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关注国有股 > 正文

中国股票市场非流通股的全流通解决方案(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1月15日 13:35 新浪财经

  解决中国股票市场重大问题的唯一出路:股票市场全流通

  解决全流通问题方案一:非流通股比例缩股流通

  历史问题应该以历史的眼光来解决,而不能用所谓的现代的“市场化”方法来解决。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首先要尊重历史,从根源上找问题,而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我们
上面费那么大的功夫谈论历史问题,就是要让所有的政府管理层人士、经济学家、市场专家及的市场中的所有投资者都认识到我们的股票市场一开始错误在哪里,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这样才能找到大家认同的解决方法。

  本着证券市场最根本的原则:公平、公正、公开。解决一开始中国股票市场所犯的“先股后钱”的原则性错误,恢复“先钱后股”的原则,来解决中国股票市场国有股流通问题。

  具体方法:

  就是本着“先钱后股”原则,重新核算所有“不流通股”,也就是按流通股股票的发行价与不流通股的折股价的比例关系进行“缩股”(要考虑历年来的分红差别,而送股、配股等因素已同比处理过不用再处理了),举例来说就是假如国有股的折股价格为1。5元/每股(近年来不流通股的成本大多在此范围内),社会流通股的发行价为6元,则不流通股缩股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这样解决了初始的“同股同价”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同股同权”问题,解决了非流通股的流通障碍。然后才能考虑如何使其进入流通市场变现的问题,这种股票的变现方式国际上现成的很多,是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主要考虑到历史的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和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问题。

  方案(一)的效果能达到:

  (1)可有效提高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同时大幅降低了市盈率,增加股票的投资价值。

  (2)降低了国有股及法人股等的持股比例,达到国际认可的控股股东的控股在30%左右,并彻底解决了不流通股的流通问题。

  此方案的可行性缺陷:

  比如国家股、法人股的一些持股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同意,制造障碍。毕竟原来持有那么多数量的股票,一下子少了四分之三,其中牵扯的利益众多,怎么能轻易接受?再者将国有股缩股,是不是又要引起“国有资产流失”的大争论,在当今现实的中国社会,恐怕问题会越来越复杂。另外,众所周知我们的股票市场股票种类众多,一家上市公司有A股有B股有H股,如果只按A股市场的价格来“缩股国有股”,肯定会遇到复杂问题。“不流通股缩股流通”的方案中存在一些思维方式的偏差很难统一,这也确实是实践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而且并不好解决。

  解决全流通问题方案二:社会流通股按成本比例拆细

  方案(一)的这种方法,的确从原理上非常的可行,但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会遇到的问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看到A股市场相对来讲非常的独立,所以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在A股的二级市场上,所以我们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思路和方法来解决中国股票市场的全流通问题,这也是“流通股按成本比例拆细”的全流通解决方法。

  同样还是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解决“先股后钱”的原则性错误,恢复“先钱后股”的本质,来解决中国股票市场国有股流通问题。具体方法与上面方法类似,不同的是采用逆运算的思路,实践中以不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为参照系,按不同的每股出资额的比例重新拆细原社会流通股。也就是按流通股股票的发行价与不流通股的折股价的比例关系进行社会流通股的“扩股”,举例来说就是假如国有股的折股价格为1。5元/每股,社会流通股的发行价为6元,则所有流通股数量拆细变为原来的四倍,市场上的股价自动除权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由于中国股票市场所有上市公司都有当时的不流通股的折股价格(据笔者统计从1元的价格到2元以内不等,平均水平在1。3元至1,4元之间)原始财务数据。而且都是经过评估后的。而所有股票的一级市场的发行价也都有明确的数据。从3元4元到30多元都有,就可以依此价格的差距比例确定中国股票二级市场上的每只股票的比例除权系数。近而重新确定流通股的数量并在股票市场市价上进行同比例的除权。

  我们解决的是发行时的一级市场的股票数量问题,将这些股票进行了除权,二级市场得到同样的除权。由于这些股票都已经在二级市场上上市了,也就是都流通了,并且绝大多数是溢价流通(十年间跌破发行价的股票极少)。这样同样成本价格的股票也应该处于流通状态,所以同样成本价格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等不流通股就可以按“同股同权”的道理,同样流通。

  由于这样解决了最初始的“同股同价”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同股同权”问题,也就解决了非流通股的最大的流通障碍(初始成本不统一的问题)。上面的例子只是一个特例,实践中根据不同股票的发行比价关系有不同的拆细比例,然后进行股价的彻底的大除权。当然此方案也要考虑历年的分红、和国有股配股因素。

