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股份:披着羊皮的外婆
[记者]刘勇
[提要]
上市之初,猴王股份资产状况优良,市场前景广阔,业绩成长突出的上市公司。
母公司猴王集团为猴王股份上市也未支付高昂成本,母公司没有背上过高债务和大量冗员以及一笔烂资产。
按理说,猴王股份没有什么拖累,自身成长性较高,应该成为集团公司的新支柱。在上市初期,猴王股份业绩也证明这一点。
在猴王股份的高成长性中,作为控股股东的猴王集团曾经分享利润分红。但从上市公司仅获这一点,控股股东并不满足。
控股股东的财务公司在投资其它股票的资本运营中曾经大尝甜头。但由于控股股东所控猴王股份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尽管猴王股份的高盈利带来高股价,但控股股东并不能资本流动性中较快获得较高的资本利得。
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由此被放大,控股股东无法从猴王股份的高股价中获利,便从上市公司中抽调资金炒作其他股票。同时,从上市公司大量借款支撑母公司的快速扩张。就这样,上市公司的血被抽干。
[正文]
猴王股份有限公司(000535)头上的ST(Special Treatment特殊对待)帽子已经戴了快3年了,即将摘牌下市。但最近,"ST猴王重组几近成功"的消息频频传出。
2002年1月31日,猴王股份首次发布盈利预计,"公司从2001年4月份开始实施重组工作以来,资产重组已取得重大进展,预计公司2001年度可以盈利"。
这是猴王最后的机会。不过舆论对猴王盈利却是怀疑多于期望:对于一家曾被控股的集团公司抽光几乎全部资产的上市公司,它的重组只是换了另一个控股股东。
分红获利微薄
按照猴王股份招股说明书,猴王股份于1992年经湖北省体改委、计委和财政厅,由原猴王焊接公司改组,吸收境内法人和内部职工参股定向募集成立。
上市前的猴王公司是其母公司猴王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当时猴王集团共拥有52家工贸企业,包括2家中外合资企业,总资产为7.32亿;而猴王公司则拥有19个全资子公司(厂)和一个控股50%的企业,总资产为4.59亿(1993年3月数值)。
1993年11月,猴王股份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交易,是全国最早上市的一批企业之一,也是迄今为止焊材行业仅有的一家上市公司。发行后猴王公司总股本达到11246万股,除去成立公司时募集的8246万股,实际发行的普通股为3000万股,发行价为3.8元,共从股市募集资金1.12亿。
投资者很快看到回报。猴王股份当年的年报显示,1993年税后利润为4892万,比上年增长482.88%,总资产也增加到5.75亿之多。猴王显示了良好的增长性和稳定的发展前景。
这一切并没有让猴王的管理者感到过分惊喜,因为在猴王上市前,其良好的行业背景和15%的市场份额已使其成为该行业的优秀企业,年增长率已经在200%左右。也因为如此,猴王股份上市时没有像其他国有企业那样,因过度包装,让母公司背负过多的烂包袱。
对猴王集团来说,以很低的成本拥有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却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好处。1993年的分红方案是10送7并派发1元红利,按照此方案,猴王集团作为控股股东的收获是,拥有7235.2万股国有股以及400多万股息。如果猴王集团手中的国有股可以流通,据猴王高层人士透露,它当年投资在猴王股份的回报率将超过50%,是一笔很划算的投资。但实际上,猴王集团真正可支配收入只是400多万股息,因为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不流通。
母公司的"提款机"
1994年,作为控股股东的猴王集团有一个意外之喜,买卖其他股票及债券获利752万,胜过上年分红,资本利得显然更诱人。可惜自身股票无法流通,眼看猴王股份的高股价却只能望洋兴叹。
资本运营的诱惑使猴王集团另辟蹊径,要求下属各单位和企业抽出专门人马,司职炒股。虽然国家明令不准企业投资炒股,但这并没有动摇猴王集团"投资炒股"的经营理念,只是将投资转入"地下"。
