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推动股市下跌 问题公司“蛀空”股市信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 14:55 北京现代商报 | ||||||||||
“没有人知道股市还会跌多少,因为没有人知道还有多少上市公司会出问题。”这是一位证券业人士对未来股市的看法。尽管把股市下跌的原因简单归结为上市公司的问题连连显得有些偏激,但这位业内人士的看法无疑透露出一个现实,那就是问题上市公司已经把市场信心“掏空”了。 问题公司流尽股市鲜血
如果看看最近问题上市公司的表现,也许我们就可以理解那位业内人士的心情了。仅从上市公司“触礁”最多的委托理财看,最近最“出名”的非德隆系莫属。据统计数据显示,德隆的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总共拖累了湘火炬(资讯 行情 论坛)1亿元、合金投资(资讯 行情 论坛)1.44亿元、上工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3000万元、天山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3.05亿元、渝开发(资讯 行情 论坛)4000万元、茉织华(资讯 行情 论坛)5000万元的委托理财。而几乎与德隆系“齐名”的闽发系引起的委托理财风波,则殃及了庆丰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洪都航空(资讯 行情 论坛)、片仔癀(资讯 行情 论坛)、青山纸业(资讯 行情 论坛)、福建南纸(资讯 行情 论坛)、茉织华等上市公司,涉险资金少则1000万元,多则达到1.5个亿。两起风波,就波及了十余家上市公司,不禁让人想到,沪深两市总共1300余家上市公司,又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风波呢? 券商通常把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资金用来购买国债,然后再进行回购,在这个过程中资金可以产生杠杆效应,盈利了还好,要一旦亏损,放大效应也同样惊人。根据2003年底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对国债回购摸底的结果,市场存在违规回购规模高达1000亿元。而这些钱,大多都是上市公司通过股市从投资者手中融来的钱,由于是上市公司同券商之间的暗箱操作,投资者只有到上市公司因委托理财出现大幅亏损时,才能明白自己的钱到底去了哪里。通过股市的造血功能融到手中的钱,就在上市公司的滥用中流尽了。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出现问题后,竟然呈现出高管外逃的趋势。一家公司通过国家合法的审批后上了市,出现问题后却没有人来负责和弥补,问题公司的问题不能不让投资者感到寒心。 上市公司缘何问题连连 问题上市公司的问题近来之所以引人关注,并被当成股市下挫的重要原因,还在于问题公司近期的集中爆发。但上市公司问题的集中出现并不是偶然,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首席分析师张后奇表示,“问题的集中爆发,实际上在几年前就已经埋下伏笔了。” 通过数年来对市场的持续关注,张后奇认为,近年来上市公司对于资本运营概念的炒作,是问题的重要根源。“上市公司本身的职责是发行股票融资,然后投入主营业务的运营中去,但现在的上市公司却恨不得自己去买自己的股票,去炒自己的股票,‘空手套白狼’的巨大利益驱动,已经使资本运营进入了误区。如果一个上市公司不从自己的主营业务着手扩大自己的规模,增加公司的效益,而是采用一些‘捷径’,出事只是早晚的问题。” 另外,他指出,目前中国经济、资本市场都处于一个转型期,很多企业及其领导者重利益,轻信用的观念,令上市公司出现了种种忽视投资者权益、违规操作的行为。而技术层面的因素,也使一些上市公司出现十个瓶子两三个盖子,顾此失彼的状况。一家公司运作的资产规模超过了其自身的实力和能力,当国家宏观调控一来,就引发了其资金链的断裂,最终导致体系的崩溃。 灰尘扫清后的生机重重 谁都知道,上市公司是股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上市公司就没有股市的存在,就像没有地皮,就没有房地产市场一样。但问题公司的大量存在,是否意味着股市就不具备成长的可能了呢? “房地产市场也曾出现过不少的滥尾楼,到现在也还在不断出现问题,但它现在的规模却已经是过去的几倍、几十倍,还有不断的居民住进新的房子。股市也同样,问题上市公司虽然存在,但它依然在发展壮大,股民也依然从中投资赚钱,问题公司的存在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只要有新的、质地好的上市公司不断更替他们,股市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张后奇表示,应当客观看待问题公司的存在,虽然问题公司对股市信心的挫伤极大。 他认为,从问题公司呈现出的特点看,这些公司以民营企业居多,其巨大的趋利性,使其较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但这些公司毕竟还是少数,像中石化这类大型国有上市公司或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这样已经在全国建立起固定的网络、具备一定实力的上市公司,就不大可能拿自己的信用和长远发展去搏短期利益。 从市场层面看,张后奇认为,当一批质地良好的上市公司股价受问题公司拖累走入低谷时,恰好是新的机会的来临。“当中石化的股价比一管牙膏还便宜的时候,它的投资价值就显而易见了。”(商报记者 彭宇)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