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基本取向不应改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08:18 中国证券报 | |||||||||
总体上看,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有所下降。相信政府能够及时推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保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除非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保持9%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没有问题。关于货币政策,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在2006年不应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所长余永定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同时存在两种可能性
从各种物价指数持续下跌(11月份CPI有小幅回升,但PPI增幅明显下跌),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企业利润增速下降等因素来看,国内需求似乎继续偏软。但是,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依然相当高(但同上季度相比增长速度下降明显),同时,进口增上速度上升(铁矿砂等初级产品,机电产品等制成品进口速度上升、汽车、钢材等产品进口下降速度减缓)似乎说明国内需求增长势头正在恢复。鉴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向不十分明确。在当前货币政策还需继续维持稳定。 我认为,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会有所减弱。首先,2006年中国将难于维持2005年的出口增速。2005年美国经济形势较好,美联储多次加息,美元汇率上升,美国国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未进一步加剧。2006年如果美国政府的政策重点是减少经常项目逆差,美国可能会停止升息,引导美元贬值(同时压人民币升值)并加大贸易保护主义的力度。此外,2005年中国出口增长的一些一次性有利因素(如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将不复存在。因此,2006年中国出口的增速将会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美元因种种原因(包括房地产泡沫破裂)大幅度贬值,中国经济将受到极大冲击,外汇储备损失将是极为严重的。第二,由于产能过剩和企业利润增长速度下降,再加上出口增长前景不明朗,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可能会回落。 当然,也应该看到,2006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可能再次高涨。中央政府必须事先抑制这种冲动。但是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由于地方政府将要换届,投资冲动有所减少。按现有的计划,2006年政府将会进一步减少财政赤字,减少国债发行量。政府开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可能进一步减少。2006年经济的增长点将是居民消费增长。由于公务员工资将有较大提高,其他行业的工资大概也会随之跟进。工资的增长显然有助于消费的增长。但其消极作用,如导致成本推起的通胀也应予以注意。 从总体上看,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有所下降。相信政府能够及时推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保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由于中国政策的财政状况较好,政府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除非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保持9%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没有问题。我认为,2006年政府在公共产品领域的支出应该有所增加。这样做有助于保持有效需求的稳定增长,也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 关于货币政策,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在2006年不应改变。维持货币政策稳定性的方针是正确的。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十分充裕,利息率也很低,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预期目标。一些企业感到的信贷较紧,是银行自身加强风险控制的结果,并非货币政策过紧的结果,不应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办法加以解决。目前货币市场利息率很低,如果使用PPI作为减缩指数,中国的实际利息率依然是负利息率。利息率过低不利于抑制资产泡沫、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尽管货币市场的低利率有助于抑制投机资本流入、有助于减少央行的对冲成本,但不利于商业银行改善其经营状况。流动性过多导致的银行存差过大对改善银行的经营管理已经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银行要么遭受损失,要么增加贷款导致不良债权重新回升)。这一问题应该予以充分注意。这种现象进一步发展不但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而且可能会影响银行改革的顺利进行。造成存差过大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大,而流动性过大又是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结果。这一问题不解决,流动性过大的问题难于得到根本的解决。在流动性过大无法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是否可能允许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利息率,分流部分资金到中小银行,鼓励它们增加向资金缺乏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