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建清:三项措施应对国际化并购挑战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9:00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秦炜 日前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上,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确定购并的时机和定价;购并和整合两个阶段都要成功;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这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中面临挑战的三项应对措施。 姜建清说,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国际化战略已经成为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迫切要求。国际银行业的跨境并购的规模在逐年扩大。2006年全球银行业并购总规模是9026亿美元,其中跨境并购是3954亿美元,占39.8%。发达国家的并购达到了2738亿美元,非发达国家银行业的跨境购并上升到了856亿美元,这是相当大的规模。 姜建清说,中国银行业一些大型银行都在加紧国际化的布局。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银行业完成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成功上市后,体制机制在逐步改善,经济实力得到逐步加强,国际化经营成为必然的趋势。他说,和一些国际领先银行比较,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程度都是比较低的。去年末,像工商银行境外机构的资产只占总资产的3%,盈利利润只占3.6%,比例很低。海外并购将是中国的企业和银行在未来几十年中最经常使用的词汇和面临的挑战。 姜建清表示,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驱动力,主要有五方面。一是服务与客户的国际化。从跨国银行普遍是追随客户,加强和跨国公司的本部的联系,他们具有更多的优势。中国已经成为经济贸易大国,采购的全球化、销售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未来投资也可能是全球化。未来如果无法跟随客户走出去,也会影响未来在本土的业务和服务。所以银行在发挥追随客户的优势,还有一个供应,实际上是引导客户,为企业走出去也发挥了一个桥梁作用。 第二,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实际上具有区位优势,因为作为世界的贸易大国,并购后的海外金融机构会分享到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客户业务和市场的资源,此外,在世界上,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他们的业务的市场机会也很大,业务复合成长率很高,也给中国的银行海外并购带来新的收入来源。 第三,分散风险。它有利于分散战略的风险、国别的风险。像次贷危机,很多发达国家的大银行,完全依靠新型市场来弥补成熟市场的损失。中国的银行都具有一些外汇资产,现在人民币也在不断升值,所以有效的一些成功的对外投资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避免了外汇资产的损失。 第四,战略转型的需要。因为在世界上很多的地方都是混业经营的,对中资银行来说,可以通过转变经营模式和经营的一些业务的范围为未来的经营化积累经验和人才。 第五,股指的优势。对中国的银行来说,股指是相对有利的。拿3月11日的股指主要的商业银行上市平均的市净率来看,美国是1.27,欧洲是1.28,香港是1.86,日本是0.97,即使是在香港,中国的主要上市银行的市净率也是2.87,虽然天天在变,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