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1日07:0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徐金忠

  近期,并购重组市场出现的变化,让中概股回归的资本“盛宴”难延续。市场人士认为,中概股回归之路将不会平坦。中概股及借壳方需要在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权益等方面更加规范合规。

  平衡利益

  去年以来,中概股回归无疑是市场的热门话题。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已有超过40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宣布私有化退市计划。其中,有10余家公司已经完成私有化。也有公司完成了借壳回归。5月29日,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回归A股画上句号,史玉柱成为公司新任董事长。世纪游轮公司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第九次会议选举史玉柱为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此外,会议同意公司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用于拓展海外业务,投资金额不超过2000万美元。

  市场人士认为,中概股回归是一场资本“盛宴”,不论是中概股公司本身还是借壳方都是资本“盛宴”的享用者。“私有化的过程中,充满着公司股东、机构‘掮客’等利益纠葛,私有化后A股上市的路径选择又存在利益博弈,是否借壳上市、借哪个壳等都是资本运作必须考量的问题。而在二级市场上,一旦有中概股私有化,该中概股‘借壳概念股’就马上出现,市场反复炒作借壳预期。哪怕是确定了借壳回归的方案,还涉及到两边公司股东利益平衡,这其中存在牺牲上市公司原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可能。”市场人士指出。

  此前,针对市场传言,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正对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东北证券认为,证监会的表态表明监管层研究中概股回归事宜确有其事,但预计不会“一刀切”阻断中概股回归之路。中概股回归A股将增加科技股供给。

  “中概股回归涉及到借壳重组等,难脱离于监管审核严格的大势。并购重组对中概股而言也是关键环节,一旦这一关键环节收紧,中概股回归的难度可想而知。虽然一些中概股代表先进的科技类公司,但监管部门也不应因此破例。”华泰证券互联网传媒研究员指出。

  规范回归

  中概股回归之路若想保持通畅、摆脱各种争议关键在于规范、合规。

  有机构梳理相关政策发现,从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到去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完善相关法律规则,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政策对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近期监管部门的表态,则是对中概股回归中一些不规范现象的警示。事实上,监管部门关注中概股回归中的风险已有相当一段时间。去年6月,监管部门就曾对天业股份斥巨资参与奇虎360私有化项目的情况发出问询函,要求公司披露认缴资金的细节以及参与投资进程的备忘录和关联人员的情况。

  “内幕信息泄露和内幕交易的风险一直伴随着中概股回归的全过程,这是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领域。近期交易所出台的停复牌法规、规则等,在中概股回归中也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及时的停复牌规避相关信息泄露风险。”上述华泰证券研究员表示。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相关阅读

为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低?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和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即使按照较低的标准,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也仅有30%左右。而在1980年代的社会调查中,在美国就有66.7%的居民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在瑞典这一比例是75%。

英国脱欧影响欧盟地缘政治格局

大家并没足够重视英国离开欧盟在地缘政治方面所带来的后果。欧盟是每个成员国政府在各个层面相互沟通的平台。这样一个关系网到底有多重要无需赘言。

农村土地流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农民是想让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的。但是,由于对流转收益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土地归属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是否被改变的担忧,以及对经营大户甚至地方政府的不信任,让他们会对土地流转产生思想上本能的抵触。

复原乳真的那么可怕吗?

建议食药监总局尽快组织复原乳监测,加大全国各地复原乳的检查力度。各大企业也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该标注的一定要标注,否则就是欺骗消费者,最终也会被消费者唾弃。

0