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1994年至2002年,鸿仪系在湖南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鸿仪帝国。八年的积蓄力量,在国有股权转让热火朝天的2002年鸿仪系迅速浮出水面,张家界、国光瓷业、安塑股份、湘酒鬼等四家上市公司先后落入鸿仪系掌控之中。
  “湘军悍勇。湖南的资本玩家也是如此,鸿仪肯定是预见到新的机会,这些人都有比别人早看到几步的本事!”其手法之凶悍让北京某一投资公司的资本老手都自叹弗如。 [发表评论]
鸿仪系迷宫般的系谱
点上图查看详细
  不为二级市场炒作 鸿仪投资系浮出水面
  比起市场上频频进行资本运作、经常被冠以“某某系”的一些投资公司,“鸿仪投资”名气并不算大。“鸿仪投资”全称是上海鸿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其注册地在上海,但事实上,与之相关的三家上市公司或多或少都有着湖南背景。[发表评论]

  谁在玩转鸿仪系--透视掌舵人真面目
  鸿仪集团在资本市场上有凶悍之风。2002年一连收国光瓷业、安塑股份、湘酒鬼等三家上市公司,在金融业亦有不错的成绩。经过2002年的拼杀,鸿仪在资本市场已是声名赫赫,而其背后的掌舵人却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评论]
鸿仪系神秘控制人:悍勇湘军鄢彩宏
  鄢彩宏,1962年出生,湖南常德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是清华大学的第一批EMBA。据一位知情者介绍,“鄢彩宏相继出任过一些知名企业的董事长、总裁和首席执行官,所执掌的企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在产业与资本两个市场的运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熟悉其经历的人士透露,鄢彩宏早年做贸易起家,后来到了香港,在香港设立了香港振升公司,做服装生意。后转移内地设立上海鸿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表评论]
   “鸿仪得手的关键就是收购价格中所附带的一系列条件。”正是这些“非常中国化的做法”,使得鸿仪投资后来居上。迄今为止,鸿仪投资已拥有张家界、国光瓷业和安塑股份这三家湘股的控制权,并且坐稳了湘酒鬼三当家的位子。[全文] [发表评论]
入主国光瓷业: 入主张家界:
  2000年9月21日国光瓷业第一大股东株洲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于与上海鸿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草签了股权转让协议,拟将其持有的公司国家股2700万股转让给上海鸿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每股人民币3.76元。两年后2002年09月11日该项转让获财政部批准,股权性质变更为法人股。[全文] [发表评论]   ST张家界2001年09月18日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张家界旅游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原股东之一湖南省天通置业有限公司近日与上海鸿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所持张经开公司70%的股份共计1400万股全部转让给鸿仪公司,股权转让的工商变更 登记手续目前已经完成。[全文] [发表评论]
重构湘酒鬼: 间接控股安塑股份(现在名为嘉瑞新材):
  2002年11月01日酒鬼酒接其第一大股东湖南湘泉集团的通知,湘泉集团解除了和涌金投资的股权转让协议,将原来拟转让给涌金投资的21.96%的股权出售给鸿仪投资。鸿仪投资取代涌金投资成为湘酒鬼第二大股东。[全文] [发表评论]
  安塑股份2002年的股权转让有些让人眼花缭乱,期间有多家民营企业露面,最终,公司被李蜜女士间接控股。而在此前,公司资料显示李蜜的配偶侯军先生系鸿仪投资控股的岳阳励志实业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全文] [发表评论]
染指金融期货业
  2003年5月末,鸿仪系掌门人鄢彩宏就任泰阳证券董事长;在此之前,鸿仪系成员安塑股份与长沙新大新置业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斥资10700万元,受让新大新持有的泰阳证券总股本7.47%的股权共9000万股。[全文] [发表评论]
相关报道: 泰阳证券管理层政变 鄢彩宏清洗刘系势力
掌控大有期货
  大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是鸿仪在金融领域投资的第一步。目前鸿仪在大有期货中占有70%-80%的股权,大有期货的董事会基本上由鸿仪方面掌控。[发表评论]
  鸿仪投资依靠其在ST张家界上起死回生的手段一夜成名,并在国光瓷业、上海凌云、安塑股份、湘酒鬼等上市公司的股权上频频出手,转眼间已经拥有数家上市公司,构筑起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鸿仪系”,动作之快令人注目,曾被媒体喻为“公司收藏者”。如今这些被收藏的公司近况如何呢?[评论]
国光瓷业收购前和收购后的财务数据对比 张家界收购前和收购后的财务数据对比
  收购前的财务数据 最新财务数据数据
截止日期 2000-12-31 2004-06-30
公告日期 2001-03-06 2004-08-31
每股净资产 3.76元 2.81
每股收益 0.3元 -0.445
每股现金含量 0.4933元 -0.5725
每股资本公积金 2.0047元 1.793
固定资产合计 183679771.08元 459637931.85
流动资产合计 414934188.76元 799516472.55
资产总计 734303202.97元 1396664883.3
长期负债合计 4479880元 41480608.21
主营业务收入 248638579.88元 214508139.16
财务费用 8747846.24元 18150057.97
净利润 28535981.49元 -50732988.73
  收购前的财务数据 最新财务数据数据
截止日期 2001-09-30 2004-06-30
公告日期 2001-10-29 2004-07-23
每股净资产 0.447元 1.31
每股收益 -0.011元 0.022
每股现金含量 0元 0.1711
每股资本公积金 0元 0.1035
固定资产合计 136038200元 115279177.7
流动资产合计 166287700元 154795264.85
资产总计 319699200元 434599901.81
长期负债合计 96230500元 101828544.36
主营业务收入 57950300元 42150356.82
财务费用 0元 4236693.4
净利润 -2030100元 3964543.22
湘酒鬼收购前和收购后的财务数据对比 嘉瑞新材收购前和收购后的财务数据对比
  收购前的财务数据 最新财务数据数据
截止日期 2002-12-31 2004-06-30
公告日期 2003-04-15 2004-08-12
每股净资产 3.683元 3.448
每股收益 -0.48元 0.089
每股现金含量 0.6659元 0.5385
每股资本公积金 2.3767元 2.3824
固定资产合计 527405467.97元 500564454.64
流动资产合计 1602400734.15元 1076095412.21
资产总计 2278762297.7元 2062233105.56
长期负债合计 90054600元 94022019
主营业务收入 400142521.18元 215116899.99
财务费用 33129464.96元 16985995.79
净利润 -144715002.48元 27098194.74
  收购前的财务数据 最新财务数据数据
截止日期 2001-06-30 2004-06-30
公告日期 2001-08-16 2004-08-31
每股净资产 4.763元 5.1266
每股收益 0.056元 -0.3072
每股现金含量 -0.003元 -0.571
每股资本公积金 3.2139元 3.4333
固定资产合计 140871735.2元 419393310.44
流动资产合计 442321291.17元 586473212.69
资产总计 626272508.74元 1182396305.13
长期负债合计 60939039元 47646.63
主营业务收入 68556082.21元 230293137.13
财务费用 2110124.16元 9944286.43
净利润 5443486.81元 -29646231.34
数据来源:Wind资讯
  2003年当全国各地的国有股转让如火如荼、不约而同地加大油门时,湖南省却一脚踩在了刹车上。2003年2月19日,由湖南省财政厅草拟的一份关于“暂停全省上市公司国有股和证券公司法人股转让”的通知秘密地下发到全省各地。湖南省此时突提此事,显然是事出有因。据知情人士透露,根源就在于湖南省政府对于当地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的股权转让已近乎“失控”。一些非常好的上市公司在重组后业绩一路下滑,沦落到ST的边缘,这也是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其中让地方政府最心痛的就是湘酒鬼和紫光古汉。
[全文] [评论]
  2004年1月:股市湘军半数遭查 湖南上市公司再融资遭遇困难
  目前控制着张家界、国光瓷业、安塑股份、湘酒鬼等4家上市公司,并实际控制着泰阳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的鸿仪投资,在资本市场上被媒体称为“鸿仪系”。“鸿仪系”旗下股票也被查出问题,被长沙特派办要求整改。[发表评论]
  2004年7月银监会发慎贷企业“黑名单” 证券业成风险行业
  在诸多的风险提示中,广东银监局曾将五家被称为“系”的关联企业列入谨慎放贷名单。“鸿仪系”名列其中。辖内银行针对“榜上名单”进行了自查。据悉,上海银监局最近亦向辖内银行发布风险指引,一些行业和企业被列入谨慎放贷之列。[发表评论]
  2004年7月:鸿仪系产业整合“触礁” 旗下两公司业绩一降一亏
  鸿仪系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安塑股份和国光瓷业在半年报业绩预告截至日分别发布了业绩预告。不过,两家公司都不是来报喜的,而是报忧的。其中,安塑股份表示,预计2004年上半年度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而国光瓷业更是报出了半年报预亏。[发表评论]
  2004年9月:旗下两家嫡系公司巨亏 鸿仪系四面楚歌
  嘉瑞新材于公布了其姗姗来迟的2004年半年报,鸿仪系旗下两家嫡系上市公司国光瓷业和嘉瑞新材最终均以巨亏亮相。这是不是标志着在资本市场上曾经风云一时的鸿仪系,已经陷入了“四面楚歌”呢? [发表评论]
  2004年9月:嘉瑞新材被立案稽查 鸿仪系风雨飘摇
  更名仅一个多月的嘉瑞新材,9月7日突然宣布,因公司涉嫌虚假披露行为,受到证监会立案稽查。至此,潜伏嘉瑞背后的“鸿仪系”也被逼到了风雨飘摇的边缘。[发表评论]