  有人也许有疑问,是否否定了国有股的溢价机会?不会的,由于过去的中国股票市场一二级市场存在较大价差,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国有股就同样享受到了这个溢价。而且在以后的全流通状态下,这种溢价的多少由市场来确认,是真正的价值认同过程,只要是有价值就会得到得到较高的市场定价。当然也不否定会折价,但这是市场经济自然寻找最合理的价值的过程,我们不必为市场行为过分担心。

  所以这种从根本出发点的成本同意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从技术上讲将是最简单易行的、最符合市场各方面利益的首选方法。这样也能解决了初始的“同股同价”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同股同权”问题,解决了非流通股的流通障碍。当然上面的例子只是一个特例,实践中根据不同股票的发行比价关系有不同的拆细比例,然后进行股价的彻底的大除权。当然此方案也要考虑历年的分红、和配股因素。

  方案二“社会流通股按成本比例除权”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着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从根源问题上入手,这套方法最重要意义就是中国股票市场从此得到新生,用最小的代价完成中国股票市场的改造还原,重建股票市场的众多功能。可以使国企股份制改造彻底的市场化,真正发挥股份制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淘汰机制等,更加有利于股份制企业的发展。这样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在相对封闭环境下解决中国股票市场上最棘手的问题。对于不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来讲,因为本着“同钱同股”的原则,绕过了这种障碍,从道理上没有不接受的理由。而且这样还解决了他们的股票流通问题,对十年不能流通的煎熬来讲也是一件大好事。对一些持有“国有资产不能流失”的观点的人来讲,由于国有股数量上并没有变化,而且由于采用的是“同钱同股”的方法,所以根本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相反这样解决了国有股的流通问题,彻底盘活了几千亿这么大一块的国有资产,而且都是变现性最好的证券类资产。

  三、对社会流通股股东来讲,股价经过发行价差比例的大幅除权后,虽然股价大幅下跌,但股票数量同比增加。由于降低了股票的价格与风险,提高了股票的投资价值,虽然会增大总股本而降低了每股收益,但由于有股价的大幅除权因素,同样会大幅降低市盈率;降低股票的风险,增加股票的投资价值。

  四、彻底还原中国股票市场全流通的本来面目,由于股票市场的股价经过大幅合理的降低,一直受人指责的二级市场高高的股价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降低泡沫的程度(可使股价降到一至几元不等)。

  五、从此解决股票市场中的众多棘手问题:

  (1)一股独大问题:

  虽然国有股法人股数量不变,但由于社会公众股的数量大幅增加,同样降低了国有股及法人股等的持股比例,达到国际标准的30%左右,形成合理的市场制约机制,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2)上市公司只重圈钱不思回报问题:

  由于股价大幅除权后,股价均科学合理的回到几元钱的水平,使得每股收益的现金回报的价值大大增加,使得整个市场的投资者对现金分红都会重视,督促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实业经营,注重真实的业绩回报。

  (3)庄家肆意操纵的恶习:

  在全流通的局面下,目前时常上的违规机构的坐庄操纵没有生存的土壤,如果强行恶意坐庄操纵股价,国有股的持有者就可抛出被严重高估的股票,兑现庄家奉送的现金,打击这种恶劣行为。只要实现全流通的局面,目前横行的庄家操纵现象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4)投资理念混乱、投机行为盛行:

  在全流通格局下,只有业绩有保证,投资有回报的,真正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才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并能得到长期投资性持有。而绩劣的问题重重的股票会被投资者抛弃,才能扭转中国股票市场疯炒绩劣股的ST、PT股的所谓朦胧重组,而对绩优不屑一顾的投资理念扭曲的局面。

  (5)退出机制问题:

  在股票市场全流通的格局下,退出机制的建立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由于只有业绩和未来发展的预期是支撑股价的基石。那些亏损累累、问题成堆、没有前途的企业的股票会遭到抛弃,国有股的持股机构同样可以卖出,股价的自然向其价值回归,跌到一定的价格就完成自然的退市,就象国外的退出机制与股价的表现息息相关一样。如果有恶意机构想操纵,那么国有股可以兑现卖出,让那些恶意机构自吞苦果。

  (6)摆脱发行额度内控指标,解决股票市场一二级市场价差问题:

  在股票市场全流通的格局下,股票的价格就是市场的价值认同,这样就合国外成熟股票市场一样,几乎没有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只要是好企业就会有投资者购买,就能发行的出去,所以可以摆脱发行额度的控制,让市场去选择好企业,政府管理层减轻了负担,可以更加制度建设和完善。

  (7)A、B股市场的合并问题与H股的统一:

