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股市定位之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10:13 《国际融资》

  在股市下跌最惨烈、市场最绝望的那段时间,笔者一直想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给空方上堂党课》。尚主席说,股改是中央的决定,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乐观者从中找到信心,这表明股改不仅是证监会的事,而是政府一段时间内的中心任务;在执政者眼中,股市定位已经悄然生变。

  在这里不得不先说明一下我们的政体和历史传统,虽然这应该是政治学考虑的范畴,
但是作为中国重要经济生活的参与者,了解一下我们生存的政治环境还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传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这就决定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有重大的改革虽然有可能发轫于民间,但其大规模推行则必然来源于中央。因此观察中央的决策是我们从事经济生活的一种低成本手段,在股市中也是如此。

  股市为国企改革服务,这是我国开办股市的初衷,也是发展股市一以贯之的主线,这一条过去不会变,将来也不会变。但是股市要怎样为国企改革服务,内涵却已经发生着巨大变化。

  为国企改革保驾护航一度成为股市的惟一使命,在国企改革最艰难的时期,股市做出了沉重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回头再看,当初错了吗?当市场指责股市只剩下圈钱功能的时候,也正是股市丧失基本融资功能的时刻。当宝钢股份为增发100亿成功而欣喜的时刻,市场却以一个月内总市值蒸发1000个亿作为惩罚。几千年前的那句古训起了作用,治理国家决不能竭泽而渔。

  股市为国企改革服务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将“服务”仅仅理解成财富从股民的口袋到上市公司的输送,那就是大错误!因为如果没有市场对上市公司公开、透明、全方位的监管,即使上市公司名下的国有资产冠之以全民的名义,最终也不能逃脱流失的下场。国有企业通过上市实现的增值,也不过是一场账务游戏,就如同竹篮中的水,最终不留痕迹。

  资本市场给与国有企业的绝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一整套市场机制。在这里,市场的无形大手通过股价这个简单而又神奇的媒介,奖励好的企业,惩罚坏的企业,使资金、人员、技术、品牌等各种资源,向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企业聚集。在这样的机制面前,不管企业初始投资者是君子还是小人,也不管你位高权重还是默默无闻,所有股东一律平等。

  国有股之所以不流通,只是因为当时思想还没有足够开放,心态也没有如今的自信,所以总担心资本主义会利用股市来端了社会主义的饭碗,先通过控股将国有企业变色。再将中国变色。但是国有企业是不能依靠保护生存的,划一块地盘作股市,让国企在这个平台上去和其他类型的企业争。既然大家怕竞争不过,那先让国企的股权不流通,作为权宜之计。这大致是大陆股市的起源,也是股权分置的来由。

  虽然并没有明确文献记载表明当初最高决策者就是这样想的,但是十几年来政府所颁布的一系列股市方针政策、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无一不在实践这一思想。国有企业不但在大陆股市上市,还到香港、美国去上市;不但允许外国的公司收购国有控股公司,中海油还要去收购美国的公司!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这个平台上,已经和各种其他所有制企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合作关系,股份制已经并将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当在股市的部分支持下,国企顺利完成三年脱困改制的任务而不断壮大之时,一个新问题展现在政策制定者面前,国有企业首先如何做到保值?四大银行的例子触目惊心,国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其巨额不良资产后短短几年,他们就创造了更多的不良资产!其他国有资产会不会掉入同样的陷阱?国有企业难道宿命地要成为人民财富的黑洞?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便有了国资委的诞生,国有企业第一次有了具体的出资者和专门的管理者,再也不仅仅是属于虚幻的全体人民。国资委的成立就一定能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吗?对比一下国有资产10万亿的盘子(没有包括金融类及政府持有的事业类资产)和国资委200来人的编制,恐怕有“难于上青天”忧虑。200多只大猫要看好960万平方公里上的国有资产,他们该怎样出手都成为一个问题,这也是为什么MBO成为国资流失主要通道是由郎咸平发现而不是由专司国资监管的国资委发现的内在原因。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千头万绪,难免会顾此失彼。不过郎咸平的事例也证明,股票市场除了能够为国资委带来源源不断的钞票外,还会带给国资委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义务员工,这一点恰好解了如何有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的燃眉之急。

