚至以基本技巧和工具的随意引进代替系统的基本制度建设,其结果将导致市场扭曲和市场缺陷进一步放大和增长,市场的制度性风险将会进一步积聚和加剧。这种局面将不能不加重人们对中国金融风险的担忧,以及对机构投资者发展效果的担忧。

  那么,什么样的机构投资者才是未来中国证券市场最需要的机构投资者呢?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些要求。

  一、更专业。一位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投资人士以自己身处的保险公司为例指出,目前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从整体上看存在着人力不足、专业性不够的特点。反映在市场上,就是炒作风气盛行,长期投资观念淡薄,投资理念不明。受整体投资氛围的限制,一些想进行长期投资的机构也必须“入乡随俗”。他表示相信,只有在未来发展起更多“投资部门设置完整、内控机制健全、专业人才充足、投资理念科学、投资目标清晰”的更为“专业性”的机构投资者,运用科学的投资方法、投资工具,通过组合投资,以获取较为稳定收益为投资目标进行运作,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市场发展。

  二、更理性。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刘耀军也有相似的感受。上市公司股价与公司基本面“脱节”,是目前我国内地证券市场与海外成熟市场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在美国,一般上市公司都会预测下一季度的业绩,如果不能实现,一开盘这些股票甚至会下跌50%以上;反过来,如果每季度都完成或者超过预测,股票的价格就会攀升。他认为,只有当市场有了一批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化真正敏感的投资人,这个市场才会更趋理性。在培育这样的市场时,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有专业分析与研究能力的机构投资者逐步成长无疑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更像一个真正的股东。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投资部经理、某上市公司董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最希望未来的机构投资者是一批真正以股东的身份介入上市公司运作,用资金和理念给上市公司、给中国的微观经济带来实实在在帮助的机构投资者。他认为,中国微观经济改革的“牛鼻子”就在股权结构,如果适度限制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使上市公司股权进一步分散,并培养、引入一批有市场考核机制、一定市场运作经验、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将有助于充分激活中国微观经济的活力,从根本上保障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更守法。不少人士同时指出,中国证券市场未来的机构投资者应该是守法的机构投资者和内控机制更完善的机构投资者。刘耀军表示,只有真正形成守法运作的商业文化,证券市场才会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够通过这个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守法”运作文化的形成还有赖于一整套完整的内控机制来支撑。

  五、更关注中小投资人。一家外资金融机构的资产经理指出,未来中国证券市场还应该发展一批对中小投资人投资需求最为敏感的机构投资人。她说,目前国内的基金管理公司只管理封闭式基金,因此市场观念还仅在起步阶段,基金这个连接机构投资与散户投资的重要手段没有能够充分、灵敏地反映中小投资者在投资方面的偏好与变化,这对于市场的发展也并不有利。

  六、更能让人们分享股市收益。一位专家指出,与海外证券市场相比,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尽管目前广受瞩目,但其实根本还没有成气候。未来中国有必要发展更多有助于更多人分享股市收益的机构投资者,如共同基金,资产委托管理,等等。(李玫)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两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巴黎胜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