  从科学的角度解决了股票市场的全流通,股价就会还原其真实面目,历史上A、B的成本存在较大差距,初步估算了一下,这样一些含有不同A股和H股股票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几乎会趋向同价。大家都在几毛钱的价格上一致,从侧面反映了这样两类股票市场完成了一致性的变革。A、B股的差价问题,是市场机制的差距,拉高B股股价向A股靠拢无疑在制造B股的危机,而科学合理的除权降低A股股价向B股靠拢则是佳径。这样一些含有不同A股和H股股票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几乎会趋向同价。大家都在几毛钱的价格上一致,从侧面反映了这样两类股票市场完成了一致性的变革,这样也就不存在一个正确一个错误的股票市场了。

  (8)国有股变现解决社保基金的资金缺口问题:

  解决了国有股的非流通股的流通障碍。国家十年来投资与股票市场上的几千亿股本都被盘活了,都是最好的流动性强、变现性强的优质资产。中国社保基金的来源有充足的保证,国有股持股机构和政府管理层可以随时考虑变现的数量。在全流通格局下,国有股的变现方式非常多(如香港的盈富基金),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是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而且是在二极市场上直接变现。

  这样一个方案应该是多赢的方案。所以经过上面的分析讨论可以肯定的说,我认为提出的这套“流通股拆细”解决方法是唯一的最佳的解决方法。而且由于全流通问题的解决,与以后的全流通股票发行问题息息相关,随后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全流通股票发行问题的讨论,更加证明这套方案是唯一的最佳的解决方法。

  全流通股票市场的股票发行与圈钱陷阱股票发行的对比讨论

  在现行股票市场上推行全流通股票发行无疑是一场灾难

  十年股票市场的发展史,全流通问题一直困扰着市场,“国有股不流通”一直被市场各方说成是历史遗留问题。同样一个疑问一直困扰着广大的普通投资者,就是“既然国有股不流通是历史遗留问题,那为什么我们不从现在开始就搞全流通的股票呢?而让现在的历史遗留问题暂时搁置以后再想办法解决,而从现在开始的新股发行就是全流通的结构的股票?这个疑惑,不光是困扰着广大的普通投资者,其实也困扰着市场各个层面包括政府管理层。

  其实不是不想发而是暂时不能发。只有在全流通结构的股票市场环境下,才可解决全流通股票的发行问题,这是一个前提。没有全流通的股票市场环境,全流通的股票发行也会彻底变味,走上歧途!如果大面积强行推行,现有的中国股票市场必然走向迅速崩盘。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将解决中国股票市场全流通问题作为先决条件的原因。

  我们可以先做一个理论推导,分析一下在现阶段就IPO发行全流通股权结构的股票对股票市场的冲击。由于是全流通股票,国有股是能够上市流通的,按国有股的成本一元一股计算,所以溢价发行时的价格不会太高,大家可以看看我们在全流通股票市场上发行的股票的现实价格(香港市场的中石化等H股),这对我们的分析有帮助,相对现在的“圈钱结构”的股票市场的发行价就会有明显的大幅降低,而市场价格也不会太高,这是不用争议的。

  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市场对全流通股票的青睐,如果投资者对未来全流通股票供应量的预期较高的化。市场就会做出反映,腾出资金准备接纳更多的价格低廉的、股权健康的全流通股股票……。

  日前著名投机大师索罗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害怕不确定性……”,实际上所有的投资者都害怕“不确定性”,这是世界通行的规律。所以现有的分裂型股票市场中的股票持有者,对于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未来不确定性,必然逃避这种不确定性,而首先想着卖股出局,持有现金,等待未来更多的全流通的股票。而持有现金的投资者由于有新全流通股的预期,老的二级市场上价格高的分裂型股票市场的吸引力就会降低而不愿买入。卖方强烈想卖而买方不愿介入,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现存股票市场的股价大幅暴跌是不可避免的,就象今年不断上演的庄股崩溃(中科创业与银广夏)时一样的现象。而这是股票市场整体性的市场崩溃,影响是巨大的,会引发极其严重的后果。此次国有股减持方案引发的暴跌风波也不能与之相比。而灾难的程度到底是怎样的?影响有多大?思之令人感到恐怖。

  “流通股拆细”方案解决股票市场分裂问题后的全流通股票发行

  中国股票市场解决全流通股票发行的前提,就是要平稳的解决现存股票市场的全流通问题后,才可进行全流通的股票发行。在股票市场全流通状态下,发行股票其实是很简单,与国外的IPO方式并不需要有什么大的方式上的变化,而且现存的一些法律法规并不需要作出什么重大修改,只要严格执行其条款就行了,但实践效果上会与现在分裂型股票市场的“假IPO”股票发行有较大差异!

