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人” :我给资本准备好了兴奋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 19:14 《公司》杂志 | |||||||||
曾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世纪人”,凭借其开放性、透明性、技术领先性和团队活力,一次次化险为夷、起死回生…… -本刊记者 尹 生 “深圳高新投之所以能青睐我们,主要是我们有能让他们兴奋的东西。如果没有他
与破产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1998年10月,袁丹等3位主要创业伙伴筹集了226万元创业资金,准备生产光纤配线,这是光纤通信的一个细分市场。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进行产品后期研发、生产并推向市场后,资金已经消尽。到1999年4月,公司里除了一线工人,基本都停发了工资。 “所幸,世纪人的创业者们在这个行业至少有三四年的经验,产品化起来比较容易,加之已经建立了一些市场关系网络,很快,我们便有了订单。”拿着这些订单,袁丹从朋友那里挪来了200万元,公司又活了。 这次经历让袁丹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无论在创业还是后来的项目投资中,都必须把现金流放在首位。“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项目什么时候才能产生现金流,需要投入的资金是多少,你能融到的资金有多少,彼此必须能很好的匹配;失败往往并非源于项目不好,而是你选择了一个力所不能及的项目。创业期的高风险使得银行等主要的资金供应者常常避而远之,一切只能靠自己。” 在后来世纪人的发展历程中,袁丹一直秉承这个原则。2001年,世纪人的收入高达2.4亿元。这时有两个比较好的项目摆在袁丹面前,如果都能得到实施,很可能对世纪人的后续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袁丹只选择了其中一个,而且只试探性地投了500万元(整个项目大约需要1500万元)。他的理由是,虽然营收有了大的增加,但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也大了;同时,全球经济已经开始衰退,通信行业受到很大影响。2002年,中国通信行业利润大幅滑波,世纪人的销售收入也下滑到1.6亿。袁丹当机立断,停止了对已经上马项目的追加投资,并把部分股权转让出去。“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们的增长速度,却使我们免除了破产之灾!” 融资之路并不平坦 袁丹和他的创业伙伴们深知,公司要发展,仅仅靠自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通银行等主要的融资渠道。“银行是不可能给我们贷款的,我们一没抵押物,二没信用积累,三没业务上的现金流作保证。”最后,他们想到了担保这种途径。 深圳市政府非常重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针对高科技企业有一个专门的三项基金贷款,还直接或间接出资成立了几家担保或风险投资公司,用以扶持高科技企业的创办与发展,只要你的技术和产品确实有前景,就有可能通过这些机构获得贷款。 1999年2~3月份,袁丹开始与深圳高新投有限公司接触。当时高新投已经成功扶持了很多高科技企业或项目。袁丹之所以能有信心吸引并说服高新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市场前景比较好。光纤配线目前在中国每年的市场容量在40亿元,他们通过一项技术创新,使产品在性能上有了质的飞跃,完全可以与进口产品相抗衡;二是已经有了一些定单,只要有资金追加,就会有现金流产生;三是有一个对行业、对市场很了解的创业团队,他们都来自这个行业,有做技术的,有管生产的,有做营销的,而且确实想干一番事业。后来,高新投审核这个项目的三位主要负责人在进行调查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也验证了袁的看法。高新投当时的决策者之一王欣胜也认为,之所以敢为世纪人担保,主要也是看好他们的创业团队。 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察,1999年6月,高新投决定为其担保。第一期的担保额是300万元。袁丹和他的伙伴们当即决定,将年初因资金困扰而调低的销售计划从3000万提高到4000万元。 实际操作中,袁丹才知道,高新投答应担保还不能保证实际上就能贷到款。他先后找了两家银行都遭到了拒绝,因为当时世纪人很小,尽管有担保后收不回贷款的风险已经非常小,但仍会影响到信贷员的绩效,所以银行不愿意发放贷款。 1999年7~8月份,世纪人再一次走到了破产的边缘。从朋友处拆借的200万元已经到期,高新投答应担保后,公司投入的速度明显加快,资金链眼看就要断裂。这时候,高新投找到了深圳市科技局,为世纪人担保,申请到一笔200万元的三项基金贷款。有了这笔资金和一些订单,世纪人公司终于得以喘息。 年底,碰巧中国建设银行打算发掘一批有潜力的创业企业进行支持,在科技局和高新投的推荐下,建行找到了世纪人,经过短暂的评估后,向其发放了300万元的贷款。2000年下半年,仍然由高新投提供担保,建行又追加了600万元的贷款。 从2001年起,融资之门终于向世纪人敞开了。先后有包括IDG、联想投资等在内的几十家风险投资担保机构或银行找到世纪人,但世纪人没有接受,至今仍然采用的是由高新投担保建行提供的贷款。据说,2001~2003年间,每年的贷款金额都是1000万元。 让投融资机构保持兴奋 早在创业之初,袁丹和几位创业伙伴就有一个愿望,就是要创造一家开放的公司,能够将优秀的人才吸引过来,把公司当作事业的根据地,在这个过程中,使公司不断壮大。 这种梦想最初就体现在世纪人的股权结构上。据深圳高新投总经理助理兼投资部经理王欣胜介绍,世纪人可能是中国较具规模的民营企业中股权最分散者之一。10个主要创业者从一开始就持有股份,以袁丹为首的3个主要发起人各占20%,其余成员合占40%。随着公司的发展,为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这个核心团队中来,3位主要发起人又将各自股份的一部分拿了出来(总计15%左右),分给后来加入的骨干。现在,世纪人持股(都是干股,而非通常采用的分红股)的员工已超过40人。 这种股权设置对其能在成立两年多后就敲开融资之门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方面体现了公司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经营管理团队积极性的激发上。因为透明和规范是投融资机构最看重的东西,后一点,则对高科技公司尤为重要。”一位专家这样分析世纪人的股权分散模式。当时参与谈判的高新投有关人士也认为,世纪人最先引起高新投兴趣的的确就是这种独特的股权分散模式。“只有一种解释,这个群体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目标比较一致,而且更看重长期利益。” “要使自己与资本市场建立一种良性的关系,就必须找到能让他们保持兴奋的兴奋点来。”袁丹颇有体会,“这种兴奋不会来自带有欺骗性质的包装,因为迟早会穿帮的,一旦穿帮,就没有挽回的余地;它们的第一需要是能随时了解你的真实情况,也就是透明性,这样才可能将风险控制到最低,但仅此还不够,你必须让他们相信,你有一个能带来越来越多现金流的模式,这个商业模式还必须包含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世纪人认为,自己的兴奋源就来自机制的开放性、透明性、在所处领域的技术领先性和团队的活力。 为此,世纪人把每年销售额的5%投入到研发中,并不断申请专利,目前获得批准的专利已有17项;他们还规定所有的董事监事和高管层都必须读EMBA,否则罚款甚至取消资格,所有的部门经理和技术骨干能在规定时间内读完研究生的,可由公司负担学费5万元。据说,公司在这方面的开支已达数百万;今年,世纪人还投巨资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无线光纤研发生产的公司,在这个更前沿的领域,世纪人已申请了四五项专利,“这可以保证我们产业结构上的可持续性”。 目前,世纪人已成为一家资产超过2亿元、员工500人的股份制公司,去年的营收达到2.5亿元,今年可望超过3亿元,公司还多次被评为深圳市最具成长性的企业。但袁丹目前还不准备上市,因为究竟是在国内还是海外上市,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公司》杂志系列文章: 风险家“高新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