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资看淡创业板 忧虑投机与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22:25 中国经营报

  另类声音

  “我对创业板的前景并不看好,目前世界上的经验证明,真正能办好创业板的国家几乎没有,即使最为成功的纳斯达克也已经开始转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创投高管告诉记者。

  苦盼十年的创业板推出在即,众多处于成长中的中小企业迎来了上市的春天,而当今大行其道的PE和VC也因此获得了一个相当便利的退出渠道。但是记者调查发现,和本土私募的欢呼雀跃相比,众多外资创投却表现的相当谨慎。

  “说实话,我们对创业板不太关注。”凯雷投资集团董事赵宁也对记者坦陈,对于即将推出的创业板他们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不过他并不否认作为今后可能的退出渠道之一,因此对于创业板的前景,他“抱着观望的态度”。

  担心沦为“垃圾场”

  “我们担心创业板成为投机的场所,可能导致极大的风险。”IDG合伙人章苏阳表示,对于即将推出的创业板,他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而对于其中蕴含的风险,则需要投资者提高警惕。IDG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在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既然受到严格约束的主板市场在成立之初都频频上演注资重组、垃圾变黄金等怪状,担心风险更高的创业板市场成为二等垃圾场并非没有理由。根据以往的经验,任何一个板块在推出或者变革之际,都会成为疯狂炒作的对象,创业板估计也不会例外。

  “对于要登陆中小板的公司来说,上市需要的花费非常大,这某种程度上成为造成投机的因素。”上述私募公司高管认为,由于上市需要监管成本、财务成本以及公关成本,对于很多本就规模不大的创业型公司将会造成很大负担,为了上市后圈钱,不能排除部分企业可能冒险造假。

  事实上,根据目前的创业板征求意见稿规定的两套上市门槛,市场普遍认为并不高,“很多企业稍加包装就可以达到。”一家天使投资合伙人指出。

  “而从国外市场推出创业板的经验来看,能够搞成功的几乎没有。包括纳斯达克,他们也在转型,各种审核要求也在像纽约主板看齐。”就是因为创业板的监管风险太大,造成鱼龙混杂的局面和浓厚的投机氛围。“我曾经做过一个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一天之间股价就跌了40%,风险特别大。”他指出。

  审批漫长锁定期长

  除了对创业板推出之后能否成功的担心之外,对于外资私募来说,能否适应国内的审批节奏也成为他们担心的问题。

  “我们目前还是倾向于先把手上的企业推向海外上市,因为比较方便。”麦顿投资合伙人邱立平曾对记者表示,国内审批的周期过长,恐怕会影响到投资机构和拟上市公司的上市和退出计划,打乱原有的节奏。

  “这里面有成本问题。”曾经负责多起外资私募进行IPO和退出的天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曾曦指出,IPO是不是需要进行很大的公司改组,这会带来很大问题。从中国法制角度说,比如说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等如果准备在A股上市,就要把有限公司变成一个股份制的公司,而且至少有3年的业绩表现记录,之后才能进行IPO。

  “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往往是非常紧急的,如果不能及时实现融资的话,后果可能很严重。”上述私募基金高管指出,这对监管层的审核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否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事实上,当初很多红筹股排队到海外上市,审批了一两年都没下来,结果不少公司倒闭了。”

  “目前国内公司IPO还有锁定期的要求,不知道创业板会怎么规定,我们对这个也比较担心。”一家外资私募高管指出,如果上市的时候市场好,但是锁定一年多,达到退出时限时的市场很糟糕,将会严重影响到投资收益。中国经营报记者:李辉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