  但是股权分置是横亘在国资委面前的拦路虎,如果不清除,市场机制仍然不能完全奏效。市场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国资委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有韶钢松山(000717)在股价低于净资产时的10送3.5,国资委用这一标志动作表明自己愿意承担改革的责任和成本。其实宝钢增发时这种心态便已露端倪,按照增发方案,宝钢集团实际上是在按净资产向股票市场变卖资产,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它为什么要这么做?股权分置改革又究竟会给国资带来什么?如果说,国有股通过股改获得的流通溢价是看得见、算得清的直接收益,那么,股改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深刻的体制与机制变革,则是无形的和难以估量的。

  这就是国资委要改革的动力,绝不是圈钱那么简单。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在股权分置的格局下,在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缺乏共同利益基础的前提下,在控股股东“一股独霸”的制度环境中,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无法形成的。而一个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国有控股企业,即使成为上市公司,也只能是有现代企业之名而无现代企业之实。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就在于,动摇“一股独霸”的根基,奠定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基础,构建所有者之间的权力制衡。也许,国有股股东会因此而失去“一言九鼎”的话语权,但他们将因持有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企业而长久地保值增值。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是众多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的梦想。但是,在股权分置的背景下,梦想难成光荣。君不见,股权不能流通,公司业绩做好了,却不能分享由此带来的股价上升;要在流动中重组结构,至多只能拿到净资产之上少得可怜的“协议溢价”;要以股权向银行抵押融资,在价值上不免大打折扣;要通过市场并购实现快速扩张,又少了“换股”这一便捷而又低成本的操作手段……凡此种种,捆住了企业的手脚,阻碍了资本的扩张。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支付对价而获得流通权的国有资本,在改革中失去的是锁链,获得的是大发展的空间。对高管?

  技术骨干实行股权激励,是股份制企业更好的维系委托/代理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在股权分置情况下,股权激励要么不能做,即便“曲线”做了,也会因股价不能真实反映企业价值而呈畸形状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后,在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将成为水到渠成之事。当然,与动力相伴的是压力。在未来全流通的市场上,公司业绩下降,股票价格下滑,企业就可能成为竞争对手的购并对象。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广大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后,由于农民的利益和所承包土地的收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农业生产力空前提升。可以预见,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当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普遍而有序地实行后,给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公司股东带来的回报,将远非昔日可比。

  保值是第一步,增值是第二步,如果所有的公司都在资本市场上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国资委基本上不用多花精力去保值,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产业的战略发展、行业的整合、高层人才的选拔考核等等更加宏观的问题,定好战略,选好人,让市场去监督评判,这样的国有企业,想不增值都难。像什么股权激励、内部控制这些具体的问题,市场有更好、更有效率的解决之道,国有资产也就真正成为全社会最有效率的资产,能够给全体人民带来丰厚回报。

  上面就是中央关于国资管理的主要思路,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将成为国资保值增值的主战场。一个不健全的、黑幕重重的市场能够达到这样的战略目标吗?显然不能,所以股权分置改革就顺理成章。想通了这一点,你还会认为股改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圈钱阴谋吗?

  其实所有上述的分析都可以从《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找到源头,我们在搞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执政的基础,国有企业的前途,从某种程度上关系到党的前途,而资本市场是决定国有企业能否有前途的关键场所,这就是本次股改更深刻的政治原因。

  以前的股市定位于为企业(主要是国企)融资(圈钱),这是知识与经验不足的主要方面,从现在起,从股权分置改革始,股市将定位于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完善的市场机制。

  转折已经出现,曙光不再遥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