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瑞信方正合资未上报 外资控制欲彰显拟持股33.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2日 10:27 华夏时报

  本报见习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我们现在还没有正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正在积极准备相关材料。” 1月10日晚,瑞士信贷集团(以下简称“瑞信”)香港总部媒体负责人李佩华在电话中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尽管他们当天宣布将与中国内地的方正证券合资成立一家新券商,但进展并不如市场传言那样——申请已经上报证监会。

  她向记者确认,双方还处于尽快向监管部门提交申请的阶段。

  李佩华透露,瑞信一直很希望直接参与内地的证券业务。过去几年,瑞信也一直在考虑用不同方法,和多家内地券商接触,只是这些行动均未向外界公开。

  自去年12月中国证监会解冻受理成立合资证券公司的申请后,摩根士丹利与华鑫证券已先行一步,双方被传已将申请上交证监会。瑞信和方正证券成为目前宣布有相关计划的第二对。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公开的两对合作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选择的合作伙伴均非强势券商,外资对未来新设立的合资券商控制欲望彰显,瑞信欲在拟设立的合资公司中持有33.3%的股权。

  瑞信曲折寻伴路

  在三年前的券商中外合资潮中,瑞信留下的是遗憾。

  熟悉瑞信背景的投行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早在2005年底,瑞信的前身——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就在和花旗集团的竞争中胜出,成为内地湘财证券引入外资的最终赢家。

  当时,业界都认为湘财证券引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只是时间问题,后者“很受几大股东欢迎”。

  其时,由于数年熊市的影响,湘财证券已深陷泥潭。

  湖南开元会计师事务所做的湘财证券2004年年报显示:湘财注册资本25亿元,但净资本仅6.9亿元,其总资产从2003年的90亿元下降到2004年的62亿元。

  上述投行人士透露,当年,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对湘财证券的尽职调查都已完成,并撰写了长达数千页的尽职调查报告,报告和申请还递交至了证监会。

  出乎意料的是,内地券商引入外资重组之门恰在此时被监管层暂时关闭。

  2005年,瑞银集团获准重组北京证券为瑞银证券后,中国政府为取得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的更有利地位,同时,证券监管部门开始着手国内券商的综合治理工作,因此,决定暂停受理成立合资证券公司的申请。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参股中国本土券商的努力在临界点时,不得不戛然而止。

  此后,一贯低调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更是陷于沉默之中。

  “控制权”悬念

  2006年1月1日始,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更名为瑞士信贷集团,香港金融界当时普遍认为,更改原因在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名称过长,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由于中国市场在瑞士信贷集团所占的分量日趋重要,遂有更名之举。

  根据瑞信独家提供给《华夏时报》记者的资料显示,瑞信目前有5个办事处共1000多位员工专注于大中华区业务,其中,投资银行部共有200多位员工。

  李佩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几年的选择,瑞信现在很高兴向外界公开确认将和方正证券进行合作。

  “瑞信通过大量工作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瑞信和方正证券都期望下一步合作有新的进展。”

  在瑞信投行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局成员柯磊洛看来,方正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合作伙伴,拥有深厚的本地专长和在中国金融服务行业的运营经验。他同时表示,在相关法律允许时,双方还可能向监管部门申请拓宽合资公司的经营范围。

  李佩华透露,在获得所有监管批准之后,瑞信与方正证券希望设立一家合资公司,新公司主要从事A股、外资股和政府与公司债券的承销与保荐;外资股经纪和政府及公司债券的经纪业务。

  “瑞信将在拟设立的合资公司中持有33.3%的股权,这是目前中国证监会相关政策允许的上限。”

  对于《华夏时报》记者问及瑞信究竟花费几何获得33.3%的股权,李佩华没有正面回应。

  她针对记者提及的业界敏感问题——瑞信是否在未来的合资公司中能拥有控制权,留下了一句悬念:“这要等到申请批下来、合资公司成立后,由将来的合资公司决定。”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