  目前的财政部的新股发行国有股减持办法的规定完全可以适用到新方法中,并且还不是现在的这种“一级市场市场价减持”而可以采用“二级市场直接市场价减持”的办法。而且在全流通的股票市场中采用这套办法,还能达到帮助全流通市场建立真正市场机制、真正价值认同的过程的效果。

  在现行股票发行的法律法规基础上,确定新的全流通结构的股票发行,具体操作原则为:

  一、在解决中国股票市场全流通问题后,宣布新的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所有股份都是可流通的,不管是国有股还是法人股还是社会普通流通股,都是一种股票:流通股。明确“同股同权”。

  二、采用完全市场化的IPO发行方式,与现阶段的券商操作没有大的区别。

  三、发行完毕,股票上市即为全流通股票,任何时间任何股票都可流通交易。

  四、按国家财政部“新股发行市场化减持补充社保基金暂行办法”的规定,国有控股股东按市场价减持10%的国有股。

  五、此减持的10%的部分,要在股票上市交易后一个月内减持完毕,资金划归社保基金。

  虽然只是简单的五条原则规定,但这其中的相互制约机制的确是奥妙无穷的。首先全流通股票市场的股票定价是价值认同,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价格只有市场说了算。社会普通投资者在认购时要考虑到国有股股东的股票是能卖出的,将对价格将津津计较。而且上市后就有10%的国有股要在二级市场上减持,更要合理判断自己的购买价格是否合理。

  其次券商在承销股票时就不得不费思量了,因为它不再面对的只是将股票“按市盈率定个价”就销给社会普通投资者,而且要考虑到国有股股东的股票是否真正值这么多钱,能不能销售出去,价格高了会不会砸在自己手里套牢自己,所以将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发展方向、总体价值等非常慎重的。因为上市后有10%的国有股要按市场价减持,投资者的价值认同非常重要。这是真正的非常复杂的投资银行业务,而不是现在这种三年级小孩子都会的“伪投资银行”业务。

  拟融资的上市公司想要成功融资,一要真实的业绩,否则券商这关就不好过,二要有发展前景,要取信于投资者,否则投资者不会买帐的。在国外的全流通股票市场这种发行不出去,跌破发行价的现象十分常见。所以上市公司要想成功融资,这种全流通股票市场的市场制约机制,迫使其拿出真本事真东西,靠包装靠造假的路是行不通。

  这样的三方制约机制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是市场经济自然寻求最合理结果的过程,根本不用任何人为此担心。如果发行价定高了,普通投资者不认同,不买!股票砸在券商手里,跌破发行价,券商将要吃苦头,市场机制就要制约券商要严格考察上市公司,合理调低以后的发行价。如果发行价定低了,上市后流通股价差太大,上市公司不认同,为追求更高的发行价就会更换券商就会提高发行价。市场会给出经过全体股东讨价还价后最真实的股票价格。

  这样就达到真正的市场化定价,极度缩小股票市场的一二级市场的价差,改变目前分裂型股票市场的一级市场大资金寻租乐园的现状。好的公司、有价值的公司就会有好的市场价格,差的公司发行不出去跌破发行价也不足为奇!良币趋劣币,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能够建立起来。

  而且这个解决办法中与国家财政部“新股发行市场化减持补充社保基金暂行办法”的规定并不冲突,即不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又让其起到建立市场机制的作用。如果大家仔细思考,还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按现在的方法,国家财政部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在当前一级市场上的减持价格,却远远高于在全流通结构的股票市场上的二级市场上的价格。这又一次证明我们前面探讨过的中国股票市场从一开始就搞错了的观点。

  全流通新股IPO溢价发行是否还存在有“圈钱陷阱”?

  通过前面的论述,首先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由于当前是在流通股与非流通分裂的市场环境下搞的所谓IPO股票发行方式,缺少了一个最重要的必要条件:全流通。所以根本不是什么IPO股票发行,是“伪IPO股票发行”,实际上已经演变成是彻头彻尾的“圈钱陷阱”。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可以对比来看同一家公司在三种情况下的不同报表:

  (一)、首先在“圈钱陷阱”股票发行模式下:

  假设:一家上市公司有1亿股的国有股,每股净值价格为1元。而股权比例关系为国有股占66。7%,流通股占33。3%。向社会发行5000万股流通股,每股价格为7元。一级市场向社会融资总量为5000万*7=3.5亿元。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接手价格为14元,流通市值为5000万*14元=7亿元。总市值为(1亿+5000万)*14元=21亿元。

  这样不流通国有股的权益净值从初始的1亿元变成(1亿+3.5亿)*66.7%=3亿元,按市场价格计算市值为1亿*14元=14亿元,从1亿虚增至14亿元的价值。

  而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付出却是真金白银的5000万*14=7亿元,而在公司中的权益只剩下(1亿+3.5亿)*33.3%=1.5亿元。

  国有股股东:股权66.7%,出资1亿元,权益4.5亿元*66.7%=3亿元,市值14亿元。其中权益增殖(3亿-1亿)/1亿=200%,市值增殖(14-1)亿元/1亿元=1300%。

