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老牌券商成猪年IPO承销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3日 03:54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何万城

  2007年是中国A股市场丰收的一年,对于市场主要参与者的证券公司而言,本轮牛市不仅仅从经纪业务提升了公司的利润,对于过热的牛市亟需市场扩容来缓和的国家暗许政策下,各大证券公司的股票发行与承销部门,也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根据资料统计,2007年中国IPO融资共计4737.31亿元,比2006年增长170%。本土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选择在A股上市,而诸如中国石油中国神华等一些大型的红筹股也选择回归A股市场。A股市场面临着以此急剧扩容的压力,同时,也给各大证券公司的投行部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老牌券商仍是主力

  综观2007年IPO市场,虽然历经洗礼,各大券商之间竞争暗潮涌动,但老牌券商以其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客户资源,专业程度,依然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根据资料统计,在所有承销商中,前十家券商承销的项目共募集到4211.94亿元,占据了94.23%的市场份额,其中中金公司以1328.6亿元的承销金额占了29.72%的市场份额,中信证券、瑞银证券分别以718.6亿和624.2亿的承销额占据了16.08%和13.96%的市场份额。

  顶级承销商的巨大市场份额靠顶级的IPO支撑。中国石油上市募集资金668亿,中国神华上市募集资金665.82亿,建设银行上市募集资金580.5亿,中金公司仅在这三个超级IPO中就获得了749亿的承销额,占了其当年承销额的56%。

  值得注意的是,在超级IPO中,各大顶级承销商虽然在业务上有竞争,但几乎都选择了联合承销的方式。一方面,由于这些超级蓝筹上市承销额巨大,强强联合可以分担承销风险,两一方面,巨大的承销收益下各方利益博弈,也造就了上市公司选择几家公司联合承担的结果,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强强联合,这是2007年IPO市场的一大特色。

  中级券商分化明显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处在中游或者中上游的券商在2007年却表现各异,进退不一。根据资料显示,在2006年IPO市场中,以148.7亿承销额排在当年第六的申银万国在2007年颗粒无收,和申银万国命运相同的还有长江证券和长城证券,前者以32.8亿承销额在2006年中位列13,后者以28.4亿承销额排名14。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券商今年颗粒无收与其公司的内部结构调整,人事变动有关,另外,一些项目可能目前还处于培育辅导期,这也是今年业绩不好的原因之一。

  而在中小板市场上精心耕耘的几大券商今年都保住了胜利的果实。国信证券2007年以65.4亿承销额排名10,对比2006年以64.7亿第8名,下降了两名,承销金额没有多大变化;平安证券取得的业绩较为明显,其在2006年以24.1亿承销额排名第15,2007年则以40.7亿承销额排名第11,承销额同比增长了69%,进步明显。中信建投,海通证券等也各自保住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和领域,并在稳步的增长。

  但是中级券商的整体趋势并不乐观。2006年,承销金额第10到20名券商的总承销金额为275.7亿,市场份额为16%,2007年承销金额第10到20名券商的总承销金额为195.9亿,市场份额仅剩4.38%。中级券商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顶级券商圈地运动,同时,来自各后起之秀的券商也在蚕食他们的份额,中级券商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压力不轻。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