  2004年9月:鄢彩宏“配合调查” 鸿仪系受挫
  在近半年内,因为借款逾期鸿仪系至少被四家银行起诉,涉及金额达1.6亿元之多,鸿仪系的资金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来自权威渠道的消息证实,鸿仪系掌门人鄢彩宏已经被有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 [发表评论]

  2004年9月:嘉瑞新材被鸿仪系抽空 鸿仪系掌门协调至今未归
  嘉瑞新材被稽查出巨额占款表明有着“神龙见首不见尾”高超财技的鸿仪系,其神龙尾巴已被管理部门逮住了。市场传言,“鸿仪系出事了”,身兼泰阳证券董事长和鸿仪系总掌门的鄢彩宏,日前被有关部门请去“协助调查”后至今未归。 [发表评论]

您认为鸿仪系旗下公司的未来将是怎样的?
破产
重组
维持现状

今后证券市场还会存在“造系”这种现象吗?
随着市场监管的严格将消失
不会消失,还将继续存在
现有形式会消失,但是会换一种形式存在


鸿仪系黑洞显形:
  其实,随着有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强庄德隆系的崩塌,造系的时代就已经画上了句号。这种先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多家上市公司,然后运用一系列的再融资、担保、抵押等财技大肆从证券市场圈钱的行为,在中国股市转型的阵痛中已经走到了尽头,从这个意义上说鸿仪系目前四面楚歌的困境其实是一种必然。而当这些昔日的强庄猛系们纷纷走上末路的时候,中国股市却将迎来新生。
  欢迎各媒体合作,来电:010-82628888-5447;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网友投稿 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