  一级市场:出资5000万*7元=3.5亿元,卖出5000万*14元=7亿元,收益3.5亿元

  普通投资者:股权33.3%,出资7亿元,权益4.5亿元*33.3%=1.5亿元,市值7亿元。

  其中权益增殖(1.5亿-7亿)/1.5亿=-366.7%,市值增殖(7-7)亿元/7亿元=0%。

  这种现象表象为市价“泡沫性”虚高,而实际权益已经实际严重损失,这就是我们前面讲述的“圈钱陷阱”,不再详细论述了。

  (二)、按“社会流通股比例拆细”的方案解决后:

  国有股仍为1亿股,社会流通股变为3.5亿股,市场价格为2元,总市值为9亿元

  国有股股东:股权为1亿股/(1+3.5)亿股=22%,出资1亿元,权益4.5亿元*22%=1亿元,市值2亿元,其中权益增殖(1-1)亿元/1亿元=0%,市值增殖(2-1)亿元/1亿元=100%。

  一级市场:出资5000万*7元=3.5亿元,卖出5000万*14元=7亿元,收益3.5亿元

  普通投资者:股权为3.5亿股/(1+3.5)亿股=78%,出资7亿元,权益4.5亿元*78%=3.5亿元,市值7亿元,其中权益增殖(3.5亿元-7亿元)/3.5亿元=-100%。市值增殖(7-7)亿元/7亿元=0%。

  国有股真正的市场价值为2亿元,国有股股东增殖100%。原社会流通股的市价为7亿元,社会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持平。

  (三)、全流通股票发行模式下:

  假设在全流通股票市场环境下,同样这家公司的国有股股东发行股票,市场价格为2元,则其IPO的股票发行价格可以定为2元,(全流通股票发行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价格通常极其接近)。同样原有的一亿股股本,要向社会发行3.5亿股,则社会普通投资者出资2元/股,共出资7亿元。我们再看看这家公司的状况。

  总股本4.5亿元,股东权益1亿元+7亿元=8亿元,股票价格2元,市价总值为9亿元,。

  国有股股东:股权22%,出资1亿元,权益8亿元*22%=1.76亿元,市值2亿元,其中权益增殖(1.76元-1亿元)/1亿元=76%,市值增殖(2-1)亿元/1亿元=100%

  一级市场:真正全流通股票发行一、级市场价差极小可忽略,收益0.0亿元

  普通投资者:股权78%,出资7亿元,权益8亿元*78%=6.24亿元,市值7亿元,其中权益增殖为(6.24亿元-7亿元)/6.24亿元=-12%,市值增殖为0%。

  国有股真正的市场价值为2亿元,国有股股东增殖100%。原社会流通股的市价为7亿元,社会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持平。

  在这张三种情况的对比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国有股股东的出资和社会普通投资者的出资都不变的情况下的,分别计算了三种情况下的各股东之间的股权比例、出资金额、权益、市场价值、以及各种增殖比例关系。

  在“圈钱陷阱”模式下的一级市场已经蜕变为权力资金寻租乐园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全流通的股权结构,而在(二)、(三)这种情况中市价一样或曰普通投资者的出资一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股东权益的差距非常明显呢?在(二)中总股东权益为4.5亿元。而在(三)中总股东权益为8亿元,差距非常大,由此衍生的国有股股东的权益与社会股东的权益同比差异?

  这个问题又回到了IPO股票发行的溢价问题。现在全世界流行的IPO股票发行中都有一个溢价问题,这个溢价就是后来的投资者对股份公司发起人的股份的一种真正价值的一种认定。也就是说发起人的股份中的帐面净资产价值并不等于其真实的价值,因为还有一块无形的创业投入、盈利能力、未来预期等等虚拟价值并没有体现,所以后来的投资者要给予其真实价值的体现,也就是好公司要高出其净资产的价格发行,后来的投资者要给予先前的投资者给予一定的“贴现”,即将以前隐含的并不明确的价值给予明确化,这就是高溢价的来源。

  但前提是这种溢价(或曰“贴现”)是在全流通的市场结构中,发起人投资者与后来加入的投资者讨价还价的过程,这是全流通股票市场中的基本功能。而在我们这种分裂性的股票市场中,这种讨价还价的过程根本没有,直接异变为了“垄断圈钱”,这是我们这种分裂性股票市场的悲哀!

  实际上我们看到,在(二)和(三)中,做为后加入的社会投资者已经给出了这种溢价,给予了发起人的创业劳动、盈利能力、未来预期等等以贴现。也就是付出的价格为2元,等同于发起人的每股真实价值(帐面净值+无形价值),远高于发起人的1元的成本。

  但我们还会发现,在(二)和(三)中,权益并不相同,在(二)中发起人并没有拿到这种“贴现”,还是原值。而(三)中这种贴现体现的非常明显,原因在哪里呢?