同时,从1994年开始,猴王集团以追求企业规模为最高发展目标,以收购、兼并和联营为主要方式,制定并迅速实施"三百"方针,即100家工厂、100家公司、100家经营部。集团按照既定计划将自己推入了快车道。
投资股市和企业扩张都需要钱。对于猴王集团来说,其下属企业中资金最富裕的就是上市的猴王股份:在首次上市募集的资金中,猴王股份留出4530万作为流动资金的补充,到1993年底,其对流动资金的补充为6080万。更为便利的是,由于当初由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时不彻底,猴王集团和上市公司在人员、财务和资金上没有做到"三分开",集团可以随时从上市公司提钱。
控股股东由此将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放大。从1994年,猴王股份的财务报表中"其他应收款"一项开始有了明显增长。当年年末数为4.05亿,比上年增加2.73亿,对此的解释是"应收关联公司往来增加"。上市公司开始一步步变成母公司的"提款机"。
在随后几年里,猴王集团所属企业遍布全国24个省市,在香港、叙利亚、阿联酋等地均有公司及办事处,最多时企业数目达300多个,横跨机械制造、房地产、水陆运输、广告装饰、纸箱包装、保健饮品、酒店旅游、电脑开发、证券等几十个行业。
而在猴王集团自以为是生财妙道的股市,从1994年到1996年,集团在宜昌、深圳、武汉等地开设了136个帐户,为炒股共投入10亿元。
猴王集团没有这么多钱,其投资资金大多来自猴王股份获由猴王股份作担保贷款。1995年,猴王股份采用现金方式派发红利,每10股派发1.5元,猴王集团应得1200多万。但对于已经张开的资金缺口,这些钱只是杯水车薪,当年猴王股份的"其他应收款"仍为4亿。
1996年,集团盲目投资和炒股的后果开始昭显出来。猴王股份"其他应收款"上升为5.66亿,其中绝大部分为集团所欠。同时公司的利润也连续第三年下滑。在母公司的大笔资金提取和市场疲软的双重打击下,猴王股份逐渐失去了最初良好的增长势头。
猴王集团依然需要资金,虽然此时它手中的股票市值可达5、6亿,但由于无法流通变现。而猴王股份在被母公司抽取几年资金后,发展放缓。母公司对猴王股份的支撑热情大减,加上自身所欠猴王股份债务过高,便想到资产置换。
于是在1996年的报表中,猴王股份高价买进集团的11家企业,同时将3家优秀企业低价出售给集团。
资本置换之后,猴王股份开始间接为母公司的担保和借款担负责任,同时公司经营业绩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猴王股份也成了"过河的泥菩萨"。
1997年,猴王集团清点炒股所得,发现直接损失近3亿,由此形成的债务为2.24亿。于是,1998和1999两年间,由猴王股份担保,集团共从金融机构借款2亿多,同时继续和上市公司作一些资产置换的游戏,来抵消自己的巨额负债。此时的集团已经不再想如何保持上市公司的良好增长性,而是关心自己如何能从上市公司抽取更多的资金。
为何"特殊对待"
亏损的事实无法用资本置换等把戏遮掩,投资失误的猴王集团不掏空了自己,也掏空了猴王股份。终于,1999年底,再也支撑不住的猴王股份宣告亏损,利润从6月的2033万锐减到年底的负6770万。
更糟的是,猴王股份已经失去了重新崛起的资金。总资产为9.34亿的猴王股份仅给集团公司的借款为8.9亿元,担保为2.44亿,合计达到11.3亿。而集团此时的负债却高达33.2亿。扭亏无望的猴王很快就戴上的ST的帽子。
最多时曾手握1亿多股股票的猴王集团在短短几年内就将长势良好的上市公司抽干血,表面看来是因为自己管理和投资不善,但推敲起来,这1亿股股票所带来的收益,平均下来每年不过区区几百万。
因此,上市的猴王股份就成了集团的依靠。在上市前,猴王股份是集团的盈利主力军,上市之后,虽然公司继续盈利,但落到集团手中的却寥寥无几,原因是集团手中的股票无法流通,当股价上涨时,集团无法套现缓解资金短缺的困难。
如此久了,集团对股价高低失去兴趣,也对上市公司经营的好坏失去兴趣,它惟一感兴趣的是上市公司的"提款机"功能。当他先对猴王股份"特殊对待"后,证监会也对猴王股份来了一个"特殊对待"。发的ST帽子。
保持国有股不流通是为了维护国有资产。但反复摊薄的猴王股票最低也为2元多,而当猴王集团因为破产而将资产转让时,其国有股的转让价却是0.1元/股。而且在猴王股份重组计划中,70%的债务被豁免,其中大部分是银行贷款。
特殊对待猴王是因为它有国有股在里面,集团如此待猴王有自己的原因;证监会市特殊对待猴王也有一番解释。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