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贝尔斯登险成中信滑铁卢 公司圈钱容易或盲目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10:25 东方早报

  本周传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资金状况恶化濒临倒闭的消息,贝尔斯登最后被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低价收购,导致美国金融股暴跌,从而重创全球股市。中信证券(600030行情,股吧)去年11月曾公告了与贝尔斯登的合作计划,这让人不能不为其捏把汗。好在中信证券本周一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尚未与贝尔斯登签署任何正式协议,更未支付任何价款,不会因此蒙受损失。真悬!

  想当初中信证券公告与贝尔斯登合作计划时,市场普遍视为利好消息,岂料世事难料,时隔仅仅4个多月,这个合作计划差一点要成为中信证券的滑铁卢。

  靠幸运躲过一劫太悬乎

  根据公开信息披露,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的合作计划为:中信证券认购贝尔斯登发行的约10亿美元的可转换信托证券,期限为40年。该证券可转换为相当于该证券转换后贝尔斯登总股本的6%。除此以外,中信证券还将在适当时机增持贝尔斯登的股份至9.9%。与此同时,中信证券向贝尔斯登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期限为6年。该债券可转换为相当于该等可转换债券转股后中信证券总股本的2%,发行金额不超过75亿元人民币。中信证券向贝尔斯登提供在未来5年内可以按照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转股价格相等的价格,认购中信证券不超过相当于该等可转换债券转股后公司总股本5%的认股权。另外,中信证券还计划与贝尔斯登整合双方在亚洲(非中国大陆)的业务,继而在香港设立合资公司,出资比例为50%对50%,并同意双方计划进行新业务开发合作。

  由上可见,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的合作计划相当广泛而深入。如果付诸实施,中信证券将蒙受惨重的损失,首先是认购的10亿美元可转换信托证券很可能血本无归,即使在摩根大通出手援救的情况下,该证券也将一夜之间大幅贬值。双方的合作计划看起来相当于换股,利益均等,但如果贝尔斯登不幸倒闭,这实际上就成了中信证券的单边损失,一方面是中信证券认购的10亿美元可转换信托证券将不名一文,另一方面贝尔斯登认购的中信证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却依然可以套现。另外,中信证券计划与贝尔斯登在香港设立的合资公司也将蒙受惨重的损失。

  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中信证券之所以能躲过一劫,完全是幸运使然,只是因为双方的合作还有许多具体的程序要走,所幸还没等走完程序,贝尔斯登就已经撑不下去而轰然倒塌了。如果贝尔斯登再撑个半年一载的,中信证券也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

  钱太多有时候也是坏事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信证券置于如此险境之中呢?这个问题也许可以见仁见智,但在笔者看来,原因其实相当简单:这都是钱多惹的祸。过去的几年中,有不少券商曾经叱咤风云一时,如君安证券、南方证券、金信证券等,都有过不可一世的辉煌,但其衰也忽。他们几乎都是重蹈覆辙:增资扩股以后手中有了钱,于是到处投资铺摊子,由此造成巨亏陷入危机,再等待新一轮的增资扩股来拯救。如此循环往复,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而捅下的娄子也越来越大,残局越来越难收拾。

  中信证券是境内第一家IPO上市的券商,原本在业内排名并不靠前,但发展机遇好,依靠股市圈钱的便利,顺风顺水,因此后来居上。去年中信证券公开增发一举募集到约250亿元巨资,与其他券商的距离迅速拉开,成为券商中的龙头老大。一时间,中信证券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也真因为如此,中信证券开始自我膨胀起来,自我感觉也好得很,从而开始走过去很多券商曾经走过的老路,到处铺摊子,为手中大把的资金寻找投资方向。除了计划与贝尔斯登合作,中信证券还投资房地产公司,并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展券商直接投资业务。

  中信证券延续的还是过去很多券商曾经朝思暮想的金融控股集团的梦想。谁不想做大做强呢?既然手中的钱已经多得拿不下了,就必然要往外撒钱。如果中信证券手中没有那么多的钱,它就不会想要铺那么多的摊子,自然也就不会有与贝尔斯登合作的故事,手中没钱想也白搭。

  表面上看,与贝尔斯登的合作似乎表明中信证券已经与境内其他券商不在同一个档次上了,中信证券已经超前一步想着要打入华尔街了。但事实证明这事已经超出了中信证券的能力,它根本就不知道华尔街的水有多深,贸然出海,如果不是运气好,恐怕已经不幸翻船了。不知道中信证券在暗中庆幸之余,是否正在闭门思过,抑或已经幡然醒悟,否则,幸运之神不会总是那么眷顾一错再错者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钱多是好事,但有时候也是坏事。钱太多容易使人过度自我膨胀,做出与自己能力不相适应的事,从而惹祸上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严格控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冲动,不仅是保护股市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对上市公司的一种爱护。上市公司如果钱来得太容易了,就不会懂得珍惜,就容易冒进,就可能盲目投资。试想,如果这次中信证券栽在贝尔斯登上,那么倒霉的就不是中信证券这一家券商了,整个沪深股市都要受到拖累。由此看来,严格限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其实是事关股市健康发展的长远之策。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更多精彩资讯尽请关注东方早报网-《牛市》频道

  编辑:倪鹏翔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