  就想起了一个传统的童话:大熊小熊分饼的故事,大饼谁吃了?是狐狸。

  我们可以在这两种模型中清楚看到,在(二)模型中,一级市场主力的寻租利益为3.5亿元,这样大的一块权益被一级市场的寻租资金吞吃了!也就是说这种社会投资者给予的发起人创业“贴现”利益,被一级市场的寻租主力所吞噬,这就是差异所在!

  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各个方面都觉得一级市场问题很大,一级市场出现特有的长期无风险赢利的现象,曾有著名经济学家提出要搞清楚一级市场的资金问题。其实仔细分析后发现,我们的股票市场由于“国有股”不流通造成的分裂型的股票市场,而IPO股票发行逐步演变为上市公司的“圈钱陷阱”,“垄断圈钱”更是加剧了这种股票市场的分裂。一级市场也因为“圈钱陷阱”已经完全变性,变成了大资金的寻租的乐园了。也就是说,不流通国有股在市场中“垄断圈钱”,而一级市场助纣为虐,已经变为瓜分社会投资者给予的“溢价(贴现)”的怪异市场。

  这几年一级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寻租的大资金蜂拥而至,机构投资者更是对此青睐有加,近几年的市场化发行、所谓战略投资者配售、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等等,都是机构投资者利用这种缺陷,分享一级市场的寻租蛋糕,将政府管理层引入歧途。

  我们从中国股票市场的国有股不流通问题入手,推导出市场分裂现象逐步演变成国有股股东用“先股后钱”的假IPO股票发行对社会流通股股东的“圈钱陷阱”。而自此又揭露出中国股票市场中的“一级市场”蜕变为大资金的寻租乐园,瓜分社会投资者“贴现”利益的黑洞,问题越来越清楚。

  但在模型中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二)和(三)之中,虽然假设的市场股价一样都是2元,但明眼人一看这两家公司的素质不同,(三)的财务数据要远远好于(二)。这样股价就应该完全是不一样的,有差距的!

  在这个分析模型中,我们只是假设国有股股东和社会投资者的投资都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对比分析。实际上我们看到,社会投资者的出资的一部分已经被“一级市场”瓜分了,没有在这家上市公司里。所以事实上全流通股票发行的股票价格要高于这种改造后的全流通股票。换句话说就是改造后的全流通股票的价格要低于新的全流通股票的水准。到底将来是新发行的全流通股票涨上去达到平衡,还是旧的改造后的全流通股票跌下来达到平衡。这是市场所决定的事,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能猜测的!

  中国股票市场“组装”错了,但并不意味着不能运行和重新改造

  经过对国外、国内的股票市场的深入对比、研究后发现,股票市场这架机器非常精密,各个部件的关系联系紧密,即使我们将其“组装”错了,它也能运行。只是市场以另外一种现象运行。在中国股票市场这种精密性就表现在,股票到达普通投资者手中时,经过了两次溢价。

  第一次溢价:发行时的溢价,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假IPO股票发行蜕变成的“圈钱陷阱”,由于此时国有股不流通,市场分裂,这是假溢价真圈钱。

  第二次溢价: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溢价,这是真溢价,中国股票市场并没有否认发行股票要溢价的!并且市场是支付了这种溢价的,而一级市场的寻租主力正是看到(并不一定搞的非常明白)这种缺陷性设置,利用权力设置的不均衡,无风险的将其作为寻租的乐园,获得超额的权力寻租回报。

  但我们要明白,这种“溢价”或“贴现”是市场已经支付了的,只是被这种制度性缺陷,被所谓的“一级市场”的权力寻租的主力所吞噬,资金掉进了这个黑洞中。而这种制度性缺陷的责任并不社会投资者造成的,不应该由社会投资者来承担损失,也就是说:钱,普通投资者已经支付了,而被别人利用规则拿走了并不是普通投资者的责任,不应该由普通投资者来承担责任,所以在将来的国有股流通方案中应该给予补偿性政策的考虑。

  政府管理层和国有股股东在两种股票发行方式的得与失

  上市公司同等融资金额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对比分析

  对于政府管理层对中国股市的错误政策,有其历史原因和历史性的意识形态问题,我们前期已经谈过,市场中谈论的也较多,我们就不详述了,而后期不改正“非全流通”的制度性错误,一些经济学家在其中也未起到好的推动作用,再加上管理层的非理性预期和政出多门,想利用股票市场,多得远超出合理数量的“创业溢价”。

  然而经济自有其自身客观规律,“圈钱”游戏不能玩的太久,玩得太大。最终会得不偿失的,甚至连西方合理程度的“创业溢价”都得不到,因为这种市场支付过的“创业溢价”已经被权力寻租的市场主力吞吃了。

