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位建仓无浮盈护佑 中小险商身陷困局难自拔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03: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三月春意盎然,许多中小保险商却愁眉不展。困扰他们的不是保费业绩,而是高位买进的股票怎么也止不住踉跄下跌的势头。 如果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样的保险巨头还可拿这两年累积的浮盈去平滑近期股市的浮亏,那么,集中于4000点、甚至4500点之后杀入A股的中小型保险公司,又该以何填补这日益放大的“窟窿”? 是及时“割肉”,还是暂且观望?前所未有的难题困扰着这些尚在“蹒跚学步期”的中小保险公司。 入市时机不当 “35.8元/股买入的一只股票,以昨日其29.18元/股的收盘价来计算,足足亏了近10个亿。”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人士昨日私下里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近期接了一家中小保险公司委托入市的单子,仅在一只个股上就一口气买了1亿多股。孰料股市风云突变,损失自然惨不忍睹。 这是中小保险公司受股市下挫影响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去年下半年通过委托方式集中入市的一批中小保险公司的一个缩影。据本报记者采访了解,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至今已经有数十家中小保险公司深陷股市资金缩水的困境。 入市时机的不当,是这批中小保险公司投资亏损告急的导火索。2007年初,在“降低中小保险公司投资门槛”不绝于耳的呼吁声中,保监会相继放行一批中小保险公司委托入市。2007年下半年以来,约有数十家中小险商通过委托资产管理公司或购买相关产品的途径间接进入了A股市场。 “从进入的时间点来看,基本都在4000点上下进去的,虽然后面也在适度减仓,但亏损还是不小。”一家中小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告诉记者。3411点的最新指数,意味着高位入市的中小保险公司将无缘早先入市的保险巨头所享受到的浮盈硕果。原本冀望分享牛市盛宴的中小险商,如今却身陷亏损泥淖。 据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粗略计算,截至目前,通过其间接入市的中小保险公司,减仓的幅度大概在10%左右。“不同于注重相对收益的基金,保险公司更偏向绝对收益。”另外,没有大量浮盈的护佑,中小保险公司若此时选择大幅减仓,迎接他们的只有账面浮亏。 冒进的代价 入市时机固然不当,但在入市问题上一直抱以激进、冒进的心态,中小保险公司显然难辞其咎。 “作为受托管理人的资产管理公司,并没有实际的操控权,投资方向的决策权仍在于中小保险公司自身。”一位资产管理业资深人士说,“当初要买什么股票,决定什么时候建仓、减仓或补仓,决策的把握者还是保险公司。如今亏损这么大,保险公司有压力,作为受托方的我们也有压力。” 事实上,在急于分享牛市盛宴的诱因推动下,中小保险公司入场之心急不可待。“去年以来,通过我们间接入市的中小保险公司大概有三四十家,入市时间颇为集中。”另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人士透露说。 就拿前面提及的那家中小保险公司为例,竟斥资约40亿元人民币投资在一只股票上。本报记者翻阅这家保险公司资料后发现,其2007年底的资产规模不到450亿元,也就是说,其用了近10%的资产去投资于一个股票。风险集中程度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从现有媒体的相关报道来看,目前,保监会对保险公司股票投资的相关规定之一便是:“投资单一行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占资产的比重为10%”。且不论上述中小保险公司斥巨资投资的这只股票是否属于行业龙头或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单从比例上来看,就近乎触及“天花板”。激进的心情不言而喻。 当然,从投资渠道有限这一层面来说,中小保险公司冒进、激进的情绪或许可以理解。一家中小保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股票市场尚未开闸前,中小保险公司可投资的渠道主要集中于债券市场以及银行存款,渠道较为有限,收益相对局限。 股东的影响 在投资渠道有限的现状下,加上来自那些急于追求短期回报的股东的无形压力,中小保险公司冒进入市的念头油然而生。“中小保险公司的不少股东都是民营企业,看到的更多是短期利益,希望投出去的资本金能够迅速产生回报。”沪上一家中小保险公司某高管向记者诉苦。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报记者在一轮采访下来后发现,在所有间接入市的中小保险公司中,虽然外资(包括合资)保险公司的占比不大,但其投资心态却是相对理性。“一来我们绝大多数资金都是申购新股,极少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股票;二来我们对市场判断较为谨慎,自去年底以来一直在减仓。”一家合资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投资尚未亏损的原因。 事实上,外资保险公司无法不谨慎以对,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外方股东,都曾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证券市场上栽过跟头。“外方股东对我们投资管控上的把关比较严格,任何激进、冒进的苗头都不容滋生。宁愿少赚钱,也不能冒亏钱的风险。”另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或许,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股市波动的连锁反应似乎才刚刚开始。在2008年股市波动加剧的预期下,中小保险公司该何去何从,这将是保险业2008年面对的另一大命题。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