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儒:对症下药让股票市场走出目前困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14:35 新华网 | ||||||||||||
刘鸿儒:首任中国证监会主席。1992年10月至1995年兼任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证监会主席。 我国股票市场怎样才能健康发展,走出目前的困境,已经成为各方面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提交给会议的书面发言稿中,刘鸿儒建议,要强化两个支柱,即优质大型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也就是大力调整两个结构,即上市公司结构和投资者结构。同时要正确比较分析市盈
刘鸿儒认为,当前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优秀大型企业一阵风要求到海外上市,不在国内上市,造成国内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得不到应有改善,市场行情不好,又进一步促进优质大型企业到海外上市,国内市场进一步恶化,投资者信心减弱,形成恶性循环。 他说,真正支撑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是上市公司中优质大型企业。这些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大,难以短期炒作,但业绩好,长期投资的价值大、未来发展的空间大,便于机构投资者包括境外合格的机构投资者,以及保险和社保资金进入。 刘鸿儒说,如果把国内市场办成“次级企业”市场,不仅无法发挥资金有效配置的功能,也将无法全面真实的反映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对如何看待市盈率,刘鸿儒说,人们认为中国股市市盈率过高,而且试图用某个海外市场的市盈率同中国相比较,并以此作为合理定价标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不同发达国家或同一发达国家不同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并不存在统一的客观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