  其实简单的就是最完美的,我们还可以按上面的模型再分析一下另一种结果:

  (四)全流通股票发行融同样的资金:

  假设一家公司,有一亿资产,每股一元钱共计一亿股,想向社会发行股票融资,计划融资数额为3.5亿元。此公司的市场价格为2元,那么需要发行1.75亿股。就可获得这个融资量。我们再看看具体的财务分析:

  股权比例:

  国有股:1亿股/(1亿股+1.75亿股)=36.36%

  社会普通股:1.75/(1亿股+1.75亿股)=63.64%

  国有股股东:股权36.36%,出资1亿元,权益4.5亿元*36.36%=1.64亿元,市值2亿元。其中权益增殖(1.64亿-1亿)/1亿=64%,市值增殖(2-1)亿元/1亿元=100%。

  普通投资者:股权63.64%,出资3.5亿元,权益4.5亿元*63.64%=2.86亿元,市值3.5亿元。其中权益增殖(2.86亿-3.5亿)/2.86亿=-22.4%,市值增殖(3.5-3.5)亿元/3.5亿元=0%。

  从(四)这张表与上面的(二)对比的话,就可以清楚的发现:同样要向社会投资者融资3。5亿元,按(四)方案全流通股票发行后,大股东的股权为36。36%,而(二)改造后的却只占22%的股权。损失了14。36%的股权,损失率高达65%。而社会投资者在(四)全流通发发行时只需要出资3。5亿元,而在(二)中却出资高达7亿元,增加了一倍的投资成本,仅仅增加了14。36%的股权。可以说两方面面都吃了亏,大家都掉进了中国特色的蜕变的“一级市场”的陷阱中。

  从宏观的角度看,中国股票市场中国股票市场的十年发展,其实一直走的很累。发行一家公司同时要消耗掉两家公司的社会资金。其中一家被一级市场权力寻租的黑洞所享用,宝贵的资金资源被浪费。换句话说如果早采用“全流通”,中国股票市场十年发行1000家上市公司所融的资金,完全可以满足发行2000家公司的资金需求。或者而言,普通投资者本来只需要出资7500亿元,而现在却出了15000亿元以上的代价,还是添不饱上市公司的圈钱陷阱。反而搞的现在中国股票市场泡沫高企、黑幕盛行,从国家政府和社会投资者的角度看都很累,真正可以用“事倍功半”这句话来形容。

  市场各种股东盈亏对比分析

  我们还要注意到,在我们的模型分析中,都是以社会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为零的基础上来分析的。但实践中跌破上市价(不是发行价)的公司比比皆是,普通投资者十年间一直就有“七亏二平一赢”的说法,实际中投资者的普遍亏损现象非常明显。

  假设在社会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都为零的情况下,但国有股股东的资产都是增殖的,而在“圈钱陷阱”这种模式下,国有股的资产增殖比例更是惊人的!其中权益增殖高达200%,市价增殖更是高达1300%,而这种增殖的代价是以社会流通股的权益大幅被“圈钱陷阱”转移造成的,我们明显看到是社会流通股权益的转移,如果国有股市价减持这种“陷阱”就暴露出来了,股价暴跌就不可阻挡。而这种暴跌后社会普通投资者亏损累累而国有股依旧大幅增殖。这不能不说我们中国股票市场的一大特色。

  近期我们看到调查机构的调查报告:自今年以来大盘连续下挫,股指从2001年6月14日2245点下破1550点,大盘下调31%,大部分个股调整幅度达40-60%之间,根据对30000名投资者的调查,其中有效调查券27589份,根据此27589名投资者的调查情况的统计,盈亏比例为:

  赢利:持平:亏损:

  0.518% 0.775% 98.71%

  143名214名27232名

  高达90%以上的投资者亏损,平均每户损失达到40%左右。而国有股的资产、市值反而仍然是大幅增加的。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所有非流通股的成本约3000亿元,股东权益为一万亿左右,增殖高达200%,而市值竟高达3万亿,增殖十倍之多。

  我们从中看到,中国股票市场的两大股东:非流通股股东和社会流通股股东。一方大幅增殖,一方大幅亏损。如此明显的反差,在强烈地提醒我们的政府管理层,应该从根子上反思中国的股票市场,我们的股票市场是搞错了,已经蜕变为一个吞噬广大人民群众血汗钱的怪物了。

  今天,中国股票市场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了,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历史原因的国有股不流通而一步一步的走向了“圈钱陷阱”,现实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大量的宝贵的社会资金被“圈钱黑洞”所吞噬。

  对于这种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现象,我们政府管理层的一些官员和一些经济学家并没有好好深入的研究,没有明辩中国股票市场的历史与事实,没有亲自实践寻根问底,没有提出明确可行的解决办法。而是照抄照搬国外的那一套所谓的股票理论,就高谈什么泡沫、投机。难道股票市场就只有经济学家才能参与,才能理性投资?

  某些经济学家一直当作样板的美国股票市场、香港股票市场并不都是经济学家在投资股票吗!而是普通大众是资本市场的主力。难道中国人天生就比别人笨?就比别人更加的投机吗?首先要反思的就是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是否真正看懂了中国股票市场了?你对国家政府管理层的建议是错误的、有害的还是正确的有益的!

  看看我们前面的“圈钱陷阱”的模型,1.5亿元产生的效益,要用7亿元投资的分母去衡量,所谓的“市盈率”怎么会不高?1.5亿元的权益与7亿元的投资相比,怎么会没有泡沫?就有某些经济学家不加思索的、不尊重历史,并且不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就武断的认为泡沫太高,提出要挤破中国股票市场的“泡沫”的建议。这哪里是什么“挤泡沫运动”,分明是用非流通股不流通的“泡沫”,来挤几千万普通投资者的血汗钱的“挤血”运动。

  错误的政策和错误的指导思想,是造成现在普通投资者与政府管理层非常对立的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我们党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主席倡导三个代表精神的今天,更是损害了党的声誉、党的形象,造成的政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股票市场解决了全流通问题后的前景

  中国的5000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吃饭”的历史,历届朝代的政府都为人民的吃饭问题发过愁,都有过“饿死人”的现象,我们建国初期也曾经历过。就连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与日本的战争都有其特色,不同于苏联与法西斯德国是意识形态的战争是钢铁的战争,而中日战争更多的体现为“粮食”的战争。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自此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从中国几千年的病根入手的本质性改变,虽然初期的变革非常残酷,也走过不少弯路,但基础性的改变是毋庸质疑的。我们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活跃的、有生机的发展平台。这从中国与印度的制度性对比中就可清晰看出来。只要有好的政策、正确的方向,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中国人并不比任何国家的人差!

  正式因为有了毛泽东主席开创的这个平台,才有了以后邓公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舞台,而安徽一个小农村的“连产承包责任制”的伟大实践,在党的正确引导下,在全国广泛推广后,中国农业的生产力被释放了出来,十几年的发展就彻底解决了5000年中国吃饭问题,现在我们的粮食自给自足并有大量的农产品出口国外,这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同样由于有了这个充满生机的平台,我们的工业发展有了基础,同样受慧于邓公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工业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工业的发展到达一定时期,必然要借助资本市场的推动,但遗憾的是我们十年的股票市场却存在明显的缺陷,形成了一个资金黑洞,并没有给工业发展提供推动,反而消耗宝贵民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资本资源,阻碍中国工业经济的腾飞。

  现实的中国发展的瓶颈就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这一点许多的政府官员、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这一点,改造好中国的资本市场,解决现存股票市场的全流通问题和全流通股票发行问题,就是打开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全中国的股份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经济发展的活跃性就能充分施展,中国就将工业经济生产力提高一个重大的层次,生产力将获得革命性的充分释放,而更加巧合的是今天的中国有了WTO这个更大的舞台。要相信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中国的未来发展前途将是极其光明的。所以我们坚信在江泽民主席领导下的第三代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在加入WTO的历史机遇中,坚持三个代表的正确思想,解决好中国股票市场的重大根本问题。

  中国股票市场非流通股的全流通解决方案(一)

  中国股票市场非流通股的全流通解决方案(二)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所有媒体及网站要转载,请致电:(010)62630930转5151联系。有关“国有股”的话题成为近期热点,欢迎广大专家学者、网友来稿,我们将选择优秀文章刊发。(附:新浪网财经频道征稿启事)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发表评论】【谈股论金】【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中国股票市场非流通股的全流通解决方案(二)
中国股票市场非流通股的全流通解决方案(一)
投资者疾呼:国有股减持方案尽快出台
linsq0415:国有股减持方案之我见
调查显示:股民最担心的是国有股减持
海外资深人士:政府应了解市场对国有股减持的预期
为何国有股不能按原发行面值1元减持?
评论:人人都说减持好 只是股民受不了
关注国有股专题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短信传情不言中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千首新浪短信点歌
闪电传情不看不行


分 类 信 息
:京城名校招生动态
   千元笔记本大展卖
   新春白领联谊会
   国内风情逍遥游
   新年租车新领域
   买房租房找鑫尊
:大众polo开始预定
   浦江工业园区招租
   ★巴西烧烤美味
:出国留学的摇篮
   欢迎加盟平安保险
:留学澳州首选澳宝
   友和道通商务网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便携式电话小灵通
:一诺广告设计印务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